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创业者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2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中国正处在“十年动乱”末期。这是一个经济行将崩溃的混乱时代,没有人关心西方发达国家生了多少科技新产品,当然也不会有兴趣了解刚刚问世的微型计算机。
  同样是1975年,太平洋东海岸美利坚合众国的马萨诸塞州,在那所拥有340年历史的哈佛大学,一个叫做比尔·盖茨的人,因为对如何让微型计算机活过来非常感兴趣,正打算选择离开学校,去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计算机程序编写而奋斗。这个20岁的年轻人,两年前刚刚被这所全世界的学生做梦都想入读的大学录取。然而,才仅仅读了两年书,这个痴迷于计算机程序编写的宾夕法尼亚人,就打算和他的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去创建自己的公司,虽然这个时候比尔家人极力反对他退学。
  
  旁白:
  33年后的今日中国,大学生创业已无须辍学,非但如此,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还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甚至还设立了专项基金。
  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一)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二)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三)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四)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收费;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培训、测评服务。
  
  微软元年
  
  在这个年代,计算机还不是民用的设备。虽然很多学校都鼓励孩子们涉足其中,但是孩子们对于那个笨重的铁盒子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态,不过比尔似乎不太一样。从7年前第一次在湖滨中学接触到计算机开始,他就疯狂的爱上了这个铁盒子,而且他的喜爱不是在于纯粹的玩耍,他更加关心的是怎么样让这个需要操作者一步一步去重复命令的铁盒子,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只需要操作者一次性输入命令,就可以完成一连串的步骤。
  1975年,比尔·盖茨因为痴迷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而选择离开哈佛大学,这在当地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不仅仅因为他父母在当地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一直被认为是天才学生的比尔,会因为一份看不到多少前景的“事业”而去放弃自己看起来前程似锦的学业。不过由于父母的干涉,比尔并没有在这一年离开坎布里奇,不过他还是和保罗·艾伦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Micro-soft,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编写工作。
  
  旁白:
  几乎所有伟大的事业,一开始都无法预期可视的结果。伟大开始于未知,开始于巨大的风险和路途的遥远。这并不影响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脚踏实地,做好战略规划,一步一个脚印。
  
  MITS——开发“牛郎星”的公司,他们是Microsoft的第一个客户,或者说在Micro-soft还没有成立之前,他们就是艾伦和盖茨的客户了。这两个计算机顽童所编写的B A S I C程序,被“牛郎星”的开发者爱德华·罗伯茨置入了自己的机器中,经过调试期的提心吊胆,双方都笑了。B A S I C程序从此在业内名声大噪,而“牛郎星”这颗星星之火也从那一刻起有了燎原之势;对于这次合作,后世认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之前与大型计算机相连的哑终端开始让位于功能齐全、只有桌面大小的个人电脑。史学家普遍认为B ASI C和牛郎星的结合造就了计算机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刻,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合作……发生在1975年2月。
  比尔和保罗找到这个机会仅仅是在一个月前。1975年的新年钟声尚在绕梁,保罗就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牛郎星”上市的消息。这台被命名为“牛郎星8800”、由MITS公司研发制造的,一个没有显示器和键盘,只有开关控制板以及明灭等号的“怪家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这个“怪家伙”的问世,让比尔敏锐地感觉到,一场将会改变世界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开始了。异常兴奋的同时,他们俩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微型计算机并没有自己的电脑语言,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电脑语言都是为那些巨型计算机服务的。于是比尔和保罗做出了一个非常的大胆的决定——为微型计算机编写计算机语言。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正是这两个人看似疯狂的决定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同时也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的基础。
  这个决定对于后世来说或许是伟大的,但是在当时来说,这两个人连那台机器的样子都没有见过,要如何去编写以及调试程序则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不过这个难题并没有太久的困扰他们,比尔和保罗想方设法的从英特尔弄到了这台机器微处理器的详细说明书,然后保罗依样画葫芦的写出了一段软件程序,让它“工作”起来就像那本说明书所介绍的微处理器一样。于是一台架空出来的机器加上哈佛计算机中心的设备,就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开发B A S I C语言的平台。经过8周没日没夜地艰苦奋战①,一个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拼凑出来的微型计算机语言诞生了。然后由保罗·艾伦亲赴MITS完成了前文提到的那一幕。
  
