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拓展·融通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下旬,我在“江苏省高考名校2008年高考复习示范教学研讨会”上推出了一节唐宋山水游记专题复习课,从引导鉴赏的角度切入,按归纳、拓展、融通三要素组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归纳
  
  归纳包括求同和求异两个方向,求同就是探寻共同点,求异则是辨析差异处。
  唐宋山水游记专题(苏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包括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和苏轼《后赤壁赋》三篇课文,我又引进了必修一中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必修二读本中苏轼的《石钟山记》,总共六篇课文。
  首先是求同归纳,比如讨论它们在写景方面的共同特点。《钴潭西小丘记》中对奇石的描写是:“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作者笔下的山石,有的高高耸起,有的屈曲起伏,争先恐后,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状:那些高峻的巨石相叠而下,好像牛马探出头在小溪中饮水;那些向上翘起斜伸的山石又好似熊罴在缓步登山……作者运用拟人、对偶、比喻等多种辞格,描写了小丘独具特色的山石,化静为动,传形传神。再看《始得西山宴游记》所描写的登顶后远眺所见的“怪特”之景:“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那高低参差的山崖,就像蚁穴边的一堆堆积土;幽深凹陷的山谷,就像野地里的一个个蚁穴,而周遭青山萦回,白云缭绕,一望无际。通过求同,让学生懂得山水游记一定得把所游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的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他们产生美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恰当地运用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法,如想象、比喻、拟人、烘托等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目标基本达成后,就要进行求异归纳。比如把《钴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写景文字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比较,同是山水游记中的写景,柳文用繁笔,苏文则用简笔。苏轼写夏初的赤壁之景和冬初的赤壁之景,分别用了16个字和32个字——夏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冬初“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而景趣美感丝毫不见逊色。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并未对山上的景观作具体描绘,但高僧的“庐冢”,“仆道”的残碑,“平旷”处“有泉侧出”的前洞,窈然幽深、“入之甚寒”的后洞,组合起来,山光洞色似乎笼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半映半掩,也独具魅力。
  最后总结归纳:游记中的写景,既可用繁笔,也可用简笔。用得好,繁笔可得穷形尽相、淋漓尽致之妙,简笔可收一句传神、以少胜多之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游记中必须有理性光辉的照耀,方能熠熠生辉。而这正是唐宋山水游记的亮点。但理性的呈现,却又各具特色,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直说,利落而确定;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则以生动的比喻托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这种胜境必须具备“有志”“有力”和有外物“相之”三个条件方能到达,说理形象而又深刻。
  即便在同一篇作品中,两种呈现方式也可交替使用。苏轼《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议论,是直说;而事物均具有“变”与“不变”之二重性的深刻玄理,又是巧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美好的意象,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含蓄地阐述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解读其他山水游记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有钥匙在手了。如果写游记,需要议论,也可较为自如地驾驭。
  
  二拓展
  
  拓展有课内延伸和课外拓宽两个层面。
  课内延伸是指复习范围不局限于某本教材或某个专题所选取和编排的篇目,而是扩大视野,到其他教材、其他专题(单元)中寻找可归类、可联系、可比较的篇目,把它们“引”进来,重新整合成一个综合性更强的专题,例如《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山水游记专题的整合。这样复习,联系面更广,可比性更明,系统性更强,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
  课外拓宽是到教材之外寻找能够匹配的作品,拿来进行比较阅读,以巩固课内的复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充实知识储备,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解题能力和鉴赏水平。我这堂示范课选了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作为课外拓宽的重要篇目。在学生快速阅读后,让他们鉴赏文章优美的写景文字,比如从听觉角度来写雪的技法,比如量词的锤炼和选用;又启发学生从张岱笔下幽静广远的雪景图,从他独自起早到湖心亭看雪一事,来探讨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再引导学生比较此篇在写景、抒情方面与课内有关作品的异同。
  专题性的联系和比较是拓展的最高境界。比如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作者的目、耳、神、心各种感官,都和景物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了巨大享受,真正达到了心灵与景物相汇交融的境界;《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饱览大好河山后,觉得“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以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虽然暮色苍茫,“而犹不欲归”;继而感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也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苏轼《赤壁赋》写自己面对初夏江景,产生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他们真的是乐不可支吗?通过探讨,学生都懂得了文人纵情山水,大多是因为“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如曾巩《墨池记》写王羲之“不可强以仕”后就“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张梦得谪居齐安后“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联系和比较,逐步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三融通
  
