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须承认自己当时是失仪的,在1997年的一个下午。
那天是下午三点,约定了一位律师到电台节目做访问,我是主持,为表尊重,特地站到电台门外恭候。律师非常准时,车子刚到,亲自驾车。停妥后,推门而出,朝我走来,老远已经伸出右手,但我竟然忘了跟他握手,因为我的眼睛死命地盯住他背后的车子,我的魂魄在他的车上而不在他的手上。
他的车是1992年的JaguarXJ12,墨绿色,长版本,看上去依然簇新,依然气派,依然让我羡慕得流口水,最吸引我的地方当然是竖立于车头正前方的那头作势欲跃的小小银豹,在阳光照耀下闪亮发光,尽管只是不动不语的模式,却似有着威猛无比的生命力,仿佛绷紧身上的每块肌肉,仿佛在捕噬猎物,我几乎可以听见它的咆哮。
“That’s my dream car,I just love”
律师很快发现我的失态,但毫不以此为忤,只是耸肩笑道,“It’s anice cat,isn’t it?”
“Of course.”我笑答,然后跟他热情地握手。
律师想必明白我的激动心情。跟我一样,他亦是在港英殖民年代的香港出生,从儿时到老大,从知道什么叫做“汽车”开始,在报纸、杂志、电视、电影里看见的社会名流几乎不是坐劳斯莱斯便是驾驶Jaguar,甚至香港总督亦是,英国王室亦是,这两款名车是“贵族”的代名词,是财富与地位的高尚象征,俗人如我辈,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中毒”殊深,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皆难以戒除。尤其到了1997年回归,英狮远去,唐龙将至,我们对于Jaguar上的那头招牌银豹难免暗暗多了几分莫可言喻的怀旧眷恋。
于是我难免把别人的Jaguar看得怔怔入神,也出神。
Jaguar的英文本义是美洲豹,招牌标记亦是一头猛豹,内地遂直译为“捷豹”,前一字取音,后一字采意,音义兼俱,颇得其神。但我是广东佬,母语是广东话,故始终觉得港译的‘积架”更为亲切。广东人惯把很神气、很牛唤作“招积”,又把权力地位描述“架势”,两个形容词相加揉合,便等于“积架”,既象征这款名车的高档位阶,也保留英文原名的相近音节,反映了非常地道的南方生猛语言创意。
在香港,至少在1997年以前的香港,Jaguar的售价不一定比宝马或奔驰昂贵,但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却多了一种“贵”气,绝非后者所仅仅代表的“富”所可比拟。你只要有足够的钱,便可以买一辆甚至十辆宝马或奔驰。可是通常必须有着某种性格气质或家世传统,才会去买一辆积架。譬如说,你可能是律师或医生。又或成长于一个律师或医生家庭,手上不仅有闲钱,也有闲情,毕业于香港的基督教小学和中学,再到英国读完大学或研究院,日常生活讲求艺术品位的细致经营,愿意花时间花钞票在艺术品的鉴赏和流转之上。而且,你的专业领域和人际网络都跟老外——尤其是英国人挂钩甚深,他们开的是积架,你开的亦是积架,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盛衰沧桑是你们其中一个共同话题。
时移事往矣,今日之捷豹已非昨日之积架,如同今日之特区已非昔日之香港,Jaguar其实已于1998年被卖给美国福特公司,十年后再被转手给印度塔塔企业,尽管总部仍然设于英国,生产线亦留在英伦,董事会主席却已由英国贵族变成印度贵族,繁华落尽,国藉变身,车头上的银豹已经悄悄更换了两本护照。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多变的身份正如多变的Jaguar,共度患难,同病相怜,更增添一丝相濡以沫的认同感。
所以自从1997年在美国读完书,回港工作,我就立志储钱买一辆积架。此志至今未变,却一直未敢实行,十五年来,换了三部车子,从宝马到奔驰,再到保时捷,每回换车都问自己“是不是到买一辆积架的时候了”,但答案都是摇头,都没买。
为什么?