  旁白:
  一条简单的信息+一个疯狂的想法=一种创业的冲动,相信这个等式对于现在很多的创业者都是成立的。但是,在冲动的开始了创业之后,如何让这份冲动变得脚踏实地,甚至如何去抓住这种不算机会的机会位自己掘得第一桶金,都是创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学习的。当然,并不是说要每一个创业者都向比尔和保罗那样能够连续8周没日没夜的工作,并且还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垃圾堆上渡过。
  这个故事能够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执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在那个年代看到那样的一片报道,都不会认为那是一个机会。但是比尔和保罗却认为 这是一个机会,并且废寝忘食的工作了8周,然后抓住了这个常人看来不是机会的机会。我们现在可以说,在那个年代谁发现了这个机会并且抓住了它,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为现在这个比尔盖茨的替代者。同样,在现在这个年代,一个并没有被完善的新生事物出现,也许就意味着机会的到来,没准下一个比尔·盖茨就这样起步了……
  
  
  1975年的5月,比尔·盖茨第一有了明确的退学想法,他希望能够和保罗一起创办一家软件公司。但是他的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而且母亲甚至还为他请来了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来劝说年轻的比尔打消开公司的念头,继续留在哈佛读书。不过母亲的愿望落空了,那个名叫斯托姆的千万富翁,在与她儿子的交谈中,非但没有能够劝阻比尔退学办公司的想法,反而被这个年轻人的执著与激情打动。“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构想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实已经开始了。”留下这样一句话外加鼓励和指点,母亲打算用来劝阻儿子创业的“说客”却成了坚定儿子创业信念的启蒙者。不过这一年,比尔·盖茨并没有完全离开哈佛,只是这所有着340年历史的名校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来说 ,更多的像是一个负担,而不再是助跑器。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建他的第3家公司——Micro-soft②,也就是后世中国人所熟悉的微软。为了公平,两位创始人靠比拼个字编写的B A S I C编译器代码数量来划分股份,经过一番比较,年长的保罗心甘情愿地收下了其中的40% ③。这时两个人的分工非常明确,喜欢技术的保罗,更加专注于微软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而比尔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谈判代表以及总裁全部都是他自己,不过这看起来不和谐的组合,却是非常的默契。
  同月下旬,他们与爱德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期限10年,允许M I T 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 A S I C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根据协议,比尔和保罗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罗伯茨此后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生意蒸蒸日上。借助“牛郎星”的风行,B A S I C语言也推广开来,同时也为微软赢得了两个新的大客户——G E和N C E。微软在名声大噪的同时,那寄人篱下的腰杆也一下子硬了起来。
  
  旁白:
  过早的独立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历练,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找一间还算靠得住的遮雨棚也许对于最初的两年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是比尔·盖茨也不是一次创业就成功了,在微软之前且不管他那两家公司是否是以失败收场,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成功。所以面对挫折,创业者应该有着越挫越勇的执著。同样,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至理名言在这里又再一次的得到了证明。没有前家公司的经验,比尔·盖茨在商业谈判等诸多商业技巧上不会那样的成熟,如果不是这样微软也许会被MITS收购,甚至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选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去劝导一个准创业者不要创业,虽然母亲的动机对比尔·盖茨不利,但是最终还是帮助了他。真正的创业者是惺惺相惜的,是能够彼此鼓励的,哪怕他们是竞争对手。
  
