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6日,对于我们家来说,这天是个黑色的日子——91岁的父亲走了。
  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经常出现幻觉——父亲仍坐在老家的门前,一双深邃的眼睛望向远方。我知道,这是父亲思念儿女的眼神。可是,我每次回家探望都是匆忙的,以至父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愿松开,问我工作、问我生活、问我育儿……问不尽的家长里短。我总是以工作繁忙敷衍、承诺常回家为借口,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直至一天夜里,大哥打电话给我,说父亲陡然染病,我带着120急救车赶回老家,这时,父亲已经不省人事,被送进了县医院重症监护室,至此,我连陪护的权力也没有了,从此,再想听父亲问这问那已成奢望。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少年丧父,青年丧妻,先王氏,后刘氏。刘母生下一女(我大姐,婚后丢下一儿一女也走了)就走了。后续我母亲蒋氏(名素珍),生我兄弟仨和两个妹妹。
  我三个母亲均无兄弟,还有我二祖父和三祖父,共六家的老人均是我父亲赡养送终。听我奶奶讲,父亲八岁还不会说话,十岁上过一年私塾。医术是继承我太爷爷的,从奶奶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知道太爷爷从未教过父亲的医术。的确,太爷爷手把手地教三祖父学医,三祖父却没有把医学会,父亲站在一旁,日积月累,无意间就学会了医术。
  父亲学的是中医,记得儿时,特别是下雨的时候,他躺在床上就唱起了汤头歌。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八岔路(今庄圩里仁)一带行医,起号济普,父亲说是普济众生的意思,可见父亲当时的心里装着百姓疾苦,用当时的时髦话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因祖母年纪大了,父亲就回到了家乡马泓村诊所,直至干到退休。
  在马泓村时,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荒年人们饿得身上浮肿,哪还有钱买药,父亲就到学校,发动学生采些草药,父亲用那些草药无偿地医好了很多死亡线上的人。每到春天,是流脑高发季节,父亲就到学校,把从田野里刨出来的茅草根煮水给孩子们喝,预防流脑的发生,受到学校及群众的称赞,多次被选举为县乡人大代表。
  上世纪80年代,奶奶去世了,过事后,家里有几口袋金针菜被盗,报案后,乡派出所及公安局刑侦大队都来人了,进行了现场勘察,案子破了,是当地的人所为。父亲念及乡里乡亲的面子,到派出所恳求了结此案,在父亲的再三恳求下,派出所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后,就免除了处罚。
  有些人认为父亲势单力薄,怕事,就偷我家树,还有石磙等,对这些琐事,父亲从不计较。我们兄弟看在眼里,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不禁暗暗攥紧拳头想揍他们。父亲就时常提醒和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干一番有名堂的事业,教人从骨子里尊重。因此,父亲还讲了一个故事给我们听哩,他说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体瘦力弱的,他们进行比赛,比赛的项目是,桌子上有一只蚂蚁,看谁能一下致命。相互约定后,大力士先来。大力士高高举起手掌,向桌上蚂蚁砸去。结果,蚂蚁仍然在桌子上行走。该体瘦的了,他伸出一个手指向蚂蚁轻轻一踏,蚂蚁毙命。大力士输给了体瘦的。父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软能克刚。
  我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或不愉快的事,父亲的教诲就浮现在脑海中,于是就与人为善。我们兄弟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认真地教育和培养孩子,经营好各自的家庭,我三个小孩,两个大学生,大哥家四个孩子,三个大学生,弟弟家的两个孩子也聪明伶俐,品学兼优。父亲看到子孙个个出息,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父亲退休在家后,还有很多人慕名来请他看病,特别是妇科病、不孕不育,吃了父亲开的方子后,都纷纷来报喜,父亲从不收病人的钱物。
  有一年春节前,父亲身体日渐衰落被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出院后仍卧床不起。有一天,从爱园来了两名妇女,请求父亲给她诊病,我说家父身体虚弱,是不能看病了。父亲听说后,竭力从床上挣扎起来,让我取来纸笔,艰难地开着处方。等处方开好了,已是满头大汗。来人感激地掏出几百元钱塞给父亲,父亲无力拒绝,就示意我将钱退给人家……
  我常忆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想到他,就增添我对生活的热爱;想到他,就增加我工作的动力……
  父亲,您是儿登天的梯。
其他文献
