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它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强大交互功能。多媒体技术的这些特点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多媒体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学生由听讲者变为参与者。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要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是在师生之间架起传播信息的“桥梁”。
  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历史课件,将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讲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能只进行口头说教,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有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影视片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具体史实,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历史事实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印象。
  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利用历史教学的情感因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解决教学内容繁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理解教材知识。
  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节省板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
  教师要根据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全面获取知识、转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促进教师讲解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大量的历史知识列入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这不仅会使学生难以掌握重点知识,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无疑违背了新课改理念,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
  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态度、情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进行生动的讲解。
  总之,教师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高中物理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恰当地将微观与宏观知识联系起来.  下面举例说明.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然而,部分教师认为不用“现代技术”就不是好课,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技术“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认为现代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用过就是融合,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理解,更不能过分依赖,“滥用”不如“不用”,“巧”用或“妙”用才是关键!现结合物理教学,适时巧妙运用现代技术,让课堂更“出彩”!  1微课实现了物理课堂模式的转变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教学中,电路的识别常常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拦路虎.如判断加入电表后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已知电路中的圆圈内该填入哪种电表,说出电路中的电压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压,以上这些问题,足以让学生产生困惑.  要正确识别电路,先要熟悉电路的结构与规律,电表的特性与使用方法.  一个基本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电路的连接分两种,一种是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指是的元件逐个依次连接
期刊
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改革过去围绕当地经济兜圈子的作法,进一步扩展视野,实现三个转变,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发展
纵观历年中考,计算题是初中物理的必考的题型,也是学生比较畏惧的题型.尤其在一些问题较为复杂的题目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内容、表达式认识理解不正确,导
期刊
高中物理对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加速度为教学重点内容,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求加速度基本的方法是逐差法,为减小实验误差,根据题目给出的位移段情况不同应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
人教版高中物理3-1教材第三章磁场第四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中的“做一做”中有一实验:演示旋转的液体,教材给出如[TP1GW65.TIF,Y#]图1参考装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图1中所示蹄形磁铁实验,出现很多问题,要成功演示此实验,笔者进行了实验装置的改进.  1用教材中的装置出现的问题  第一,学生实验室蹄形磁铁的两极磁性不够强,当盛有导电液体的玻璃器皿的中心和边缘通电后,液体旋转很慢,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业、单元检测、阶段性考试等反馈性练习,是教师获取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刚订正过的同类习题学生还会错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不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存在着问题呢?有没有避免或减少这种“反复性”错误的有效措施呢?本文针对学生练习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类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讨论初中
期刊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本中,先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去拉动小圆环,记下小圆环静止时的O点,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用一根弹簧测力计去拉,拉到同一O点,然后记下F的大小和方向. 由于人教的权威性,几乎所有的参考资料都大同小异的采用了先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后用一根弹簧测力计的的做法,其步骤大致如下: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常感到亲切、简单,但在解决看似简单的问题时却又常常出错.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学生常常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来解题,而这些生活经验中,有的可能正确,也可能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1典型题例  例1当人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镜中所成的像  A.缩小B.变大C.大小不变D.先变小再变大  错解选B,这是因为学生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人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