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准备,幼小衔接不焦虑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早期的一次重要转折,幼小衔接教育在其身份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环境变化、学习方式转变等情况,孩子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因此,帮助孩子做好“衔接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小学、家长是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如何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教育的误区,科学帮助孩子进行衔接准备?如何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爱上小学?如何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成人的支持,但成人面对一些问题时,也会陷入迷茫。针对幼小衔接中家长和教师容易产生的困惑,《教育家》记者采访了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柯小卫。
  幼小衔接内容应保持连贯性
   《教育家》:关于幼小衔接,许多家长处于“衔接准备”焦虑中。尽管教育部明令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但一些变相的“幼小衔接班”依然存在。家长应该给幼儿报班吗?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柯小卫: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关键还是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家长并不是不能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就我的了解,也有提前学习知识,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的。可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缺少在幼儿园拥有的快乐和童真。毕竟儿童学习是有高原期的,当孩子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启蒙,不是灌输散碎的简单知识,也不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什么都不学,凡是小学做的一概不做,把幼儿园与小学对立起来。
  幼儿的学习是从求知欲、新奇感开始,慢慢转变成经验、兴趣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0-3岁阶段主要是感觉感知、精细动作、表达诉求,3-6岁阶段主要是动作发展、活动经验、思维表达、想象创造,6-12岁阶段主要是数理逻辑、推理分析、集合判断、审美表现。所以提前抢跑我并不赞成。幼儿园教育有一定的教学常规,可是很多家长并不满足,非要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其实更多是家长的竞争焦虑。
  以神童为例,这些孩子多是通过灌输式教育培养的,或许原本能朝着多元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因为父母的急功近利,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过早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将其发展的能力限制住了。成人不能让孩子“乱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想学习”,进而提高学习力。学习力是持续、多元的,成人要一视同仁,满足儿童需要,引起儿童的兴趣,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幼小衔接需要在时间上与小学合理过渡,在学习上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不应该从概念上去讲幼小衔接,而是应该理解为什么要做衔接准备以及到底要怎么做。幼升小时期,比起知识储备,我觉得能力上的准备更重要。面对孩子幼升小之后即将出现的多方面“断层”,家长应当放平心态,辅助孩子做好身体上、心理上的过渡,让孩子尽早养成学习生活中的好习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做中求答案。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一个链条里面,按部就班地进行。
  幼儿园教师对于家长有引导与教育的义务,只有家长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才能作出最有利于孩子的选择。研究幼小衔接,不能总是站在成人的视角,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考虑,把经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师要合理引导,与家长科学沟通。家园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然、顺利地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适合的阶段干适合的事才是正道,才能让幼小衔接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寻找科学的“衔智慧”与“接方法”
  《教育家》: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特点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衔接准备?
  柯小卫:从学习状态来看,幼儿园的状态是在游戏中学习,活动状态是自由的、游戏化的、兴趣的。到了小学以后,开始有体系、有系统的学习,有规定的课程,规定的时间,游戏形式减少。状态是静止的、讲座式的、听讲的、规定的,纪律约束性较强。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从动到静的过程,致使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一时无法适应。
  从学习特点来看,幼儿园的模仿性很强,可以通过游戏和集体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开展分组教学。小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分享物件、分享经验,没有成绩方面的要求。到了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直观、简单,以课堂教学为主,每门课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知识的连贯性较强,需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完成考试等。
  从社会性来看,幼儿园是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初步培养团体意识,需要认知周边环境、事物,有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荣誉心与耻辱心、竞争意识都是有的。小学进一步融入社会,孩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判断标准,逐步学会控制情绪,与幼儿园比,小学的竞争力增强。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每个阶段都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怎样帮助孩子科学衔接、顺利过渡,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在的幼小衔接大多数是让幼儿园小朋友被动地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比如认真听讲、懂规矩、有问题举手等,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从思维上怎么连接,从知识上怎么连接,如何从经验到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自然地过渡。
  比如说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这种情感和早期的铺垫会变成孩子的一种情绪,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谈惩罚教育和教育惩戒权,否则对情绪情感的伤害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教育孩子要谨慎,成人的教育方法一定是积极的,这关系到孩子的整个人生。父母和教师对孩子更多的应是爱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家》:有家长表示,孩子快上大班了,听其他人分享或者教师上课的时候还是会走神,担心他上小学后会不适应。对此,家长应该怎么办?