  微软2年
 
  1976年的中国,“十年动乱”在动乱中结束了,不过经济与科技在这一年的这个国度依旧是两个陌生的词汇。失去了伟大领袖的年轻人,更多的表现出来了一种迷茫与无助,这似乎也成为了这个国家此时最有代表性的状态……
  同年的美国,个人计算机依旧是热门话题。“牛郎星”+BASIC的组合成功的为个人计算机打开了美国的市场。不过这一年对于比尔·盖茨来说相对的有一些平淡,唯一值得一提就是在年初的时候,比尔写了一封《致业余爱好者的公开信》④,发表在《家酿俱乐部通讯》等地方。信中指责对BASIC的广泛非法复制行为,并将这样做的业余爱好者称之为贼。听说这封信后来成了微软发展的旗帜和宣言,但是对于后世的史学家和计算机爱好者来说,这封信的内容却成为了攻击比尔·盖茨搞商业垄断最早的靶子。不过就算是如此,BASIC的销售状况依旧良好,当然如果没有那些所谓的非法复制品的话,或许会更好也说不定。于是这封信也有了它独特的历史地位,它标志着比尔·盖茨与开源软件的恩怨从此开始,不过同时这封信同时也标志着软件这个行业从诞生的一刻起,就必定被盗版与反盗版的话题所困扰,比尔·盖茨也因为各种反盗版的活动,让微软的名声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并为其软件事业打下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后世有史学家证明,正是比尔·盖茨对于反盗版的不懈努力,让软件源代码也被列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后世软件开发者来说,比尔·盖茨的这份努力倒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根本。
  
  
  旁白:
  对于创业者,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创业者,有很多权益是必须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不要因为手续的繁冗以及花费的资金,而对一些权益的争取望而却步。试想如果不是比尔·盖茨当年的执著,程序源代码能够被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吗?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不去主动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反而被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用极其霸道的方式取得专利权,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微软3年
  
  1977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虽然依旧有一些混乱,但是科技和教育这两个动乱时期的“重灾区”都有了复苏的迹象。对于年轻人而言,邓小平的复出似乎给了他们一些希望和动力,于是这个依旧有些动乱的国度,迈出了中兴最艰难的第一步……
  同样,在太平洋的东海岸,1977年对于比尔·盖茨来说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微软通过官司结束了与MITS的合作,重新把BASIC的版权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官司结束后,保罗·艾伦感慨道:“这场官司让人心有余悸,如果我们输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比尔让他老爸出点子,我们一直如坐针毡。但这以后,微软再也没有借过钱。”
  
  早在1976年底,MITS内部出现很大的波动。以致于第二年爱德华·罗伯茨将MITS卖给Perterc公司。本来这是一宗很正常很普通的交易,但是却因为Perterc的一个交易条件,而变得不再寻常,而且广为人知。那个所谓的条件,就是Perterc要求当时MITS所使用的软件也要成为交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Perterc希望通过这笔交易在购得MI TS硬件的同时也能够把微软的软件一并买下,不过很显然,这只大鳄低估比尔·盖茨。这个年轻人没有妥协,他固执认为自己的软件不应该因为MITS的问题而被迫捆绑卖出,于是两家公司对簿公堂。最后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比尔侥幸获胜,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⑤。从此微软从一种模糊的寄生状态转而正式独立,以至于后世有人认为这年才算是微软元年。
  
  旁白:
  解决生意上纠纷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法律援助。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初创阶段少惹是非是一件重要的事 情,但是也不能坐以待毙。不敢说比尔·盖茨赢了这样一场官司就是正确的,但是他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和执著可以通过这场官司的点滴看出来。不能输,输了就一无所有;更不能妥协,妥协了就是自己辛苦了几年为他人作嫁。所以,当创业者遇上这种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否会对簿公堂,一个强硬的态度是必须让对方知道的。
  
  除去这一桩侥幸获胜的官司,比尔·盖茨还在这一年里完成了一件两年就想完成的事情——退学。已经读了一半4年级课程的比尔·盖茨,终于在1977年1月办完了退学手续,彻底的离开的坎布里奇⑥。这一次家庭再也没有成为他的障碍,反而父母还给了他一个如果创业失败还可以重回校园的承诺,虽然说失败了再回去读书这种事情并不符合比尔的个性,但是这个承诺对于刚刚打出一片天地的比尔·盖茨来说,是一份安心也是一份动力。要知道他完全可以把这个承诺理解为,要是失败了就必须得回到校园里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学业,这么丢面子的事情,比尔可不愿意去做。
  在这一年,比尔·盖茨认识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日本人——西和彦。西和彦与比尔同岁,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西和彦正负责出版一份广受欢迎的日本杂志——《ASCII》(美国标准资讯交换码),并从事着分销软件的业务,更加巧合的事,西和彦也是从一所有名望的大学辍学,同样是为了成为一名计算机领域的创业者。两人在一场电脑会议上第一次见面,两个22岁的年轻人,怀着相同的梦想,有着相似的际遇,海阔天空了一番之后,西和开始向比尔介绍日本的市场,后者似乎非常有兴趣。于是在这次会谈后不久,微软决定进军日本市场。那个被后世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的西和彦就成为了微软在日本的合作人,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帮助比尔把日本打造成了微软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⑦。
  
