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采取提问法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的潜力就是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多数老师备课未经精心设计,随便发问,要么习惯性的提问,要么是因为学生心不在焉而突发其问,使学生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无从解决问题,进而产生了抵触逆反心理。诸如此类的提问,充其量是有提问之形而无提问之实。只能称“假”提问,如此学生真正的潜力则被扼杀在课堂中了。
  怎样才能挖掘学生真正的课堂潜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真”提问,被称之有效的提问。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与探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采取有效性提问,同时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计划,有针对性,创造性的激发学生的潜力,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潜力挖掘方式,即课堂提问式。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蕴涵多方面的潜能,它是联系老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课堂教学不断推进的动力,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的阶梯。故而挖掘课堂潜力,采用课堂提问式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巧设提问,激发情趣
  设置提问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乐趣来挖掘潜在的灵动性。课前备课可以抓住教学中重点、难点设疑,既要体现教学的目的性,又要在学生的知识的生长点、思维的发散点设疑,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延伸与拓展;还可以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处设问,引导学生捕捉细节中的亮点,用细节打动学生,打造精益求精的课堂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情趣被激发出来。
  二、智设提问,忌满堂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的关键环节,但切勿满堂问。如此的话,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得要领,又会让学生陷于云山雾海中,难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何时提问才能既体现教学意图,又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及时提问和点拨,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实际提问时,还应考虑提问时间的长短。有时老师往往先叫学生起来后才发问、或先发问紧接着叫学生回答,如此,学生不仅没有思考的时间,同时未面向全体学生,继而又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常会让课堂出现尴尬的场面。适当的做法应该是先提问,根据提出问题的难度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叫学生回答。同时,每节课提问的时间要根据需要确定,切不可形成固定的僵化陌生的场面,从而导致满堂问。
  三、善设问题,激励解难
  问题提出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提问,会引发学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对教学实效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提问,采取鼓励方式多给学生赞许和表扬。如此,大多数学生参与排难解疑,课堂效果愈好,学生搜获愈大。当然,从内容角度来说,提问的方式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从如此多的角度来看,提问的方式有从正面的方式设问,也可以从反面提问,可以先引导激励,再适度提问,也可以先用问题设置悬念,再逐步引导:对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可以进行选择性提问,而对于学生格外熟悉,已有所了解的问题,则可以逐层深入地进行引申性提问;对于刚进入的学生,可以进行记忆性、巩固性提问,而对于已经在深入思考的学生、则可以稍加难度,再次激发其认知与思维的灵动……
  四、巧布提问,强化效果
  课堂教学中巧布提问的方法,即在感情和认知两方面为学生提供借以攀登的“梯子”,从而使他们的答问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成为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情感激励性的认知过程,这是情知统一的思维方法的提高过程。对于课堂提问的反应与解答,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评判或必要的引导,从而强化学生在认知上的进步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方法,对于解答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与错误,也应明确指出,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评价与强化可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情感。不论哪一方面,教师的评价用语都应尽可能具体而明确,使学生随时把握自己的水平程度,进步与否,从而确立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很多老师虽然在理论上认同这个提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它。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学生的习作明显缺乏生活基础,素材老套,内容苍白俗套,缺乏真情实感。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回归本原。  一、拓展视
期刊
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怎样搞好阅读教学呢?  一、改变观念,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
期刊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可以从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积极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浅
期刊
因年年参与全区语文期末阅卷工作,在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中学学生的习作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爱写作。许多教师都反应,每次一提到写作文,就有许多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唉,又要写作文!”学生这种心态,在写作时肯定是应付了事,这在许多教师收集的周记本中可以得到印证。二是不知怎么写。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真的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真的不知道怎样写。三是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和“实践”,它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这一模式,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它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首次成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尤其是与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  基于此认识,在日常
期刊
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记叙文的写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看下面的文章: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后进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我们老师做头疼的,常常因为他们的作文不及时交,不交而烦恼,常常因为他们作文内容空洞、干瘪而束手无策,更为他们作文状况停滞不前而显得无奈。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观察生活,激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语文老师不难发现,不少后进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
期刊
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引用诗词名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文化精髓,而且在教育效果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品位。所以我们有理由去发掘诗词名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理解古代诗词名句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升华自己的道德素质。  一、利用诗词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博爱仁慈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二代,他们衣食无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同学比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有力量的,你怎么说,孩子就朝你说的方向发展。你说他是天才,在他闪烁着光芒的眼睛里,你会看到希望和被认可的成就感;你说他没出息,懒惰,不诚实,你会发现,他的毛病越来越凸显,因为你每一次批评都是对他缺点的强化,都是对他自尊心的打击。  而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课堂,怎么让语言的力量把孩子们引到理想之地,是一件深具艺术性,需要长足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的赏识化  一次快期中考试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