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场景如何在小学数学例题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多数例题都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场景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好这些资源。
  一、运用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背景材料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对现实生活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是超越生活实际的概括;现实生活里有许多数学现象或数学内容,它是数学在生活里的原始模型,是形成数学的背景资料。教材中的许多例题都是用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背景材料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呈现例题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场景中感受和发现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体验、感悟数学内容,从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事件和分析生活现象。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乘法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场景中的兔和鸡,提出兔和鸡各有多少只的问题,着重让学生看出兔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感受生活中的“几个几”,使之成为认识乘法的基础。在教学除法含义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现实场景,感受“坐缆车”和“分铅笔”情境中“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使之成为认识除法的基础。再如,在教学四则计算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入新的计算内容,这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机,感受学习计算的意义。
  二、运用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概念形成的直观材料
  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性认识。因此,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起点,是对概念所指的一类事物的具体感知,即通过感官具体接触这类事物,获得感觉和知觉。教材中许多概念教学的例题,也都提供了生活场景,以场景中的一类事物作为学习的材料。教学时,应该利用这些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交流等活动,逐步感受这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让学生看一看各种运动物体,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用手分别比画它们的运动路线,感知两类不同的运动:沿直线运动和绕一点转动,以此支持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形成。再如,在认识平行与垂直时,可以分别呈现例题中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具体观察生活中常见直的线条相交与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现象,互相表述并用直线表示它们的位置关系,获得直接经验或者直观认识,形成直观表象,以便在此基础上抽取其本质属性,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同样可以利用例题的生活场景,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在感知、比较中形成这些形状的表象,以便促进相关概念的形成。
  三、运用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数学探索的思维支撑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的过程。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结论的得出,数学方法的获得,无一不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结论和方法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就需要利用直观形象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一些教学中,可以运用例题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展开思维,探求知识的原理与方法。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当学生列出14×2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现实场景,根据情景中28个桃的排列思考:“怎样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使学生利用直观场景进行推算和交流表述,从不同的表述中找到共同点:2个10是20,2个4是8,合起来是28。有了这样的思维基础,学生理解和形成笔算方法就会比较容易。三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2,是学生学习除法笔算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观察场景中的46支铅笔,思考“可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支”,并把观察、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可以先把40支(4梱)平均分成2份,每份2梱,是20支,再把6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支,合起来得每人23支。之后,引导学生按这样的程序在竖式上计算,形成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四、运用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平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合适的活动平台,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教材中的一些例题,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依据其中的数学内容或数学现象,以适当的活动形式进行探索和完成新内容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样的生活场景,制造认知冲突或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此为平台,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的具体分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场景进行观察,根据场景里的要求思考“能不能这样分一分”,进行实践操作,从不同角度分别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全面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再如,在二年级学习以不同的标准分类进行统计时,可以呈现“动物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场景的观察,思考“你想知道什么”“你准备怎么做”,从而明确为解决“想知道”的问题,必须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来统计。在此基础上,再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并交流结果,在这些活动中认识对同一事物,可以根据需要用某种标准分类进行统计,体会不同分类标准的统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教材创设的生活场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从多种角度揣摩和领会编者的意图,以便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从的实习学校回来,我感觉此次收获颇丰,特别是作为实习班主任,我已经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会记得这些孩子们,在我美好的年华里给过我感动。  刚到班级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家的奖状都标在了教师最显眼的地方,然而可以看出,这个班级体育方面是很不错的,至于其他方面,我心里也在打鼓。所以已经对这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第一印象。  等到开班会时,我在朱老师的引导下做自我介绍,孩子们貌似对我很好
期刊
一、班级管理理念  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育人环境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了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三元”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对班级的环境建
期刊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课程。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基础薄弱等特点,我们可以把有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等,让学生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一、指导原则  针对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和职业学校的实际问题,开展对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研究的探索,具体的
期刊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我在讲《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时,想了很多的导入方法,但是最后还是用了习近平的《中国梦》导入的。大家看画面上的这位是谁?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凭感情行事,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年级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特别是我校初二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初一这学年中逐步适应了中学的环境,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这时期的学
期刊
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含作了明确界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对自然现象、生产、人的实践采取恰当的带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努力的从实践中挖掘更多的材料,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之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的精髓,强调了“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米来教,乃是真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他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倡导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让学生不仅通过书本学习,更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就好似一本连环画,情境图占据大量的篇幅,这样的教材是生动活泼的,更是学生所喜爱的。 “情境图”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设计的,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小学低年级的情境图是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较好的教材。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要深入研究“情境图”。在准确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与运用 “情境图”的教学功能,充分挖掘“情境图”的教学资源,
期刊
初中地理的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
期刊
广东省是课程改革的先头兵和领头羊,英德市一中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验样本校之一也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强势推进 “自学—探究—反思”的教学模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政治课堂焕发魅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学—探究—反思”下的趣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