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马克河边的随想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面的路没有尽头,如果你把它折叠起来。
  春 堤
  春分后,河边的风,由南向北
  饥渴地像兽齿一样,咀嚼季节的颜色
  给每一个路过河堤的人,修订
  那些冬天的疼痛,在过往的情节里
  你,一如既往,在下午的河边
  慢跑,沿着人迹稀少的切线
  在一首假想的曲子里,唱起副歌
  让音节,穿过浪花,和那些紫色的服装拥挤的人类
  天空,如同变幻的泡沫,裂解着
  寒冷,或是壁炉一样的温暖
  跑过寂寞的河边,在茂盛的雪花里
  采集冬天的标本,和那些玩世不恭的火焰
  路上行人依旧稀少,你却在问,人间
  为什么总是那么拥挤,就像
  酒吧里那些吉他声,从不同的方向
  眷顾夜的形态,像一种延绵不断的潮湿有关石头
  交错的脚步,踏过泥土和石头
  带着礼仪的庄重,在树的怀抱里,朗读
  一个个重音。疲倦的呼吸,在手表中
  分割汗的寂寞,带着绿色的情绪
  弯道处,那只白色的天鹅,还在觅食
  在一湾寂静的浅水里,俯身
  寻找贫乏的诱惑,忽视周围的淤泥
  时而,模仿一种姿态,和跑步略有不同
  生 物 链
  一条蛇,吞噬着一只青蛙, 横卧在
  河堤上。此刻,不知道,谁该虚弱地退缩
  把生存的符号,留在路上的沙石里
  让灵魂的银行,储存一个饥饿的变体
  这时,某种声响在倾斜,在心理上
  为失去防御而叹息,就像阳光
  穿过瀑布,身上长满了病菌
  赤裸裸的毁灭石头,和它的邻居
  过 客
  一群人走过二十三号水闸,脚步
  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像那天的风
  降落在,一个名字的转弯处,
  一切,都是陌生的相遇,却注满了阳光
  我们,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词
  无论缺席,或是站在那里,只是
  风景的一角,就像沙漠里的红杉树
  和月光,删除它们,仍是冬季仪式感的日子
  穿着紧身的跑服,在寒冷的早上
  挤进阳光的序列里,在微热的呼吸中
  传播那些鞋的名字,就像有人热衷献花
  用一种礼仪,淹没某种凝想的膜拜
  我们都是模仿者,在单一的跑道上
  重复一个又一个,简单的步伐,帶着
  一种莫须有的自信,嫁接氧气
  创造出一条生命的紫藤,在春天
  步 行 者
  下午的斜阳, 缠绕着阵阵的风
  把树林里的脂肪, 风干
  在涂满绿色的屋顶上
  你步行在河边,用一双胶鞋
  让整个下午,变慢。慢的如同
  培植一座有病的桥,在年幼的沙漠里
  一棵树挨着另一棵树,在我的窗前
  讨论着这个暖冬,和那些感冒的面包
  还有刚刚站立的杯子,以及远处的人群
  跑 者
  一群人,男男女女的名字
  沿着河堤慢跑,像潦草的字迹
  在说话,带着轻飘飘的色彩
  晚冬的风,清冽却带着洁净的余音
  坐在潮湿的路边,计数着透明的脚步声
  一里一里地靠近,宣纸里面的山脉
  三月的河边,到处都是北归的雁群
  那些木质的水闸,模糊了岁月的轮廓。
  你可以
  听见清澈的水响,也可以看见,那些幸福的嘴唇
  〔特约诗歌编辑 张 涛〕
其他文献
青山沟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自然景观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为辽宁省边境最大区域状旅游景观带,国内著名自然环境无污染区之一。北方周庄,为青山沟旅游区内集休闲、度假、旅游、娱乐、各式民风建筑、生态种植与养殖于一体的最大度假村,群山相依,湖水环绕,安静惬意,为避暑胜地。北方周庄法人代表、总经理周立海(满族)先生及其夫人、著名军旅歌唱家朱晓红女士,心怀四海,涵养文化,本着尊重
期刊
又老又穷,  那就是我的外婆。  她总是不安地说,  我没有什么带给你。  等我懂得时,  她已长眠地下。  有什么比你更深厚,  外婆,你给了我妈妈,  和一个古老的故事,  现在,我讲给你……  ——摘录野谷诗句  第一章  地母神讷妈妈是个全身生满乳头的黑发老太太,乳头淌出去的是水,滋润万道河流,黑发飘出去的是山谷,养育万里森林。她身上数不尽的肉窝窝则是洞穴,人和兽各居其所,平等地在里边繁衍