  柯小卫: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走神。有时候原因并不在孩子,可能是课程的内容孩子听过了,不愛听,就会不专注。也可能是教师讲的内容不吸引人,孩子在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喜欢听,也会造成走神。专注要有前提,孩子要对分享的主题内容或者课程感兴趣才可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家长对孩子要有宽容的胸怀,及时与孩子讨论走神的原因,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如果并非以上两种情况,而是孩子确实专注力差,那么教师要对爱走神的孩子进行个别的观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通过绘画、玩积木的形式引导孩子专心致志地画画或者拼插积木,不去打扰孩子,同时提醒孩子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不要轻易说放弃。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进行言语沟通和疏导,告诉孩子坚持的力量有多伟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学会突破自己,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小学生活。
其他文献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当下,传统教育的边界正在被消解和重构,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向基于培养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学习,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教育变革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面临巨大挑战。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
期刊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然而,被人们视作“小儿科”的学前教育无疑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短板,高水平幼教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加快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教队伍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为此,我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周峰开展了一次对话,结合学院建设情况探讨一流学前教育专业建
期刊
读懂幼儿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追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与自我、与幼儿的对话,探寻自身角色的转变,重塑儿童观。赵旭莹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月,由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主持。工作室以“研究引领,素养提升”为培养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伙伴合作式的研究共同体。围绕“读懂幼儿,寻教育真谛”,每位学员用理论丰盈思想,在实践中走近幼儿、认识幼儿、了解幼儿。  读懂幼儿,要能够察觉幼儿与自我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将教育与幸福相联系,在古今中外的教育论述中均可寻觅。近年来,“幸福教育”不仅成为众多教育人的诗意追求,更升华为一种办学理念,在全国不少中小学校扎根。  在收获一众拥趸的同时,“幸福教育”也遭受了 “理念空泛”“界定模糊”等质疑。“幸福教育”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是什么?幸福如何不在教育
期刊
朱小蔓老师的为人如同她的文字一样,不仅纯洁无瑕,而且感性、睿智。每一位与朱小蔓老师相处的人,无论是学生、同事,還是并不相熟、初次见面的基层教师,她都是热情相待,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学者居高临下的“架势”。  8月10日早晨,我收到朱小棣先生发来的微信,简短的一行字:“我姐姐今天早晨走了。”  我当时的感觉,有些难以接受,因为朱小蔓老师与癌症搏斗,十多年来心态、情绪一直都很积极。大约半年多以前,我经
期刊
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隶属于通州区教育委员会,是北京市级示范园,共24个教学班,可提供720个学位。其中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一分部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约360个学位;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二分部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约360个学位。  2019年3月,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进入试运行阶段,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一家有能力接纳市直机关
期刊
9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政策取向愈发明晰,即以公益普惠为导向,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百姓“入园难”“入园贵”破局。  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学前教育管理和保障职责?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使用效率,有效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的政
期刊
温州试水营利性民办校登记管理  日前,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蓓蕾幼儿园成功从民辦非企业单位转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包括该园在内已有10来家温州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温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地前,民办学校全部登记为非营利学校。新法实施后,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一类是营利性,一类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
期刊
现阶段,不少幼儿园都投入到课程开发的热流中,希望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让幼儿园课程贴近儿童,更具特色。课程审议的热度不断增加,在其有利因素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课程审议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通过审议有效选择主题,合理调整主题内容?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应如何避免陷入误区?我们选取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邀请专家从不同层面进行解读,希望这些建议能让幼儿教育质量更有保障,亦能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
期刊
目前,学前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正在征集中。业内人士对草案中涉及的如何突破幼儿园现有的公民办两套投入体制;怎样解决民办园总体运营成本与收入的不匹配问题;如果投资者不愿意投入资产变为捐献资产,是否在立法前给民办园投资者合理的补偿退出机制和退出时间等较为关注。结合这一背景关注“民转公”话题,似乎能发现某些共性。  针对“民转公”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我们邀请北京市京师(中山)律师事务所教育法律事务部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