角度变了,世界就变了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前,资深的NBA解说员张卫平在央视的转播间被问到这个问题:“你第一次在现场看NBA的感受是怎样的?”张卫平,曾经的国手,现今的央视解说员,愣住了,最后说:“想哭。”
  我也有此感受,联想到足球。22个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为防守和封堵等原因,持球人的视野是有死角的,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球该往哪里传,很难在紧张激烈的奔跑中做出最佳选择。
  电视不一样,它的机位在看台,在高处,画面成了鸟瞰图,球场再也没有死角,一切都一览无余。在“假象”面前,“足球”是多么简单,它忽略了球员在球场上的具体感知,尤其是位置感——这才是足球最为本质的部分。转播带来一个有趣的现象,看球的人永远比球员聪明:你怎么能这么踢呢?我们忘了,我们的眼睛在高空,高高在上的眼睛永远是聪明的,角度变了,世界就变了。我已经体会到张卫平第一次现场看NBA时“想哭”的感受。在“美航球馆”的门口,竖有一块巨大的白布,上面有乔丹、科比、勒布朗等天才球员摸高的高度。我站在白布下面,举起手来——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人类的血肉之躯仅靠弹跳就可以抵达那样的高空。
  无论我们的视觉有多么出色的“修复”能力,电视画面毕竟只有那么大,勒布朗究竟有多快?能跳多高?能跳多远?画面体现不出来。只有在同一个空间里亲眼目睹,你的内心才能体会到近乎恐怖的震颤。这感动超越了体育——人类平凡而又日常的躯体内,蕴含着惊天动地的能量,它足以让我们自豪,足以让我们动容。真的“想哭”。天赋是多么的蛊惑人心,艰苦的训练是多么的蛊惑人心。因为天赋与训练,我们的血肉之躯是可能的,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可能。可惜,这些本该属于我们的震颤,画面一律省略了。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篮球的小组赛,美国梦四队对法国国家队。全世界的球迷一定还记得这个画面:身高1.98米的文斯·卡特在三分线外断球,然后,沿45度角内切。法国队中锋,2.18米的弗雷德里克·韦斯,堵住了卡特的线路,他想造卡特一个犯规。噩梦即刻降临:卡特腾空而起,裆部贴着韦斯的头皮呼啸而过。这就是“世纪之扣”,惊悚一点的说法是“死亡之扣”。韦斯做梦也想不到,NBA的球员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打球。
  决赛来临,法国队和梦四队居然又遇上了。韦斯静静地坐在替补席上,他本该有一个多么美好的未来。然而,“世纪之扣”让他在画面里消失了,韦斯放弃了他的NBA。回过头看,“世纪之扣”的真正主角不是卡特,他只是完成了千百次扣篮中的一个;而“世纪之扣”对韦斯的影响是如此漫长、如此巨大。
  画面是如此真实,但另一种真实,更令人关注的真实却不在真实的画面内,它被遗漏了,好像不存在。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如韦斯失魂的背影,无影无踪。
  (孤山夜雨摘自《新华日报》)
  

其他文献
◎编译:吉葡乐  ◎插画:吴斌  1.五月,麦收季节。男人们趁着大风在场院扬场,麦粒和麦皮各自堆成了圆锥体,这时,女人就会拿一把扫帚扫麦粒圆锥体上的麦鱼子。麦鱼子就是还有籽粒的麦穗,只不过里面是比较瘦的麦粒,女人用这样的麦粒换馃子或西瓜给我们小孩解嘴馋。  2.这年麦子齐截,麦鱼子格外少,母亲很喜悦,我却有点不开心。我学着母亲把麦鱼倒在空地上,拿棒槌一下一下地砸。突然轰隆一阵雷,大雨落下来。母亲看
期刊
在新加坡读书的同学文假期归国,与他小聚。  文是学霸,在国内名牌大学读本科,顺利保研。已经读了一年研究生,却又决定申请出国,从研一开始读。  “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研究生呢,毕竟,也算是浪费了一年时间吧。”我问。  文低着头,看手中的一杯茶,茶叶在杯中静静舒展。然后,他抬起头说:“开心就好。”  我有点奇怪他的回答。他笑笑,继续说:“这是我在国内读研究生期间,一位教授送我的话。”  “当时,我正在踟
期刊
改变自己 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敬一丹1955年出生于哈尔滨,中学毕业后到小兴安岭青河林场当知青,一直渴望继续读书的她曾先后被推荐到大连外国语学院和沈阳铁路学校等地方深造,可惜都没有成功。后来北京广播学院来招生,曾经在林业局当了3年播音员的敬一丹考下了“准入证”,终于得以被推荐上学,成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3年之后,已经毕业并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有稳定工作的敬一丹又再次萌发了继续读书的想法,立志考上