  旁白:
  寻找好的合作伙伴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直要做的事情,不过随着创业阶段的变化,合作伙伴业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有些伙伴只能够共患难,但是有些人却只能够共富贵,适时地取舍这些合作伙伴也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学会的。
  西和彦对于微软在日本市场的开拓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这个人的性格却毁掉了他成为比尔·盖茨左膀右臂的可能性。所有的创业者也许在创业之初都有可能遇到自己的“西和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者们会发现这个人会越来越不适合自己,甚至会成为拖公司后腿的人,断然的离开是最佳的选择。所谓的“友情”,于私而言可以继续保留,于公的话还是忘记他吧。否则他会毁了你和你团队多年奋斗的成果。
  
  微软4年
  
  公元1978年,这一年可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兴的元年。自1976年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这是最安定的一年,也是在动乱之后,第一次重新定位中国的发展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4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并且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消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于是龙门陡开,江鲫飞跃,积压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终于以井喷的形式爆发了。11月27日,《人民日报》,竟然在第三版,登载了一篇“群众创造了加快养猪事业的经验”的文章,谁都没想到十年动乱时期的“资本主义尾巴”,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被誉为这个国家“最高喉舌”的报纸上⑧……
  和中国的跌荡起伏不同的是,1978年是微软历史上最平和几年之一。除去继续在日本市场大展拳脚,比尔·盖茨在这一年做得最多的就是积蓄能量和休养生息。到了年底核算的时候,微软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万美元。对于一家刚刚成立4年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干一杯的业绩……
  
  
  旁白:
  经历了些许初创的波澜后,企业往往会进入一种很正常的蛰伏期。不要去抱怨最近为什么没有大的动静,在这个少有外力干扰的时候,是创业者该安心修炼内功,调整企业结构的最佳时期。平平淡淡的走到年底,看着年终结算时说不定你会大吃一惊,赢利了。
  
  微软5年
  
  公元1979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就业压力,政府选择了最正确的方式——确立了民营企业存在的合法性。这一举动被后世经济学家称作“开闸放水”。民营企业的合法化,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然性。如果说1978年中国的一切,还只是季节和时代变迁的预告,那么1979年就是这一系列变化的开始……
  同样,在大洋彼岸的比尔·盖茨似乎也想让微软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于是他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把微软的总部从阿尔布奎克搬到了西雅图,然后把Micro-soft中间的那一条“-”去掉了,于是这个为后世所熟悉的Mircrosoft正式诞生了。
  同年,史蒂夫·鲍尔默,这个比尔·盖茨在哈佛时代交上的朋友,终于结束了自己大学毕业后短暂的就业计划,进入了斯坦福商学院,攻读MBA⑨。
  
  
  旁白:
  当创业者发现自己团队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尽早尽快地去解决掉,而不是放在那里等待那些问题爆发。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在初创时期是很难拥有一个合适的管理者,如果创业者本是在做技术的同时去兼顾管理的话,开始也许还能凑合,但是到了企业真正发展起来的时候,力不从心则成了一种必然,要么舍弃技术专心管理,疑惑就去寻找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管理人才。
  和那个形象的比喻一样,如果盖茨没有把鲍尔默从斯坦福商学院挖出来,那么微软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继续是一堆技术员工在那里摆弄着技术,没有人去关心公司的杂物,甚至是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合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经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这群技术员工忽然发现找不到在这工作的意义了,于是纷纷跳槽;或者几个人之间闹起了很严重的矛盾,不得不离开一两个;再或者合同出现了问题,把法律视做恩人的微软则有可能倒在法律的天平之下……盖茨在企业休养生息的这两年里充分的认识到缺乏管理人才对于一个团队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同时企业在这一段时间也确实出现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从个性的角度来说,比尔·盖茨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哪些事情自己有能力处理,哪些不行。现如今的很多创业者在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明明是自己无法处理的,却碍于面子不愿意去正视,长此以往,要么是积压的问题在某一天突然爆发,然后团队分崩离析;要么就是自己尝试去处理,结果越理越乱,到最后还是团队解体;当然不排除有天才能够在处理问题的同时来升华自己,不过这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值得创业者用自己多年的心血去赌博么?为什么不去找一个人合适的人来帮助自己呢?找不到人不是理由,只是你没去认真地找而已。
  
