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地获取,方可深度地“教”与“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所谓“广泛地获取”是指从多方位进行对比后获取教学方式,用多种形式获取对概念的理解.“深度地教学”则是指不仅要得到教学结论,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本质.要想做到深度地“教”与“学”,就要做到教学用具的广泛获取,教学生成的广泛获取,概念表象的广泛获取.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概念教学;平行与垂直
  “平行与垂直”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继续深入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本质特征做铺垫.本节课建立了同一平面内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是由线向平面图形延伸的关键一步.
  笔者连续两次教授四年级数学课程,对“平行与垂直”的内容进行了多次的教学尝试,力求最大限度地直指教学内容的本质.每次尝试又会暴露新的问题,前后两次的呈现方式有较大调整,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使用、学生生成、概念的理解上.笔者用开放的心态广泛获取、操作,以确保学习真正发生.
  无论如何呈现本节课,都具有统一的学习目标: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体验分类研究的方法.针对共同的学习目标,笔者在教学前后进行了下列调整:
  一、教学用具的广泛获取,教材的深度使用
  从一条直线拓展至两条直线,便是由线至面、由一维至二维的过程.小学数学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不强,只研究同一平面内直线的关系.即便如此学生的想象力也不一定是足够的,而如何让学生在纸面上呈现这些生成至关重要.
  笔者在第一年教学中采用人教版教材,使用白纸作为画图载体,预设了四种情形,但多次尝试后面临着生成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
  (1)学生在白纸上作图很难出现①号与④号,甚至在一次试教中几乎全部都是②号;
  (2)出现的②号与③号由于不规范作图,只是近似平行与垂直.
  学生的单一生成说明以下问题:
  (1)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平行与垂直拥有直观感受,并且能抽象地表示出来;
  (2)学生不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本质,因此出现作图不规范的问题.
  笔者在第二年教学中,为了使生成种类更多,学生作图更加规范,将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内容进行了对比,以寻求最合适的教学用具.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人教版教材在新授时使用白纸,在后面练习中借助了点阵,而北师大版教材前后比较统一,都借助了方格纸.通过多次研究,笔者最终选择了点阵,并且对原有的前后左右间距相同的点阵加以改良,使行与列的宽度不一致,原因如下:
  (1)点阵与方格纸都可使作图规范化,作图过程中便直指平行与垂直本质,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方格纸的导向过强,直接指向平行与垂直两种情形.北师大版教材在“平行”前一课时“垂直与相交”中也没有使用方格紙;
  (3)调整行与列的宽度是为了生成①号.
  在点阵的使用中,①号、②号、③号都能顺利生成,④号这一生成难点则在下文操作中加以突破.教学过程中教学用具的选择是教学内容本质是否能被体现的有力保障.教材中会给予许多有用的参考,有时是在新课中,有时是在练习中,有时又是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只有通过教学用具的广泛获取与对比,才能深度使用教材,才能做到有深度地“教”与“学”.
  二、教学生成的广泛获取,学习的深度发生
  前期教学中,不仅④号生成的次数过少,而且陆续出现了各种不一样的形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远远超过笔者的预设数量,但这使得笔者不得不做以下思考:
  (1)④号难以生成的原因除去本身是难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的思维没有打开.通过学生的生成,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画完平行与垂直两组之后便不再思考.由于教学用具的改进,①号也有部分呈现,笔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④号顺利生成;
  (2)学生生成的样式很多,笔者在第一年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成里选取了①②③④,而在第二年教学中,笔者力主更开放的心态,呈现了学生的所有生成,但⑧与⑩属于重合,“两条直线重合,既不是相交,也不是平行,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第三种情况”,这反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学生的生成是否全部获取值得斟酌.
  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力求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第二年教学进行了以下调整:
  (1)给予学生充分的画图时间,并要求学生尽可能画出多种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作图过程中相机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画出更多形式.在这样的调整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生成丰富起来了,④号的生成这一难点也得以解决;
  (2)分类的研究依旧建立在①②③④的基础上,但是学生的生成被广泛获取.笔者使用磁性小棒将学生不同种类的生成粘贴在板书上,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去想象.在课尾集中区分判断,“重合”这一现象在小学中不加以强调,只描述为“特殊情形”,着重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到非重合情形中.教师通过这一系列教学过程,既尽可能地获取了学生的所有生成,又再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务必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概念表象的广泛获取,关系的深度挖掘
  概念的深刻理解往往取决于表象的准确建立.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建立了平行与垂直的表象,但不够准确.表象的建立不能仅仅结合课件来想象,更要借助实物与已有经验.
