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教育转化和开发途径r——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为例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dew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的困境和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的教育转化和开发途径研究势在必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结合意义非凡,通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实践结合的路径,从而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市场,在实践中寻求创新,使“非遗”得到根本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指引.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期师范专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学中,传统教学重理论、重逻辑且将教学目的工具化,存在着学生、教师、教材诸方面的局限所形成的困境。而突破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生命体驗的精髓,可以通过“起于兴”“行于诗”“成于理”三个层面来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的诗意,陶冶性情,滋养性灵,让学生带着丰沛浓烈的审美情感行进在文学与文学理论的世界,感受文学理论中那
【摘要】近年来,“上头”表达情感类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交流以及网络媒体中频频出现,主要利用“CCL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语料用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方法探讨“上头”的语法化过程。“上头”的语法化演变路径为:具体义>较少的抽象义>更多的抽象义。其语法化机制则为:语义虚化和使用频率逐渐增多。  【关键词】上头;语法化;语法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
【摘要】民族语言的译介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不可分割的一环,是少数民族进行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是20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在四川考察30余年,对少数民族各种民间故事、历史事迹、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留下大量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生态翻译观,从“三维”转化的认知角度探讨葛维汉专著《川苗故事与歌谣》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论证葛维汉创作过程中“适应性选择”,力求寻找川南苗族
本文研究美洲原住民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语言为切入口,尝试回答两个问题:前者对后者是否存在影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吉林省民政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
【摘要】原生态民歌地保护与传承,是我国优秀文化保护中的重点内容。针对该项工作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能够从音乐传播角度,给出合理地保护方式与传播方式。确保原生态民歌能够经久不衰,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音乐传播;原生态民歌;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156-03  【本文著录格式】贾茹雅.从音乐传播的视角思考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的书法曾被誉为“尽善尽美”和“古今之冠”。其书中的美韵,至今仍是书界努力探讨的课题之一。历史上出现这样一位精深博大、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家,必有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个人条件;其艺术成就,亦必有后世不能重复甚至难于企及之处。  一、时代环境及其特点  在我国历史上,就学术精神的高昂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可以与其媲美的,就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
期刊
【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近30年地发展,数码钢琴集体课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出现为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改革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为了全方位地发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需要对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自身的水平、教师的
期刊
【摘要】文章旨在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粤剧艺术文化创意产品,起到宣扬、推广粤剧文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对粤剧艺术文创产品的受众群体定位和分析,将粤剧视觉元素进行提取、打散、再创造,并进行设计实践。结论:创作出的粤剧艺术文创产品,兼具美观与实用的优点,与此同时通过文创产品对粤剧艺术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让粤剧具有商业价值的同时,走进千家万户。  【关键词】粤剧艺术;文创产品;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