  融通,就唐宋山水游记专题而言,应力求在写景文字的赏析、思想感情的体验以及事理情理的领悟三个方面都能融会贯通。
  唐宋山水游记最重要的美学价值在于几乎每篇都兼具景趣、情趣和理趣,学习重点也就应该定位在引领学生学会独立鉴赏作者笔下的景物、情感和理趣。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解剖麻雀,以典型引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谋求最佳效益。
  1.在欣赏景物方面,先以欣赏《钴潭西小丘记》开头描写奇石的精彩文字作为典型来引路,师生共同归纳出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用现代汉语对画面稍作描述或者归纳;(2)品味并指出语言等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3)评说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样的步骤和方法来鉴赏《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登顶后所见:“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最后提供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的文字,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2.在把握情感方面,先体验《钴潭西小丘记》中清理了“秽草”“恶木”后,作者举目四望,只见“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中藏着的情感,再体验《后赤壁赋》中横江东来的孤鹤形象所寄寓的情怀,从而使学生懂得山水游记中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体验作者情感的关键:一要紧扣原文,把握文中重要意象的含义——披文入情;二要了解作者的为人、遭遇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两者结合,再辅以其他方法,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此外,还要组织学生讨论:从张岱笔下幽静广远的雪景图,从他在严寒的清晨独自一人到湖心亭看雪一事,你读出了他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此求取巩固和融通之效。
  3.在感悟理趣方面,首先请学生找出作品中理性光辉的主要呈现方式。一是直陈,如《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等;二是用比喻等手法作形象的阐述,如《游褒禅山记》中阐述高远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志”“力”和外物“相之”的条件,《赤壁赋》论述事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玄理。然后共同探讨“悟理”的要诀:对直陈的,只需依托原文,稍作引申即可;对含蓄的,则需探求本体,整合信息。
  课堂总结时提醒学生:这里归纳出来的鉴赏景物、情感的方法技巧同样适用于古代诗歌,领悟理趣的方法技巧也适用于现代文阅读中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笔者以为,归纳、拓展、融通三原则也适用于其他专题的复习,甚至适用于其他学科的专题复习。
其他文献
标点符号用起来不难,用好了不易。这样,就有专家费了不少心思给我们编有关标点符号的书,想让我们化难为易,巧妙地使用标点符号。刘一玲所著的(标点符号用法90题>一书大概就是这样的用心。  好在这本书并不厚,读起来也是豇豆一行,茄子一行,不枝不蔓,周到体贴。一个标点,一个符号,说清楚了一个,再说另一个。有时间的话,翻一翻,没时间就放—放,并不累人。个中好处,读过自然知晓。若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有《标
《Our dreams》是譯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语篇故事教学板块中,Miss Li和学生们在一起畅谈他们的梦想。该语篇相关词汇、句型跟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此话题用于在毕业前夕给学生们讨论非常适合。结合教学内容的以上特点,根据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Our dreams》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从情境入手,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
继2015年大受好评的《彩色的阅读教室》之后,2017年的末尾,周其星老师又带着《彩色的写作教室》来到我们身边。他说,读书要好玩儿,写作也得好玩儿。怎样才能好玩儿?我们一起来问问这个“种树的男人”吧。  中国教师: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本“好玩儿”的书?  周其星:我要带大家先看看无奈的现实—有太多孩子不爱写作,甚至惧怕写作。每次写作文,总有孩子问:“老师,要写多少字?”他们关心的不是文字本身,不是想
在学校,郑颖渝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良好的精神面貌、高超的运动技能、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让学生赞不绝口。从事体育教学20年的他,对于一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有着深刻理解,并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一、改变教师教学思维  农村小学老教师居多,有的体育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体育教学能力不如人意,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等问题。作为市级教研员及体育科组
2018年,笔者有幸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前往美国学习,在明尼苏达州、伊利诺伊州两地参观了14所学校,观摩了多节科学课,从中得到了一些教学启发。  一、美国科学课特点  1.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常态化  美国各班的人数较少,一般是20~30人。从幼儿园起,教师们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听教师授课,一组进行阅读,一组利用iPad练习听说,
中学教材中选入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小说名篇,我们要反复阅读咀嚼、融会贯通,才能透彻理解其深刻、丰富的内涵。对于《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传统的解读都谈到夫权、族权、神权等封建礼教思想,这些都属于外在方面的影响。笔者觉得,如能通过小说把握祥林嫂内在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原因,就能更完整地诠释《祝福》的悲剧意义。一孔之见,阐述如下,请同人批评。    一、处于“文明”与“蒙昧”的分界点    读懂《祝
语言表达应用(主观)试题,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成单独的一个大题(3小题约12分,位于全卷倒数第2大题),以其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被人们称为命题者的“试验田”,每年都“稳中有变”。  近十年来,人们对语言表达应用试题的认识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从2004年一些省市自行命题以来,这种变化尤其显著。如湖南省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一大题名存实亡,变成承接散文阅读的文章赏析,而不是考查在实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题,除实施新课程的广东卷、山东卷、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是三篇阅读外,其余14套题都是两篇阅读,这41篇阅读材料(天津科技文阅读为两篇)难度适中,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规范,富有浓郁的情感、睿智的哲理、新颖的知识,很多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考试功能,而且有助于考生知识的更新、心灵的陶冶。应该说,今年的41篇阅读材料十分理想地完成了测试选拔人才的重任,对中学阅读教学进一步更新观念、
曾经思考过很长时间: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算是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想了很久都没找到答案。网上有人戏称:真正的语文老师是没有的。直到教《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忽有所悟。  那天,与往常一样,我夹着课本走进教室。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学生们唉声叹气地打开课本准备听我讲课。我也叹了口气,准备开始上课。然而就在我打开课本的一刹那,坐在讲台旁边的一个学生不知怎的嘀咕了一句:“
中国教师:校园足球承担着使青少年强身健体与发展国家足球事业的双重任务。您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作为体育教育专家,在您看来,校园足球承载的使命是什么?  毛振明:这次的校园足球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结合起来应该说是偶然但又是非常必然的。如果说是偶然,是因为二者所属的范畴不同。校园足球应该归结到足球发展中,学生体质健康应该归结到学校体育教育中。所以,这二者是比较偶然地在一个时间点上碰到一起了。如果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