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发行新瓶装旧酒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债形式的变化很难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约束,要真正建立地方政府独立的信用,关键是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让它们真正变成独立的财政实体。
  依据财政部印发的《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2014年,地方债发行有两点主要的不同。第一,在10个试点省市,地方债自发自还。这与过去的中央政府代发代还不同。第二,此次地方债发行需要引入评级机构的评估。
  按照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的介绍,这么做是为了明晰偿债主体,强化市场约束,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那些债务负担较重、财政实力较弱的地方政府,会因为评级较低而面临更高的债券利率。而高利率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发债意愿,从而制约地方政府的发债冲动。
  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设想太过于理想化。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很难指望通过发债形式的改变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约束。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极度不平衡。2013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占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3%和85%。收支之间的巨大缺口靠中央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来填平。离开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地方政府都入不敷出。
  正因为此,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支出变成了中央政府的责任,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成为常态。而这种支持会给地方政府带来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像一个连零花钱都要找家长要的小孩子,借钱时当然无所顾及,因为反正借多了也有家长在后面兜底。这是目前地方债快速膨胀的根本原因,也是财政部推进地方债自发自还改革想要纠正的弊端。
  然而自发自还解决不了问题。就算有些地方政府发债太多太滥,中央政府也不能撒手不管。这是因为中央政府很难区分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中,哪些本就应该由中央承担,哪些又是因为地方政府发债过多所带来的。因此,中央政府只能都加以满足。否则就不是地方政府违约,而是中央政府违约了。
  所以,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用融为一体。在中央政府之外,并不存在地方政府单独的信用。换句话说,地方债不管是用什么形式发行的,都改变不了它实质上是国债的现实,自然就不能指望不同地方债之间会有多大的利率差异,也很难强化市场约束了。
  要真正建立地方政府独立的信用,关键是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让它们真正变成独立的财政实体。打个比方,这就像是把全国财政给分成一个个小家。每个小家都自主决策,自负盈亏。一家就算发债太多还不了了,别家既没有加以援手的义务,也不会连带着被市场怀疑其偿债能力。
  但平衡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地方政府真变为独立财政实体,自负盈亏,那么中央政府要出台任何政策,都需要提供相应财力配套,否则地方政府不会遵从。这样一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掌控力会大为下降。
  事实上,中国曾有过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平衡的时候。1993年,地方政府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有78%,比地方政府支出占比还要高出6个百分点。但正因为地方政府财力强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支配力较低,“诸侯坐大”、“政令不出中南海”成了大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财权大幅上收到中央。形成了一直延续至今的财政格局。
  所以,目前这种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平衡的局面其实是政府有意为之。它反映了我们这个大一统国家,上千年来中央制衡地方的传统智慧。要改变它,首先需要变革的是我们的政治体制,这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因此,目前这种财政体制还将长期延续。在这种体制之下,地方债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名义出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发行,都体现了国家的信用,是有实无名的国债。投资者在其中筛选投资标的时无需考虑风险或评级的因素,直接按照收益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加以购买即可。
其他文献
马云创建、领导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帝国阿里巴巴。这个帝国控制众多公司,还对外参股不少外部企业——经常可以看到马云大手笔投资的新闻。人们不禁会问,马云的钱究竟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眼下阿里集团正拟在美国上市,从其招股书中,可以借机窥探一斑。  顺畅融资路  创业前六年,马云的钱主要来自外资,尤其是日本软银与美国雅虎。1999年初,马云创业团队自行集资50万元。随后,高盛、富达、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I
期刊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7%,比前几个月明显好转;进口同比增长-1.6%,仍旧保持疲弱;贸易顺差达到359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单月最高。  欧美经济的好转拉动整体出口恢复,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依然偏低,将限制整体出口反弹的力度。  更令人忧心的是内需,高贸易顺差恰恰反映出国内需求的不振。2008年四季度是历史上贸易顺差最高的时段,也是内需塌陷最为厉害的时期。除非政策继续加码,否
期刊
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往往伴随高管的减持,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股价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一些被营造出来的利好消息,就难免让人将利好消息的公布时间和减持行为关联起来。  摩恩电气(002451.SZ)就是一个最新案例。  股权收购加高送转助推股价大涨  2014年4月8日,停牌逾两周的摩恩电气宣布进行股权收购,股价开始上涨。4月17日,公司发布每10股转增10股的权益派送方案;4月24日,公司发布一季报,当季净
期刊
九鼎投资的股价犹如过山车的游戏。6月9日下午,九鼎投资股票先以10元/股的价格成交3000股,紧接着又以950元/股的价格成交了13000股。前后两次交易,股票交易价格差额达到940元/股,涨跌幅高达9400%。  就在两周前,九鼎投资才刚刚上演了两笔1元/股交易。当大家都在揣测这到底是乌龙指还是利益输送之时,证监会却表示这两笔交易并不违规。证监会的一则公告让事态得以快速平息。但隐藏在两笔交易背后
期刊
银监会此次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要点在于,在分子方面,除了2011年已经扣减的几项之外,新增扣减如下三项:一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二是“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三是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分母方面,存款范围扩大到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同时银
期刊
汉森制药(002412.SZ)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其账面商誉从无到有,暴增至1.65亿元,公司解释称主要是收购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永孜堂”)所致。  汉森制药主要生产中西药制剂,拥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煎膏剂、酊剂、丸剂10个剂型,公司目前共拥有129个品种、186个规格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主打产品有四磨汤口服液和银杏叶胶囊。  虽然公
期刊
已经预披露的广东达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志科技”)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袖珍公司。  按达志科技招股书显示的信息,公司拟发行1750万股新股,发行后总股本为7000万股。截至2013年,公司的收入不过1.3亿元,净利润不足4000万元,总资产不到两亿元、员工人数只有86人。  达志科技不但是袖珍公司,而且是家族控制下的一股独大。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达志科技募投项目是扩产并非新建,与原
期刊
5月12日,在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上,央行呼吁各大银行“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以及“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然而此后几周,有媒体对各大城市的首套商业住房贷款利率进行暗访,发现除了有些银行在住房贷款上审批速度有所加快以外,在贷款额度与利率水平上与之前无异,甚至某些城市的房贷仍趋于收紧。  笔者以为,银行在住房抵押贷款上
期刊
早在2013年5月,海外金融界就普遍猜测中国的“雷曼事件”,而最近“发现”的无限再抵押工具令全世界非常不安,甚至比企业破产、房地产危机更严重,而这种无休止的再抵押正是“影子融资市场”的中坚力量。实物大宗商品的数额实际上很少且被严重高估,这意味着每一张纸面合同都面临实体大宗商品的索兑,抵押品的计价方式包括美元和人民币。高盛暗示青岛港保税仓库的问题将成为更多中国融资铜交易大规模平仓的催化剂。  虽然主
期刊
商业银行暴露在地产产业链条上的资产太多太重,在该行业的不确定性尚未消除之前,银行大类资产配置中,操作空间较大的是同业资产、债券配置的比例。  中国现有的风险资产就是地产与土地价格,当然还有股市。商业银行暴露在地产产业链条上的资产太多太重,房价或土地价格的回落,无疑将带来银行资产质量的快速恶化。  也正是如此,资金配置的主体——商业银行也才将资金慢慢挪至风险不高的货币与债券市场,甚至主动囤积在中央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