  
  编者手札:
  5年,弹指一挥间。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也许就在埋头苦干中,不知不觉的走过了5年。
  把比尔·盖茨前5年做一个这样梳理,于个人而言受益匪浅。脱下比尔·盖茨的现时华丽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朴实的创业者。虽然我们不得不去承认他是个天才,但是他对于技术革新、对于商业机遇的敏锐嗅觉,对软件事业的执著,以及对面对机遇时的果敢……都是一些最朴质的素质,如果没有这些素质,他再天才也没有办法成为今天的微软。
  对于大多数的创业者而言,前5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打基础的5年,这是发现自身以及团队问题的5年,也是磨合团队、完善核心技术的5年。挺过这山重水覆的5年,迎接创业者的也许就是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①说到8周的艰苦奋战,从比尔·盖茨口里还有一段这样的小插曲。“那时候,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堆里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愿意离开,因为我总能在那里找到一些沾着咖啡渍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和字条,我们就是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来研究我们的操作系统的。”
  
  ②在创立微软之前,比尔·盖茨还创立过两家公司。分别是湖滨程序设计师集团和逻辑仿真公司。前者几乎可以说是微软程序员的原始班底,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从这家公司的运营中,比尔?盖茨学到了许多做生意方面的东西,同时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公司谈判;最重要是让他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知道按版权抽取利润。逻辑仿真公司是比尔·盖茨和肯特·伊文斯合作创立的一家从事包括设计课程表程序、进行交通流量分析、甚至是出版烹饪全市。
  
  ③日后两人的股权比例又做过一次调整,之后保罗的持股数额变为了36%。而在微软公开上市之后,保罗·艾伦凭借手中的股票成为了全球的顶级富豪之一,虽然那个时候他已经因病退出了微软的团队。
  
  ④公开信全文如下:
  致电脑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
  对我来讲,现在的计算机爱好者圈里最要命的问题就是缺乏优秀软件,相关书籍和应用软件。如果没有好的软件和一个懂得编程的所有者,个人计算机简直就是一种浪费。高质量的软件可以被业余爱好者编写出来吗?
  一年以前,我和保罗艾伦很高兴地看到业余计算机爱好者市场迅速壮大,我们雇佣了Monte Davidoff一同开发了ALTIR BASIC程序。尽管最初的工作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但我们三人几乎用了去年一年的时间编写文档,继续改善BASIC,添加新的特性。现在,我们已经有了4K,8K,更多内存的磁盘BASIC和ROM BASIC。如果计算我们的工作价值,我们已经花费了4万多美元。
  我们已经从成百的BASIC使用者得到了反馈,他们都给予了BASIC非常肯定的评价。尽管如此,这里仍有两个令人惊讶的问题。 1、绝大多数“用户”都没有购买BASIC(只有不到10%的Altair用户购买BASIC)。 2、我 们民到的版税如果按照我们花费在ALTAIR BASIC上的时间来算,每小时不到2美元。
  为何如此?多数的计算机爱好者必须明白,你们中大多数人使用的软件是偷的。硬件必须要付款购买,可软件却变成了某种共享的东西。谁会关心,开发软件的人是否得到报酬?
  这合理公平吗?如果你们偷盗软件,当遇到问题时,你们就不能要求M I T S公司解决问题。M I T S并没有从销售软件中挣到钱。因为他们付给我们的版税以及软件的使用手册,磁带和企业管理费用抵消了软件收入,仅仅达到收支平衡。你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正在阻止人们去编写好的软件。
  谁会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却分文无获。哪有业余爱好者会花费3人年的精力去编写软件,去修正软件,编写使用手册却免费发放给别人使用。事实上,只有我们大量投资来为个人计算机做软件。我们已经写了6800 BASIC写成了8080APL和6800APL,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动力让我们向你们提供这些软件。说白了,你们的所作所为就是窃贼(Theft)。
  那些拿了ALTAIRBASIC来卖的家伙怎么样,难道他们没有因为爱好者软件而赚到钱吗?是的,这些人最终必将失败。他们给了计算机爱好者一个坏名声,只要他们一露面,就应该被所有的爱好者俱乐部踢出去。
  如果有人愿意为我们的软件付钱,或者有什么建议的争论,都可以写信给我,我将非常高兴。我的地址是:1180 ALVARADO SE #14,ALBUQUERQUE,新墨西哥州 ,87108,任何事情都没有比能雇佣10个程序员向个人计算机市场提供大量的软件更能让我高兴的了。
  微软公司合伙人比尔·盖茨
  
