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棒”字了得?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anni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但观察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评价,却常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粗一看,教师是在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措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细细一品,却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要求“貌合神离”,没有真正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甚至本末倒置,危害极大;评价内容千篇一律、空洞贫乏,对学生而言,他们既不知道“棒”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够“棒”,所以老师的评价包括他们的拍手称棒就是一种违心的机械重复,让人厌倦;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当他们有错、有待提高时却不去纠正、点拨,如果是这样那么课堂的评价带给学生的只有错误和空白!因此,一个“棒”字教师应该慎用,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策略,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评价“形神兼备”,具有实效,是我们每一位实验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情动而辞发”,注重评价的真诚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话“你说得真好!”,都能远远胜过一次次机械重复的“你真棒!”
  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次公开课上,请学生读一句挺简单的话,看到一名学生畏畏缩缩地举了手,眼里流露出一丝渴望,我便叫了他。结果,他读错了许多字,同学们的埋怨声让他自惭地低下了头。我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别灰心,让老师来帮你吧!”通过一次次正音,他终于能比较准确地读出这句话了。为重树他的信心,在我一遍遍的鼓励下,到了第五遍,他终于能准确流利地读出来了。当我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好样的!你成功了!”我发现他的眼睛里突然变得亮晶晶的。之后,他对这门课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老师真诚的评价、耐心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关注着、喜欢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老师的话不在多,有“心”则灵!
  
  二、“润物细无声”,坚持评价的激励性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生成性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导向等多种功能。现行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采用。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而且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性的评价宗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也要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针对学生的错误,尤其是认知上的错误,必须给予准确中肯的评价。那么,当学生出现错误信息时,教师该如何进行否定、引导呢?这就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摸索,但有一个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接纳,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给他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然后寓“贬”于“褒”,因势利导,更多地给予鼓励,委婉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一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2.导向性的评价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评价就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引导方法,因为它具有肯定和示范双重功能。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两方面的“引导”。第一,预设导向生成。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课堂评价体现出来,如教学生读“笋芽儿”这个词,要解决“笋”和儿化音这两个读音难点,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就可以这样引出“笋字这个平舌音,你念得真准!”“笋芽儿的‘儿’字念得又轻又短,真好听!谁也来试试?”这样的评价,是及时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学生的具体指导和示范。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这个词的读音要领,预设的目标也就完成了。第二,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要不断通过示范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逐步形成自觉、准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3.详实的评价内容
  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也应该注重内容的详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如:“你读得很有感情。”可以更具体地说:“你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躺’这个字,让我感受到小水珠躺在摇篮里很舒服。”(《荷叶圆圆》)“这株笋芽儿钻得这么辛苦,却一刻也不停,真是株勇敢的笋芽儿!”(《笋芽儿》)。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包括语言(口语和书面语)评价、情感评价和动作行为评价,除了语言激励,点头微笑、极其专心地侧耳倾听等形体语言也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因为这些就是在明确地告诉学生:“我喜欢你!我很关注你!请接着往下说。”
  
  三、因材施教,贯彻评价的全面性和差异性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教师应根据各阶段课程目标,在“课堂评价”中全过程、全方位地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总包含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关注知识技能等显性因素的评价,更要关注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更多隐性因素的评价。如学习的方式方法、自觉性、大胆发言的勇气、认真改错的态度、与别人交往的能力等,多方兼顾,全面提高。如评价小组合作时,不仅要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合作过程中各成员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注意评价的全体性和差异性
  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个别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对学得快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并鼓励他们带动其他人;对学得慢的学生要适当调整标准,以“昨天的自己”、“刚才的自己”作为参照对比,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使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获得发展,受到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学定教,循学而导”,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她有待于我们每位老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地进行探索,积极地加以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更好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
  (胡旭强 冯一丹,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碧海小学)
其他文献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1.劝学(《荀子》)  2.师说(韩愈)  选读  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赵鑫珊)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第二单元感受艺术魅力  3.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4.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乔治·桑)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根植于文本,并超越文本,要极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总是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因此,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成功运用。
期刊
作文需要创新,忌讳雷同。清人方东树曾说:“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见《昭昧詹言》卷九)。这里说“力禁”,对中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些,但由此可见新意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
期刊
写作能力如何,能代表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还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一句话,写作全面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应用文写作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就需要认真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明
期刊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县知县,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与北宋前期的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齐名,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词以清新秀丽著称,“三影”词便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词风。“三影”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仅张先本人以此而自鸣得意,世人也多称道之,张先还因此被称为“张三影”。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词话》云
期刊
一般公认,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四个吝啬鬼各具形态,但他们有又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贪恋财产,丧失人性。现将四“鬼”的形象简析比较如下: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地塑造了第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夏洛克是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本性。商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生意,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
期刊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大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如日月经天,双峰耸峙。其他诗人则如群星灿烂,拱卫左右,照耀着大唐诗坛。唐朝以后,狭义的“诗”在继续发展,一般来讲,其成就赶不上唐代。但广义地说,诗、词、曲都是诗歌。宋词、元曲又成为一代文学照耀着文坛。  词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在唐代尚属于草创阶段,到了宋代才开始蔚为大观,成为最有活力的文学形式。李白作为唐诗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曾涉足词坛
期刊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用字考究,词简意丰,结构精巧,声韵和谐,极富艺术魅力。有一年的全国高考卷就考了对联题,借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颖而合规律,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颇受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欢迎。其实,对语文教学而言,对联恰似一池清冽甘甜的碧水,若能适当地掬而用之,定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应试能力,培育桃李英才。就此问题,笔者略
期刊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角度多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激发力强的问题,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新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明代学者王明阳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小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