摘 要:为快速准确获取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特征,掌握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评价重要指标,利用无人机高时间频率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陕西神木的三北工程樟子松防护林研究区进行实验,构建无人机可见光RGB波段差异性植被指数(VDVI)和HSV变换植被指数(HSVVI),并与同区域GF-1卫星NDVI指數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无人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快速计算出植被覆盖度结果。研究表明,VDVI
期刊
认识她确实纯属偶然。但是,在这漫漫人生的长旅中,哪一件有趣和有着温度的事情又不是先有了偶然的因,才修成了往后的果呢?  先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我成为父母的儿子,成为妻子的丈夫,继而又成为了儿女的父亲,这哪一件事是先有着预谋的呢?即便是犁耙与大地交合,浮萍与流水相逢,以及瀑布在断崖处弹奏竖琴,子期与伯牙偶遇并成为知音留下千古美谈……所以呀,便有了我佛所说的缘分,有了诗人所发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
期刊
赤夏,阳光在林立的高楼间,一路畅行无阻,烤热的水泥墙,撒泼置气地释放阵阵热浪,裹挟着屋内咸鱼一样黏腻腥臭的人。  这个时候,真想念从前的那些老房子:青的砖,木的墙,轩窗挂着竹帘,一丛芭蕉,几杆瘦竹,花光树影下,斜卧窗前榻上,竹床蒲扇,浓绿尽染。有鸣蝉清风,徐徐而来。如此度过长夏,慵懒闲散,热而不燥。  老房子里,都会有这样一方临窗的所在。一张贵妃榻,亦床亦椅,可卧可坐。还有一方小几,可读书写字,针
期刊
这次回老家,意外地见到苏建根、王勉莉夫妇。  从我家周冲出来是林畈,林畈的村东首是寺前。今年的正月回老家路过寺前时,在路边遇到王勉莉,知道他们从上海回老家盖了一栋楼房。因为急着赶路,没多交谈。这一次让弟弟振学把车停在他家屋后,特地往访他们的新居。  还是王勉莉一个人在家。她说建根刚刚骑着电摩去周冲水库巡查去了。他与几位村民承包了小水库,放养了鱼,常常有一些不明身份的来偷钓。在等候建根回来之际,勉莉
期刊
算一算,母亲离开我们已近一年了。一年的时光稍纵即逝,让人生出些许恍惚,仿佛母亲并未远离,只是出门走亲戚罢了。  以前,我的牙龈总爱出血,睡觉时大块大块的血块凝固在牙龈周围,症状让人后怕。多次的求医及治疗后,母亲不知从哪儿得来偏方,每天到菜场捡些藕节,用红糖水不厌其烦地替我熬好,眼巴巴地看我一口口喝完。不知是母亲的执着还是后来免疫力的提高,多年的顽疾竟然好了。所以现在一看到嫩嫩的莲藕上市,心里总是无
期刊
记忆中的山村清晨,静谧、安详、清秀,天蒙蒙亮,男人们早就一身露水去农田里、山岗上干活了,女人们也早已洗刷锅盆淘好米,灶膛里烧旺火用甄慢慢蒸饭,然后走去菜园摘菜,走去溪边浣衣,只有头天玩成熊样、昨夜一夜噩梦的村童们还在流着口水酣睡。  此时,有一个歇斯底里划破晨空,嘶哑、怒吼、刺耳,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那就是村妇或老媪骂街的吼叫。  骂街,实际上是骂人或骂事,俗称“拜天”。骂街几乎是村里妇人或老媪的
期刊
我感到每走进一次春节,就是走进了一次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幼年时期,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开始打扫屋子。我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里,房屋虽然破旧,但被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坐在炕头上,围着火盆抱着我,两只手分别攥着我的两个食指,让它们一次次碰触,嘴里以喜滋滋的语言哄着我,连声说着“兜兜兜兜飞!”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着顺口溜式的民歌童谣:“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哇哇叫奶奶,奶奶没听见,叽里
期刊
风雨夕。气氛烘托得更加萧索。她化好妆,在宣纸上勾勒了一个美丽的兰花瓣,题好字,卷好,放在樟木箱匣里。乘车来到西泠桥下,如素常一样坐等。  西泠桥边的幽兰,散发的暗淡的气息,让人无法不想起那个泪如清露的女子。油碧车风雨夕,坐待游子归来。接纳无数失望之后,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在西泠的风雨中消殒。暗香袅袅浮动,疏影横斜,期待被定格在笔墨之下淡写轻勾中,那位隔朝女子身上的气息,又复清晰明朗起来。  陪伴
期刊
自从网络时代快捷快速生活方式的到来,每天起床第一眼就是打开手机看看天气预报,然后根据天气预报的结果决定一天的出行计划。上班后,打开电脑,搜索自己的稿子是否见报,然后忙着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一天就在网上度过了。  我为这个时代的方便快捷欣喜若狂,又为这个时代的浮躁烦恼不安……  塞翁失马。我的手机坏了,这种生活状态改变了。  因为上不了网,刚开始的时候心里面空落落的,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既不能与朋友在
期刊
去年秋季的一天,刚吃完饭,固定电话响了:“你是王立群吗?”“是,你是哪位?”“我是你的老同学修国成。”我一时有点发愣,蓦地,想起来了,这是我中专时的同学。时光已逝去近50个春秋,我们之间并没有过联系。他是怎么想起了我,怎么知道了我家的电话?于是,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的?”他说:“通过公安啊。我不光知道了你家的电话,还知道了你的手机号。”他说出的11位数,完全对……  1965年秋,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