  ⑤若干年后,罗伯茨仍忿忿不平,觉得自己被人出卖了。因为M I T S已经付足了20万美元,应该取得这批软件的所有权。“真是倒霉,这个裁决完全是错误的”每当提到这个官司,罗伯茨总是这样抱怨着。当时比尔·盖茨也承认了这个裁决对罗伯茨有些不公平。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盖茨与艾伦的对话中,谈到此事时,口气已完全不一样:“他们想把我们饿死,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他们想以此(指停止给钱)迫我们就范,我们也差点妥协了。”
  
  ⑥“我是一个非常走运的人,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那个时候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我想即便不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那个位置上也同样会有别人出现。”在日后被问及当年创办微软是否担心会失败时,比尔·盖茨如是回答。
  “应该说比尔·盖茨果断的退学这件事,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的。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到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热爱的只有他的电脑,只有在电脑前,他才觉得自己是伟大的,只有在电脑前,他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样还有点孩子气的年轻人来说,电脑已为着他的全部。他果敢地把握住了机遇,拉开了开创软件王国霸业的序幕。”后世有人对比尔·盖茨的退学做出了如此的评价。
  后世的人证明了比尔·盖茨成为了哈佛大学最成功的辍学生,不过等到拿到哈佛大学的名誉学位的时候,已经是他离开学校32年以后的事情了。
  
  ⑦西和彦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有一次坐飞机巧遇日本京瓷公司的董事长稻盛和夫,西和彦居然说服了他投资微电脑科技。在京瓷公司的支持下,盖茨与西和彦发明出第一批手提微电脑——无线电收发100型。
  不过西和彦和比尔?盖茨的良好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西和生活奢靡,而且经常在个人财务上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帮助西和偿还了一定的债务之后,比尔·盖茨终于忍受不住这个身材圆胖、举止浮夸的日本人,两人在1986年正式分道扬镳。
  “这家伙的生活乱成一团。他的身价是负五十万美元,而我的身价是X百万美元——那当然是我们交恶的原因。”这是比尔·盖茨最后对这个人的评价。
  
  ⑧这个故事出自现在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先生的回忆:“记得1978年,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在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而《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牛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然而从现实的资料来看,柳传志先生的记忆似乎有了一点点偏差,因为在那张泛黄的1978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之后一篇“群众创造了加快养猪事业的经验”的长篇报道,其中详细的介绍了广西和北京郊区如何提高养猪效益的新办法。不过,具体内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举国上下,并不是只有一个“柳传志”“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在这个依旧寒风刺骨的“暖冬”,感觉到了季节和时代的变迁。
  