期刊
结构绵延不绝  曹雪芹是一个善于把生活的多面性、整体性以及它的内在联系性表现出来的艺术大家,他能把森罗万象的生活一齐拥抱在手里,同时展开,相互显现,而又丝毫不见散乱,本领是非常惊人的。  在曹雪芹的笔下,许多故事或情节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组成部分而互相交错地存在着。同时,那些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又在继续不断地扩展、丰富、深化,并向一个总的方向运行,直到完成一部体大思精的《红楼梦》。  有人对《红楼
期刊
哈佛大学有一个始于1968年的活动Class Day,每年邀请一位杰出校友给当年的毕业生做演讲,只有最优秀的校友才会被邀请。今年,他们请的是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娜塔莉以“Make Your Inexperience An Asset”为主题,阐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她讲到自己大学时的黑暗时期,拍摄电影时遇到的挫折和挑战,鼓励毕业生把缺乏经验当做财富,找到自己人生的理由,开创美好的未来。  从好莱坞
期刊
年轻时教中文写作的香港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那是抗战时期。鬼子侵入南方某城,杀害了老师的父亲。鬼子对市民实行粮食配给制度,每人每天给半斤掺了糠的粗米。母亲排队去买米糠,可轮到她时,鬼子不卖了。人们去质问,被鬼子们一阵推搡,挥起皮鞭就打。混乱之中,鬼子鸣枪,老师的母亲被枪托击破头颅。  母亲回到家时,老师见母亲头上鲜血直流,吓坏了。母亲摸着疼痛难忍的伤口,低声说,这敌占区待不下去了,咱们快走,
期刊
莫吕埃勒是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影像学老师,也是著名的纪录片摄像。因为拍摄一部中法文化比较的纪录片,我们成了朋友。  纪录片讲述了两条龙的故事,一条中国龙,一条法国龙。  在阿尔萨斯的小村图尔海姆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莱茵河里的一条龙,不知道为什么搁浅到村子边的一座山坡上。由于太阳的曝晒,龙的血流了出来,淌到了山下的一片葡萄园中。此后,用这里的葡萄酿成的酒格外香甜。当地的人们用“龙之血”为酒命名。而长着
期刊
一升的海水中有数以万计的微生物,陆地上浩渺的生命起源于这里。这是地球上的另一个宇宙,而我们对它所知只是冰山一角。  西尔维亚·厄尔,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海洋探险家,被誉为“活着的传奇”。80岁的她是女子单人轻装潜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同时也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首位女性首席科学家。  西尔维亚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身上总会有蓝色元素,“蓝色的确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但我也爱黑色。”蓝色和黑色都是
期刊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时间过于久远,记忆里留下的仅剩电风扇的转轮声和窗外成片的蝉鸣声。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寒暑假的,这个时间段会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无聊。一次百无聊赖时在叔叔的房间里翻出了一本小说,名字完全记不得了,内容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被卖了,因为“不听话”,每天挨打、做好多脏活累活,天天栖身于阴冷的厨房里,逃跑了许多次,每次都被抓了回来,继而被打得更狠。  女
期刊
1990年,一张照片将英国动物保护学家达米安阿斯皮诺尔推向了风口浪尖,但在他眼中,那只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达米安18个月大的女儿坦西阿斯皮诺尔被一只体格健壮的大猩猩亲密地搂在怀里。许多人指责他不应该把如此幼小的孩子与动物放在一起,少年儿童救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甚至打来电话,声称要取消他对女儿的监护权,达米安友善地邀请他们来自己的动物园参观。  第二天,晨雾轻笼着大地,在一群大猩猩中,一个金发小女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