期刊
除夕拾荒者  一年到头,没人知道她的籍贯  听过她的口音  甚至衰老成什么样子  像天气,不重要  她只会重复一个动作  用木棍敲响垃圾袋  易拉罐的答应声  恍若木门外的一声“娘”  年夜饭后,孩子们在空地上围个圈  她一跛一跛地走来  仿佛自己就是点燃这枚烟花的  引信  阳光照在找活的牌子上  一些人称自己已是城里人  一些人说妻儿在哪哪就是家  一些人操着方言讲荤话  一些人木讷着吸根劣质
期刊
叆 河  雨季过后,叆河你平息下来了  你平息下来的时候  河道真宽  河里的生灵  在沉缓的水面下  繁衍和隐逸  河蚌硕壮,长舌肥美  黄昏时分的鱼篓里  常常盘桓着一条结实修长的鳝鱼  叆河你平息下来了  就不再惊涛拍岸,泥沙俱下  把你的浑浊  灌满沟沟坎坎  叆河你平息下来时  河水真清  那些疮痍,横卧的庄稼和断木  就原谅了你  牲畜之眼  那一年,我和爷爷  跟着我们家的老牛  一
期刊
1  燕村坐在店里面看街,与其说是看街不如说是看雨。  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一直是这副样子,似有似无。一条街的生意也都被这雨浇得稀稀拉拉的。生意不好,燕村的心情也就跟着烦躁起来。他们这个店的门面上半年刚刚扩充了二间,加上原来的一间,三间店面一打通齐刷刷的亮人眼目,那气派是没得说的。可碰上没顾客的时候,这店面就大得没有道理,就是那种气派也让人心烦意乱。  索性一个人也没了,也就安心了。燕村在心里面这
期刊
一 滴 水  开始时应该是寂静的  一滴干净的水,突然咬住了  一座桥的栏杆  它迟疑着,稍微荡漾了一下  月光便从它的身体里纷纷陷落  连同它的眼睛,耳朵,和一只  颤巍巍的乳房  一种危险的气息,把它推向  更深的绝境——  它收紧了弧度,重新回到更小的自己  它如钉子般,狠狠地  把自己摁进了夜里  它要像一座桥一样  只做铁的一部分  一粒石头  一条河曾流经你的内部  白天和黑夜都在你的
期刊
愿意成为庄稼的叶子  秋天。像一孔冒着炊烟的灶膛  把一棵棵叫玉米的叫大豆的  叫高粱的叫花生的庄稼  依次放在灶膛里燃烧  这些熟透的庄稼,吵嚷着要回家  想让自己,突然溢出秋天的香甜来  我愿意成为燃着火苗的秸秆。驱散  围拢在白露,秋分,霜降  头上的秋寒  哪怕只是做为一片庄稼的叶子也好  幸福地看着籽粒,一天天饱满  诗意的天平  中间的位子,一直  为你留着。不偏不倚  收秋。腾出土地
期刊
碰 面  火车到达山海关  中途下车休息  两个盲人被引领者认出  像他们提着的灯  突放光明  说起彼此相识的某人  好像孤岛与孤岛开始  在大海上漂移  据说  地球起初也就是这样  形成了陆地  两位陪伴者相视一笑  陌生人固有的礼貌表情  当从个别走回多数  不自觉进入另一种失明  冬天的雨水  冬天的雨水漫不经心  它赤贫的来,跌入  白昼的白眼  ——有什么可浇灌  只是加深世界的空阔
期刊
是一张破译生命的密码图  那么多日月星辰密布  綠叶丛中,点点滴滴的光  汇聚成  可以预见的暖  村庄也是一张牛皮纸  孵化着乡亲们  慢慢蠕动的命运  父亲的蚕场  一大片绿笼罩蚕场  一小片绿小心地培植内心  家到蚕场的路,是变更的河道  流淌光阴  从上到下1125步  从左到右4764步  父亲擦擦汗  继续监测蜕变的日子  有时候,他像个大将军  一挥手或者大喊几声  整座山都听他的 
期刊
三年前,当我收到李万武老师的《“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电子稿的时候,我的心是战栗的,我差不多眼含泪珠地提醒自己:不能错过文章的每一个字,这里的每一个字都包蕴着含辛茹苦。因为,当时万武老师是一位年近八十的半肢瘫痪的评论家。  在这个日益发达的电子时代,我们的阅读过于轻率,对持久积淀的生命,我们常常一掠而过。假如我怜悯万武老师,我太无耻了,我只是感到更深的羞愧。这篇评论是李万武老师十年来深刻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