  ⑨史蒂夫·鲍尔默比比尔·盖茨小1岁,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读书,1974年史蒂夫与比尔相识。
  他和比尔一见如故,而且这两个人都是数学疯子,彼此对数学、科学、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至交。于是两个人搬进同一个宿舍,并且命名为“雷电房”。传言这个名字源于,他们在一起整夜激昂地争论拿破仑,总是一个声音试图压倒另一个声音,整个宿舍像雷电一样亢奋。
  史蒂夫是个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和比尔腼腆拘谨、沉静稳重、不善交际的内向型瓦安全相反,他是个外向型的人,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虽然两人个性不同, 但投缘得像两个相交的齿轮一样,彼此格互补,且有着惊人的默契。他们都对数字敏感,学识渊博,精力充沛,认准了目标就会勇往直前,他们无时不在一起交流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这为他们以后的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奠定了基础。用盖茨的话说,两人是“高频段交流”,彼此能接受对方的全部信息。亲兄弟还不能这样默契。两人就像两台联机的终端一样相接。后世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两个人的默契,是微软走向成功的基石之一。
  1975年,当比尔成立微软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说服史蒂夫来和他一起创业,但是后者却用了一个让人乍舌的理由拒绝了——刚刚当上学校橄榄球队掌门人的史蒂夫,不想轻易放弃这次当领袖的机会。
  1978年,史蒂夫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且考上了斯坦福商学院。不过他并没有在这一年去报道,而是把报道期延后至1979年。在这之间的一年里,他就职于宝洁公司,从市场销售开始,对自己进行了一年的历年。而这一年的时间让史蒂夫市场销售方面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979年,史蒂夫终于到斯坦福报道了。不过他屁股还没坐热,比尔又一次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1980年,比尔·盖茨再一次游说史蒂夫·鲍尔默出山。经过五年多的成长,比尔发现自己团队中全是技术人才,没有一个善于管理人才,虽然说这几年微软正在稳步地成长,但是缺少管理人才,也给团队带来了一些困难。在这个时候比尔想到了那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前哈佛大学橄榄球队的掌门人。这一次史蒂夫没有拒绝比尔,他欣然的接受了5万美元的年薪和7%的股份,成为了微软的第17名员工,第一名非技术员工。
  “那个年代的微软还只是一个没有受精卵细胞,而史蒂夫·鲍尔默就是那只让它受精的精子。如果当年史蒂夫放不下斯坦福的学业,那么今天的微软帝国,就有可能不复存在。”后世的经济学家,如是评论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
  
  
  比尔盖茨的10大优秀员工准则
  
  第1条准则 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抱有极大的兴趣
  1.对公司的产品具有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2.始终表现你对公司及产品的兴趣和热爱
  3.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4.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要不断自我更新.
  
  第2条准则 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
  1.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
  2.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着想
  3.最完善的服务才有最完美的结果.
  
  第3条准则 乐于思考,让产品更贴近客户
  1.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2.思考如何让产品更贴近客户.
  
  第4条准则 与公司制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
  1.跟随公司的目标,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2.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3.奖金和薪水不是惟一的工作动力
  4.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
  5.帮助老板成功,你才能成功.
  
  第5条准则 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1.对周围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洞察力
  2.吃老本是最可怕的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5.做勇于创新的新型员工.
  
  第6条准则 灵活地利用那些有利于你发展的机会
  1.机会从来不会缺乏
  2.用行动创造机遇
  3.敢于冒险,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4.珍惜和利用公司提供的不同工作机会
  5.抓住每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第7条准则 学习经营管理之道,关注企业发展
  1.好员工应该学习和懂得经营管理之道
  2.认定工作的价值,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
  3.树立主人翁意识,处处为公司着想
  4.视自己为老板,把公司当做是自己开的.
  
  第8条准则 密切关注和分析公司的竞争对手
  1.时刻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
  2.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敢于竞争
  3.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才能战胜对手
  4.学习竞争对手,避免重犯对手所犯的错误.
  
  第9条准则 有效利用时间,用大脑去工作
  1.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产妥善解决问题
  2.有了好的想法就立即去做
  3.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准时做事
  4.从时间手中赢得机会
  5.及时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10条准则 员工必须具备的美德
  1.忠诚 2.诚实 3.守信 4.勤奋
  5.节俭 6.热情 7.敬业 8.责任心.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
  
  第1条准则:适应生活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2条准则: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
  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自负是愚蠢的。
  
  第3条准则:别希望不劳而获
  高中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电话都挣到手。
  成功不会自动降临,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要分解目标,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第4条准则:习惯律己
  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好习惯源于自我培养。
  
  第5条准则:不要忽视小事
  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烙牛肉饼可有不同的定义,他们称它为机遇。
  平凡成就大事业。
  
  第6条准则: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要从中吸取教训。
  
  第7条准则:事事需自己动手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的酷。所以,如果你想消灭你父母那一辈中的“寄生虫”来拯救雨林的话,还是先去清除你房间衣柜里的虫子吧。
  不要总靠别人活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
  
