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与舞台上的收放自如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都从属于表演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两者虽都具有戏剧表演的相似之处,可却会受到影视剧与话剧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欣赏途径的制约,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规律和表演技巧,所以需要表演者掌握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异同,才能达到在镜头前与舞台上收放自如的表演。
  关键词:镜头感 舞台感 影视表演 话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150-02
  “表演是交流行為的一种方式,是交流事件的一种类型……表演通常标示着一种在审美上是显著的、被升华的交流模式,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被框定,并在观众面前予以展示。”[1]同属于表演艺术的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既有相互关联之处又有区别差异之处,两者在艺术本质与创作原则上的追求是一致的,但荧幕和舞台的自身差异又造就了两者的不同。这就需要演员把握好分寸感,拥有敏锐的镜头感与舞台感,在镜头前,在舞台上,拿捏适当才能有精准的表现。
  一、话剧表演的基本特征
  话剧表演是在舞台上的表演,由于环境的限制,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放大与夸张,这种强化动作并且外化情感的表演是生活中行动的一种变形,正如余秋雨教授所说的那样:“剧场感知是一种浓缩性的感知。人们到剧场去,总希望看到比生活更浓、更稠的一些东西,戏剧家也就以浓缩的艺术质素作用于观众。”[2]但这并不是做作,而是根据所要面对的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为了照顾到场下的观众,表演者只能在有限的舞台上通过大幅度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来满足观看需要,当然这也是要以真实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舞台空间的制约,表演者和观众能够处于同一时空中,话剧的时间限制也让话剧表演拥有连续性的特点,表演者要在规定的空间中和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连续不间断的完整的表演。从一场话剧开始到结束,整个表演过程都是在有序进行着的,表演者要完全按照之前排练好的场次顺序来演出才不会乱套。因为话剧表演是即时的现场的同步的表演,观众可以与表演者近距离的接触交流,所以给观众带来的感官享受和思想感受也会比较直观。
  二、影视表演的基本特征
  影视表演是在镜头前的表演,没有了话剧表演的固定舞台装置,影视表演的空间范围要更广阔一些,在各种环境之下都能进行,前提是只要有镜头在拍摄。美国导演玛丽·奥伯莱恩曾在其专著《电影表演》一书中写道:“在电影里,演员 的面部可以占据整个银幕,也只有在电影里,我们才可以这么接近地看清一位演员的面孔。由于摄影机会把每一个动作放大,电影演员在运用手势和形体姿势方面必须十分节制,所运用的姿势不应该演示出任何人为痕迹。”[3]由于环境不再受限制,让镜头里的世界变得更真实,使得影视表演具有纪实性,再者因为镜头会将人的表情动作放大,所以镜头前的表演一般主张肢体动作的开合与面部表情的变化都要更自然细腻,而且更要追求真实生活的状态。在影视剧开拍前,会将文学剧本转换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将平面文本变成立体视听形象的过程,然后剧组会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安排来拍摄。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到转场、资金或档期等条件的制约,拍摄的顺序并不会按照正序排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打乱顺序。又因为影视制作能够后期剪辑,重新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排序,还可以删除不需要的废弃素材,这就促使表演者进行不连贯的表演,具有时空跳跃性,没法像话剧表演那样一气呵成。影视剧制作周期通常比较长,而且表演者的表演既不是即时性的也不是面对面的,那么观众与表演者也就无法进行交流。
  三、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相同之处
  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作为表演艺术的两个分支,这决定着它们会有许多共同的原则、方法和规律。首先,两者都隶属于表演艺术,都是要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立体的视听形象,表演者通过对剧本中描写的人物进行二度创作,让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具体形象跃然于镜头前和舞台上;其次,两者都是综合性艺术,都需要由多个艺术部门共同来完成创作,不论是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都需要有导演、编剧、化妆、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美编等部门来共同协作完成作品,如果仅仅只有演员是不能构成一部剧的;再者,两者对表演者的要求是一致的,都要符合“三位一体”的特质,这也就是说演员在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自己既是这个角色的创造者,又是创作的工具和材料,并且自身又是自己创作的作品。还有就是两者都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实”,这种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演员的表演要做到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去表现“真实”,这是演员表演的最高准则,也是评价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真实”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演员平时的积累。郑君里导演曾在《角色的诞生》中写道:“演员从直觉、记忆、联想、悟性所得来的创造的资料多半是他平素的自我修养的积累。所谓想象(包括联想等)不外是根据我们知觉过的、保存在记忆中的资料,进行加工而创造出的一种新意象”[4]。