我也讲不清楚原因。表面理由是担心这款名车的维修费用特别高昂,因为听说每一辆积架都有它的独特“个性”,出了问题,必得送回原厂处理,没法随便交给任何一间汽车修理公司。可是我自己隐隐觉得,不是的,这绝非根本理由,或许,至今不敢拥有Jaguar,只因自知“贵”气不足,我配不上它,它只是一个遥远的殖民梦幻,且让它永存心中,遥遥思慕即可即够。千万别让梦想成真,以免破坏旧梦。
所以我看,我是永远不会拥有那一头闪亮的捷豹,我的Jaguar,我的最爱,我梦中的车。
那天是下午三点,约定了一位律师到电台节目做访问,我是主持,为表尊重,特地站到电台门外恭候。律师非常准时,车子刚到,亲自驾车。停妥后,推门而出,朝我走来,老远已经伸出右手,但我竟然忘了跟他握手,因为我的眼睛死命地盯住他背后的车子,我的魂魄在他的车上而不在他的手上。
他的车是1992年的JaguarXJ12,墨绿色,长版本,看上去依然簇新,依然气派,依然让我羡慕得流口水,最吸引我的地方当然是竖立于车头正前方的那头作势欲跃的小小银豹,在阳光照耀下闪亮发光,尽管只是不动不语的模式,却似有着威猛无比的生命力,仿佛绷紧身上的每块肌肉,仿佛在捕噬猎物,我几乎可以听见它的咆哮。
“That’s my dream car,I just love”
律师很快发现我的失态,但毫不以此为忤,只是耸肩笑道,“It’s anice cat,isn’t it?”
“Of course.”我笑答,然后跟他热情地握手。
律师想必明白我的激动心情。跟我一样,他亦是在港英殖民年代的香港出生,从儿时到老大,从知道什么叫做“汽车”开始,在报纸、杂志、电视、电影里看见的社会名流几乎不是坐劳斯莱斯便是驾驶Jaguar,甚至香港总督亦是,英国王室亦是,这两款名车是“贵族”的代名词,是财富与地位的高尚象征,俗人如我辈,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中毒”殊深,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皆难以戒除。尤其到了1997年回归,英狮远去,唐龙将至,我们对于Jaguar上的那头招牌银豹难免暗暗多了几分莫可言喻的怀旧眷恋。
于是我难免把别人的Jaguar看得怔怔入神,也出神。
Jaguar的英文本义是美洲豹,招牌标记亦是一头猛豹,内地遂直译为“捷豹”,前一字取音,后一字采意,音义兼俱,颇得其神。但我是广东佬,母语是广东话,故始终觉得港译的‘积架”更为亲切。广东人惯把很神气、很牛唤作“招积”,又把权力地位描述“架势”,两个形容词相加揉合,便等于“积架”,既象征这款名车的高档位阶,也保留英文原名的相近音节,反映了非常地道的南方生猛语言创意。
在香港,至少在1997年以前的香港,Jaguar的售价不一定比宝马或奔驰昂贵,但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却多了一种“贵”气,绝非后者所仅仅代表的“富”所可比拟。你只要有足够的钱,便可以买一辆甚至十辆宝马或奔驰。可是通常必须有着某种性格气质或家世传统,才会去买一辆积架。譬如说,你可能是律师或医生。又或成长于一个律师或医生家庭,手上不仅有闲钱,也有闲情,毕业于香港的基督教小学和中学,再到英国读完大学或研究院,日常生活讲求艺术品位的细致经营,愿意花时间花钞票在艺术品的鉴赏和流转之上。而且,你的专业领域和人际网络都跟老外——尤其是英国人挂钩甚深,他们开的是积架,你开的亦是积架,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盛衰沧桑是你们其中一个共同话题。
时移事往矣,今日之捷豹已非昨日之积架,如同今日之特区已非昔日之香港,Jaguar其实已于1998年被卖给美国福特公司,十年后再被转手给印度塔塔企业,尽管总部仍然设于英国,生产线亦留在英伦,董事会主席却已由英国贵族变成印度贵族,繁华落尽,国藉变身,车头上的银豹已经悄悄更换了两本护照。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多变的身份正如多变的Jaguar,共度患难,同病相怜,更增添一丝相濡以沫的认同感。
所以自从1997年在美国读完书,回港工作,我就立志储钱买一辆积架。此志至今未变,却一直未敢实行,十五年来,换了三部车子,从宝马到奔驰,再到保时捷,每回换车都问自己“是不是到买一辆积架的时候了”,但答案都是摇头,都没买。
为什么?
我也讲不清楚原因。表面理由是担心这款名车的维修费用特别高昂,因为听说每一辆积架都有它的独特“个性”,出了问题,必得送回原厂处理,没法随便交给任何一间汽车修理公司。可是我自己隐隐觉得,不是的,这绝非根本理由,或许,至今不敢拥有Jaguar,只因自知“贵”气不足,我配不上它,它只是一个遥远的殖民梦幻,且让它永存心中,遥遥思慕即可即够。千万别让梦想成真,以免破坏旧梦。
所以我看,我是永远不会拥有那一头闪亮的捷豹,我的Jaguar,我的最爱,我梦中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