  第8条准则: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
   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区分。在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就会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机遇往往就那么一次,也许你“没有机会”,但可以创造。
  
  第9条准则:时间,在你手中
  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决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
  
  第10条准则:做该做的事
  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第11条准则:善待身边的所有人
  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你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用赞扬代替批评并主动适应对方。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邓媚颖 赵浚宏 卢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但给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了整合政府政策资源的契机和条件,更让我们知晓了政府产业导向和政策的强烈信号。新经济条件下的创业和企业经营发展,面向市场倾听政府政策的声音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题记    备受关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8年4月正式推出。本次《办法》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
期刊
在册员工仅40人、成立不到三年、固定资产仅为一个办公楼加两个物流仓库的公司,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是什么成就了它的辉煌?  一直以来,“无店铺经营”的PPG为何一直遭到资金链和商业模式的质疑?  接二连三的商业诉讼,超乎寻常的打折促销,是正常的商业运作还是危机的体现?    新闻回顾  自2007年年末开始,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PPG开始遭遇麻烦了,而且麻烦还不小。  2007年11月以后,PPG
期刊
两部委出台新规 中小企业可获资助  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之前已经宣布,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而《管理办法》为这35.1亿元的细化使用办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是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综合利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
期刊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  ——9月11日,刘燕华副部长出席了陕西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并作了题为“创新方法与自主创新”的主题报告。刘副部长说“创新方法在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处在重要的基础性、源头性的战略地位,推动了创新方法和整体工作的进展。”    “杀毒市场很快将萎缩”  ——9月23日消息,在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做客新浪现场访谈间时说:“杀毒市场很快将走向萎缩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 邓媚颖郭 霞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既然创业了,既然划着企业的船进入了市场的海洋,我们就必须坦然的面对风浪,从容面对寒冬,做好一切准备,把困难想得多多,更复杂些,把责任想得更重更赋使命感一些,把路程想得更远更坎坷一些。至于阳光雨露,有了我们欢欣鼓舞,加倍成长或前行,没了我们也能安然而行,因为我们的确是最有毅力最具活力最敢于冒险牺牲的群体。    ——题记
期刊
日益加剧的金融业竞争中,中小企业不但是资源,更是可能伴随银行成长发展,成为金融忠诚服务产品的最佳渠道和途径。    不可否认,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雷声大,雨点小”已成陋规。究其原因,淡马锡旗下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及商业银行业务高级副总裁詹文岳认为,2005年以来,政府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成因是存在两个悖论。悖论的解决方式在于利率管制的放开和
期刊
现在互联网其实对于很多产业都带来一种颠覆式的机会,也就是说互联网会改变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这种颠覆的力量是非常强的,这叫颠覆。  ——周鸿祎    互联网有一句话叫“不创新,毋宁死”。就是说一定要去想怎样去创造别人没有想过的模式,一定要做与众不同的事。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与巨头竞争,机会并不是合上了大门。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一种颠覆格局的业务模式就能改变一切,而这种机会就是创新。 
期刊
一段惊心动魄的私企改革记录   一个本土企业快速发展的实战案例  一场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的权利较量    作者:李华刚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定价:32元    在中国的管理类图书中,有的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论述,有的讲述著名跨国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而讲述普通民营企业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的少之又少,而《私企内幕》就是这样一本书。  徐
期刊
时间:2008年7月10日地点:杭州凯悦酒店   主 持 人: 张希 德丰杰基金首席合伙人  与会嘉宾: 符绩勋纪源资本(上海办公室)管理合伙人  林欣禾DCM合伙人  罗文倩华威国际合伙人  王一敏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  徐沛欣北京红孩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兼CEO  张向东3G门户总裁及创始人    2008年7月9日-10日,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投资增值服务机构清科集团主办的“200
期刊
最近看了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感受到的是心灵的震撼,同时也为自己对影片迟到的感悟而自责。影片用黑色的幽默给我们阐述了一个悲惨的人生,一个追求自由和梦想的艰苦征程。片中的楚门,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岛,拥有美丽的老婆,拥有一份不用努力也可以有业绩的保险推销员的工作,拥有心情失落的时候可以坐在一起聊天喝酒的哥们儿。生活一帆风顺,这使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从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下,他的生活就是被全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