  1.概念表象的静态建立
  没有“同一平面内”这一条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更加复杂.这一条件可以保障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研究.生活中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在同面与异面都大量存在,因此建立这一先决条件显得尤为必要.
  学生已初步具有平行与垂直的表象,教师在概念学习前与学习后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在概念学习后的举例要较为广泛,要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平行与垂直的现象.   笔者在第一年的教学中使用课件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进行判断;直接提出“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现象,进一步标准化地建立表象.
  笔者在第二年的研究中明确了表象的获取与建立应更有层次,更加广泛.笔者建立“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经历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可触碰、操作的生活物品进行研究,再对自身环境进行观察探究,進而转向外部空间进行回忆想象,最后对课件中的图形进行想象判断,从而确保学生打开思维,自由想象.
  平行与垂直现象在生活中是静态呈现的,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动态的.有意识地广泛获取表象,有意识地分层次、多角度建立表象,体现了“教”与“学”的深度.
  2.概念的动态联结与区分
  概念的动态联结与区分是笔者在第二年新增的教学环节,旨在使用更本质的方式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实现更有深度地“教”与“学”.笔者对呈现方式进行了广泛选取,最终确定了以下方式.
  (1)概念的动态联结
  第一年的反馈中显示了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通过以下判断题来说明: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会垂直.(
其他文献
【摘要】中考是初中阶段教育完成后,一项重要的周期性考评工作,所以,中考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初中数学的教育发展导向,虽然中考应试会对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干预,但在科学合理的中考命题,会有效推动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以下主要对中考数学命题方向,并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益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考命题;初中数学;教学方向  随着我国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基于对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进行解题的教学案例展开探讨与研究,对数学思想方法及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的结合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三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复习提供一点理论指导与支持.  【关键词】高三;复习;数学思想  就本质而言,解析几何就是通过代数方法对图形的几何性质进行研究,其将代数与几何结合到一起,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反映了出来.通常情况下,解析几何采用坐标法展开研究,对于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而言,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指的是5~6年级学生,年龄在11~13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专注力、接受能力、思考能力已经比低年级学生有了较大的提升.经过1~4年级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较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并且逐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课堂注意力较为集中,并且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方面也逐步建立了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正确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便于进一步
高考中导数问题可谓是学生拉开区分度的分水岭.而含参的单调性的讨论问题是重中之重.单调性的问题讨论清楚了,那么极值最值等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依据:在定义域范围内,由导数大于0解得的x的区间为函数的增区间;由导数小于0解得的x的区间为函数的减区间.  常见的分类标准有哪些呢?一般的含参的函数单调性的讨论常见的分类标准有:  1.函数类型;2.开口方向;3.判别式;4.导数等于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师作业批改这个环节.作业批改应该被当作新课改的关键研究内容来进行优化和改善,应该打破传统的作业批改形式,帮助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根据新课标下数学作业分析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作业批改;新课标;数学作业  作业批改属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作业批改的形式对学生
【摘要】 本文从数学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计算方法进行阐述,描述所用到的数学工具.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熟悉该领域的数理方法,为学习更高级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学方法;全要素生产率;应用  1 引 言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研究,除了知道它的具体含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计算它.这个问题目前仍然可以讨论,比如对于国内TFP增长率的估算存在分歧,不同学者之间测算结果大
【摘要】线上教学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据调查显示,互动不充分及形式单一是线上教学的主要问题,数学学科的线上复习课互动更为欠缺.“一次函数复习”一课借助希沃等技术手段,改革教学过程,即时评价反馈,创新线上三方互动方式,有效突破线上教学互动难点.  【关键词】三方互动;线上;复习课;一次函数复习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型教学软件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复习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度认识和彻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全面与否.大多数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重复旧知,授者无趣,闻者乏味,易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笔者认为,復习课要切中学习要点,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适度地拓宽教学,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向能力有一种质的变化.同时,选编的范例要具备良好的示范性和前瞻性,最终体现复习课的教
【摘要】课程整合主要是指课程内容与课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整合,也可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开展课程整合,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益,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高效融合.科学的单元整合教学方案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摘要】初中数学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统计概率”为例,通过习题的精心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感受数据收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进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看到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与数据相关的信息,探索事物的本质.在设计数学习题时立足于学生年龄特征及当前所具有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创造力的提升、思维的培养来落实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