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真处即为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观止》卷八有曰:“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教师,明确习作教学的目的是把握习作教学本质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习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发表文章或成名成家,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倾吐心声、放飞遐想,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习作教学应把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基本要求,遵循情感先行的原则。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体验、孕育各种真情实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实地表达出来,是成功习作的发轫点。笔者此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尊重情感、放飞个性
  张化万老师说过;儿童是圣洁的小天使。在他们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感觉先于词汇,思维早于语言,情感强于道德。而感觉、思维、情感作为孩子作文的元认知基础,都是个性化的。小学生作文是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生来就是个性化的。只有承认并保存孩子们的个性,才能保证习作有个性,才能做到思想和语言表达的自由,标新立异说自己的话。
  他还说:小天使飞翔时,我们要宽松地、善意地对待飞翔滑过的曲线和跌落的高度。绝不可以认为儿童的情趣“简单”和“低级”,常常“好”为人师、一相情愿地去“引领”“升格”。殊不知,读不懂儿童,把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强加给他们,这是对儿童情感和语言的极大伤害!
  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要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要认同儿童与成人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的情趣,赏识儿童的情趣,从而创造出丰富鲜活的习作资源。
  因此,创造习作资源,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学会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和发现,保护儿童各具特质的个性。
  二、寻找共鸣、情感先行
  写好一篇作文,重要的不是急着动笔起稿,而是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用智慧的眼光去捕捉、寻找学生的情感共鸣区,通过一种看似无痕的引入,将学生带进习作的乐园——情动而后才会辞发。
  在一次组织学生去绍兴参观百乌乐园后,笔者发现大家对鸟儿都比较感兴趣。由于有亲身体会,学生们说起鸟来个个眉飞色舞,于是笔者决定让大家把自己不同的感受和发现的趣事说出来和别人分享。在课前笔者有意捕捉并筛选了一些学生的活动照片,孩子们受此启发,纷纷打开记忆的闸门,出乎意料地呈现了很丰富的习作素材。有的学生说出了春游前期待、煎熬的心情,有的学生则说出了对乐园里的各种鸟儿恋恋不舍之情。其中因学生观察、思维角度的不同又产生了更为多样的题材:有的欣赏鸟儿颜色的鲜艳多彩,有的留意鸟儿叫声的各具特色,有的观察鸟儿活动时的千姿百态,还有的发现鸟儿的神态多变。甚至有学生关注到环保的话题,如给乌儿营造一个干净、美好的家园等,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连平时上课一言不发的后进生也踊跃发言。当孩子的情感被完全激发起来时,笔者便让学生以班级小记者的角色把自己这次参观的所见所感写下来,写片段或文章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内容自定,字数不限。然后评出优秀的稿件配合学生的活动照片,汇编成一期班级特刊,和全校师生分享。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习作训练,学生没有感觉到平时习作的那种枯燥无味,写起来特别主动,同时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写的内容也真实感人,很多学生在这次习作中,感觉到作文原来如此亲近,习作的自信心也倍增,这样的习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像以上这样的体验作文毕竟只是习作的一部分,平时更多的习作课要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教师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观察要更细,发现要更多……
  三、注重积累、言词达意
  对于一些习作的主题,很多学生可能有感受,甚至感受独特,但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写出的文章总是词不达意或空洞干瘪,毫无感染力。要想让学生在心有所感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抒发、表达出来,就需要平时扎实地积累。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
  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笔者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笔者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坚持让学生写观察日记,鼓励他们把在各种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其二,感受的积累。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比如参观菊花展,光看不行,还得会想,菊花为什么叫“菊”?“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把它们叫做“菊”。这样的观察才叫真观察,思考才会有感受。如果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菊花以外的世界一寒风飕飕、万木凋零,那么对菊花的感受就会更多、更深,写出的文章就会更好。
  其三,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这是一项细水长流的慢功夫,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文本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尤其是小练笔,紧扣训练重点,认真训练。有“训”有“练”,“训”“练”结合,才能在不经意间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I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在量的积累上通过“悟”达到质的领会和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遣宇造句乃至构段谋篇的作文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教师善于寻找学生的情感发轫点,引导学生用儿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作文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和极具个性的。只有追求天性和灵性为原点的儿童作文,才会做到“情到真处即为文”。
其他文献
人教版课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总有一段话能突出该单元的中心内容,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该单元的专题、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等内容,这段话就是单元导语。这是一块重要的教学资源,作用之大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单元导语的情况并不少见。“导语”还需“导”。必须充分挖掘单元导语的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好材料、好向导、好老师、好平台。  为此,笔者将立足教学实际,浅谈小学语文教
《桂花雨》的作者琦君用清新的语言、优美的笔调描写了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课文所描述的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从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才能感受到。教学时只有潜心会文,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文本,才能真正体会作者那份悠悠的童年乐、浓浓的思乡情。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教材安排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读领悟,受到心灵的震撼,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重要,更珍贵。  那么怎样来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达成这一目标呢?我仔细解析揣摩文章后,发现有一条主线可循,那就是父亲因汽车得而复失的情感变化:本该高兴—不高兴—高兴,且有一些看似矛盾之处,于是教学思路初成:紧扣主线,突出重点,巧设矛盾,引发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熟读精
摘 要:为了提高微课教学设计的规范性,使微课便捷高效地服务于学习者,笔者运用五星教学设计原理为理论支撑,选取小学五年级一个自然班44名学生,进行“车轮跳绳”微课教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五星教学围绕问题解决出发,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可以有效增进学习者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并为优质微课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与引领。  关键词:五星教学;微课;教学设计;车轮跳
伴随着新课程研究的深入和教学思考的日趋理性,“教材至上”和“教材无用”两种极端的教材观正在逐渐消失,数学教师普遍树立了“教材是基本课程资源”的现代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更显示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内容依托情境呈现,材料伴随问题呈现,信息立足活动呈现。应该说,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给数学教学理想空间的最终造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行为支点。然而,教材编写无论多么完备、多么优秀,它依然只是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模拟冬奥会;冰上展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4-0004-01  为全面提升北京冬奥会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普及和推广冰雪运动项目,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兴趣,提高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烘托活动氛围,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的重要历史时刻,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冬奥组委、北京
任何事物如果缺失了“度”的把握,往往会走到与预期相反的一面。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词句细读,亦然。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词句教学虽走上了细读层面,但也步八了一种值得商榷的境地——“失度”与“适度”。对此,本文试以常态课例作辩证式的阐释与探索。    一、词句内涵的挖掘要合理把握“深与浅”的关系    解读文本的首要任务在于对词句“意义”的开掘,既要“见其表”,又要“见其里”,由“知言”到“会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深为其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设计叫绝。  [案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出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 、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它们)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投影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   生:(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
日前,年级里两位平行班的教师上了《除法笔算》的第一课时,这是一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起始课,要求学生学会42÷2和52÷2的计算及竖式书写。尽管课前两位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学生反馈和课堂作业情况还是让她们大吃一惊:一些学生不知除的顺序,一些学生不知书写的格式,一些学生不会试商,还有一些学生无从下手,更有甚者把原来已经学过的16÷2的笔算也给忘了。看着一本本错误百出的作业本和两位同事愁苦的脸,我拿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是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语言,积累语感,从而掌握运用语言”。语文名家的这一断言,不仅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肯定,也为当前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基本路子。要踩实这条路子,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是撬动的支点,只有找准这一支点夯实基础,“积累语感”“运用语言”才不会是无米之炊、空中楼阁。因此,感悟既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