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入园前“三熟悉”,让分离不再焦虑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和孩子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亲子依恋关系质量及孩子自身因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往我们多是在孩子入园后采取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但作为一所“幼儿情感教育”特色园,我园尝试针对性地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功课,与家长一起共同营造出孩子对幼儿园、对教师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引导他们感受即将面对的“真实生活”,积极做好入园准备,以此缩短分离焦虑的时间,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分离焦虑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51-02
  每到9月,幼儿园新小班教室总会特别热闹:孩子在室内望着父母哇哇大哭;进餐时间,端着饭碗不吃不喝;午睡时更是此起彼伏地听到“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的声音……这一幕幕都是孩子分离焦虑表现出来的画面,是他们出生后慢慢长大离开家来到幼儿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和孩子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质量及孩子自身因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朱立新先生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孩子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
  以往我们多是在孩子入园后采取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布置出温馨的环境,如在“相亲相爱”墙上贴“全家福”照片;请孩子带上自己的依恋物等。但作为一所“幼儿情感教育”特色园,我园尝试针对性地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功课,与家长一起共同营造出孩子对幼儿园、对教师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引导他们感受即将面对的“真实生活”,积极做好入园准备,以此缩短分离焦虑的时间,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熟悉幼儿园的人,亲近教师和小朋友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朱小曼教授在《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中谈到:“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而且情感的发展在幼儿成长中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对于孩子而言,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突然变成了陌生的教师和小朋友,会让他感到焦虑不安。虽说家长会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妈妈第一个来接你”等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他们幼小的心灵依然会承受着巨大的恐惧,想到的是“他们骗人的”、“妈妈不要我了”。这是因为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仅仅依靠语言就能建立的,而是通过自身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多维度实现,他们对父母依恋的关键就是信任。
  另外,入园前孩子一直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往往是几个成人照顾一名孩子,孩子在家中处于主导地位,家中的很多活动也是以他为中心开展。而在进入幼儿园后,面临的是几个教师照顾多名孩子,这一巨大的反差造成孩子个人地位的改变而引起“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
  我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分离焦虑。首先,我们在孩子正式入园前,会安排家长分批带着孩子走进幼儿园,和老师一起相互打招呼,教师带着这一批的孩子做游戏、参观幼儿园的环境,通过活动让孩子开始认识教师、小朋友,减少陌生感。然后以“自我介绍”为契机,从教师开始,鼓励孩子大胆介绍自己;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让孩子初步认识老师、小朋友的相貌和声音等。其次,教师建立家访计划,与家长进行交流和问卷调查,近距离地和孩子一对一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性格特点。这样能帮助孩子提前认识老师、信任老师,教师也能对班级的每一位孩子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沟通,顺利成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港湾。
  同时,利用现在家长比较能接受的班级微信群,教师在群里上传一些游戏小视频,比如,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玩,孩子也上传一些介绍自己的小视频,鼓励他们进行视频互动,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同伴基础,从而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联系。
  2.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观察班级及园区活动室
  孩子入园对自己、父母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骤然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在吃、住、行等方面都出现了困难。例如,饮食不合口味,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孩子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这些对环境的陌生和不安全感也是造成孩子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认识班级和幼儿园环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班级活动室是孩子入园后的主要活动场地,从他们一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活动室里度过。在邀请孩子和家长体验性入园前,教师布置出符合孩子心理特点,有亲切感、有美感的活动室。比如,孩子喜爱的“娃娃家”,根据小班平行游戏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多布置几个娃娃家,温馨的装饰、可爱的小床、小小的锅碗瓢盆,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到来。
  亲子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活动室:想解便时厕所在什么地方,口渴了需要拿上水杯到哪里接水等等。这样能帮助孩子厘清与自己入园后相关联的生活细节,消除因环境陌生而带来的潜在不良因素。亲子活动时,请孩子带上自己熟悉的玩具、照片等,把这些物品放在活动区,再次来园时提醒他找一找:“小熊还在小床上吗?”孩子每次来活动室时都引导他好奇地找一找,当他们看到自己熟悉的玩具和照片时,就会对环境产生同化,使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以及幼儿园的玩具都纳入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对班级环境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同时,和孩子一起玩“藏猫猫”的游戏,适当给予提醒“妈妈在寝室里”,加快孩子对班级活动室的熟悉。
  平时在班级微信群里,教师拍一些幼儿园有特色的活动室:动感十足的体育活动室、创意无限的美术活动室等等,并一一向孩子介绍,引发他们来试一试的探求欲望,初步建立对环境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3.熟悉生活环节,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张光林教授在《大师谈儿童情感教育》书中谈到: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是主张让每个孩子在其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地、充分地表现自己,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推动其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孩子自身独立自理能力的欠缺是导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
  在入园前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和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最终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午睡时不能自己穿、脱外套,不能独立用餐,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等,此时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却很容易因不会做这些简单的事而受到影响。
