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了人们心理的沉重压力,在校中学生特别是中职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和就业双重压力,导致个别学生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缓解。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心理素质差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搭建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是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是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有过这么一件事: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了心理压力,解决了心理困惑和矛盾。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1.是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是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太完人化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以最大的限度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做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
期刊
新课标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生爱上阅读,与书本成为朋友,书籍中的精髓就成了他们的精神砥柱,逐渐擦出思想的火花,久而久之,产生梦想,拥有理想。遗憾的是,当下,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往往重视对课内的阅读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忽视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作为教师,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由而广泛地阅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渐渐喜欢上阅读。  一、拨动心弦,增
期刊
小学体育教育旨在从学生的情感入手,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强调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身心上得到全面的放松,快乐体育反对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对教学思想的创新,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体育教育教学的综合质量、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用的作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
期刊
什么叫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注重的决不是松散、无序的课堂氛围,更不是貌似民主的“形式化”读书方法,那种你想怎样就怎样,你喜欢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语言的积累阶段,要做到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并进行字、词、句、段的综合表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课堂上的说话训练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训练面窄。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反复在说,而其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则当听众,得不到表达的机会,缺乏自主性。老师手把手教学生表达,老师说一句,学生学一句,缺少自主性,学生的表达没有创新。二是评价单一。只有来自老师的评价,缺少来自同伴的欣赏和对自己的肯定。
期刊
我镇于2012年4月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后,学校教学设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一体机,为我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机遇。但我们清醒认识到:作为一所座落在经济欠发达山区县的农村初中,作为一所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要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除了加强软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以课题研究带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
期刊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智慧、口语技巧的全面展示,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有效评价,让课堂更精彩?我觉得这一步是非常复杂而有争议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是用“错”和“对”来评价,那将违背新课程的理念,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恶之情;如果总是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而有错也不否定,那将会造成学生错误认识
期刊
【本课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并感知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要回馈社会。  人教版七年级思品上册第三课第三节《让生命之花绽放》在2014版以前,本节的内容编排顺序是: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方法)→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原因)延伸生命的价值(升华)。从思维逻辑上看,编排顺序颠倒了,应该是:先讲生命是有价值的,肯定生命(原因)→再讲如何
期刊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塑造积淀下来的,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它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它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获取并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让学生从读懂文言文开始。在中小学教学中,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中小学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期刊
“看,九(10)班‘黑帽党’来了。”我迅速回头,四下张望,在校门口涌动的众多人头中搜寻。朦胧中,远处的三顶黑帽被迅速摘掉,塞进了书包。顿时,我明白了。  我装着什么也没看见,若无其事地走进校园,开始一天的工作。我开始留意这三顶“黑帽”:找出家校联系本,查看他们的详细信息,在手机上存储他们的家长电话;找出成绩表,查看他们分班以来的每次成绩,绘制出各科成绩变动图表;静静地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