  方法是走向成功之路的保障。在入园前,教师帮助家长采取不断鼓励、因势利导的措施,对孩子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比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提裤子;提示孩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自己“变成大人”了。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游戏给家长,让孩子在游戏中尝试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扣纽扣”中很明确就提到了“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通过儿歌暗示,孩子很快就能明白游戏的步骤,玩得不亦乐乎。孩子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就能在入园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减轻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同时,教师上传一些有关生活环节的视频,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欢快的歌曲,如“哗哗流水清又清”让孩子在入园前就对幼儿园的洗手的要求了然于心。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娜娜穿衣服》、《娜娜拉便便》、《阿立会穿裤子了》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系列绘本,引导孩子学习和掌握新的生活本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历程中的第二次“断奶”,只要我们能够让孩子在入园前就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熟悉同伴,以情感支撑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完成挑战,就能很快地走出焦虑,实现顺利过渡,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中国教育报,2015.9
  [2]黄红玲.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教育导刊,2009.9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能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作用。并能结合小学生实际阅读与写作情况,对既往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形式过于程式化、不能将读与写进行合理融合,这些教学问题,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即科学融入多样化教学形式,重视学生课堂融入感;并能充分注重课外读物,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解决措施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此,本文以小学生偏激性格为例,分析如何用爱感化用心沟通以纠正小学生的偏激性格,希望能为各位小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爱心;小学生;偏激性格;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163-01  
期刊
摘 要:有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究,是开展所有教育工作的前提,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生活实践中积累教育教学的经验,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对生活充满好奇感的同时,心理年龄也在社会发展之中逐渐提升,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把学校教育视为重点,并且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育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发挥出来。  关键词:扎根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基于以往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率较低等问题,如何帮助小学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切实提高其阅读水平,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文章以“巧抓语言训练点”为核心,以小学中段学生为目标,详细阐述了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下开展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具体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强调“当前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本的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教育”。笔者结合六年级数学教学情况,从数学教学生活化、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出现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解决问题;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0)
期刊
摘 要: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是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观念,但是,在这一“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换句话来说,学生是否真正想要去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缺乏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导致在学科教学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问题,简要做了一些探讨,希望可以弥补不足。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进他们对已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数学复习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文章主要从思维导图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性入手,并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面对社会的大环境,体育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想要幼儿能够更好地享受体育课,教师要对体育课程进行详细的设计,针对游戏的内容进行创新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开展游戏化课程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陶冶情操。本文主要探讨与分析的是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中一物多玩的活动策略,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融合教育是对听障儿童实施康复教育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特殊教育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其主旨是将特殊儿童同正常儿童一样对待,让其融入社会,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此最大程度的激发出特殊儿童的内在潜力。对于听障儿童而言,虽无智力障碍,但是听力损伤,会造成听觉障碍。听障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以及个性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早期不对其实施干预治疗、及时接受康复训练,后期会逐渐丧失语言
期刊
摘要: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基础课程。识字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第一步,无论是什么学科,没有识字打基础,都是空谈,所以给学生打好基础很重要,但是多数学生在面对识字时并没有很大的热忱,每天都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进行学习,认为识字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识字。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识字趣味,让他们对识字真正充满乐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趣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