  四、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不同之处
  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虽然都属于表演艺术,但是电影和电视剧这两门艺术与戏剧并不属于同一种艺术门类,正因为这两种艺术门类的区别,导致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所处的空间环境不同,话剧是舞台剧的一种,也就是说要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出,与台下观众存在一定的距离范围,表演的空间有所限制,为了照顾到台下观众的观赏感受和观看角度,话剧演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把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做出戏剧化的放大,将角色的内在情绪扩充外化,还要加强说话的力度和语调的起伏,使声音具有穿透力能清晰悦耳地直达每一个观众的耳边,这种舞台上的适度夸张并不是装腔作势,而是建立在有机的交流与真实的感受之上的。影视表演所处的环境不是剧场的舞台,而是逼真的现实生活场景,就算是在搭建好的影棚中拍摄,一般也都能达到与实景相一致的视觉效果。而且影视镜头通过对各种景别的运用,已经打破了舞台上的“第四堵墙”,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捕捉到演员的表情和动作,并且镜头还会放大演员的表演,所以影视表演要求表演更自然更生活化。其次,话剧表演是连贯性很强的表演,而影视表演则具有间断性的特点。一场话剧需要一次性演完,演员经过长时间的排练才可以完整的呈现一部话剧,演出不能受到任何的间断。影视剧则可以断断续续的拍摄,能够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随时喊停,一个镜头也可能要拍上很多遍,最后再由导演来选择他认为最合适的片段进行剪辑。话剧因其一次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演员的表演一定不能犯错中断演出,影视剧则可以在演员表演出现纰漏的时候停下来再重新在拍摄。再者,两者的表演顺序是不同的,话剧从头到尾都是按照剧本设计固定好的情节顺序来表演,因为一场话剧是需要一次性演出完成的,所以必须按照排练好的整体顺序来表演才不会乱套。影视剧则不必太过担心剧本上的故事情节顺序,因为影视剧的拍摄一般都是会打乱顺序的,由摄影机把表演过程拍摄记录下来,然后后期再剪辑调整顺序,这样就不用太过拘泥于拍摄顺序了。如果因外部或内部的原因导致拍不了一场戏就可以灵活地改为拍摄另一场戏,当然拍摄前一般会根据演员档期、场景转换和资金投入等原因来安排拍摄顺序。还有就是两者因传播途径不同导致与观众的交流也不同,话剧表演通过舞台让演员与观众进行直接交流,影视剧则通过银幕使演员与观众进行间接交流。话剧表演是没有经过镜头和后期修饰的直接呈现,而影视表演是经过镜头和后期处理的间接呈现,观众可以直观欣赏话剧演员的表演,却没办法去现场感受影视剧演员的表演。
  五、结语
  总的来说,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皆为表演艺术,都脱胎于广义的戏剧表演,两者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是表演艺术的共性以及镜头前的表演和舞台上的表演的区别造成的。正确认识到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就能更好的进行表演创作,对表演艺术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对这两门艺术的审美意识。不论是影视表演亦或是戏剧表演,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到剧作中“人物的复杂遭遇、人物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人物与周围人物细腻复杂的关系、人物的历史感以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5]。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杨利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美]玛丽·奥贝莱恩.电影表演——为摄影机进行表演的技巧与历史[M].纪令仪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4]郑君里.角色的诞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5]林洪桐.表演理论篇[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微广播剧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得以迅猛发展,本文以济南文艺广播出品的微广播系列剧《市井小院936》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探寻,试图进一步发掘微广播剧具有共通性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微广播剧 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41-02  一、微剧演变  广播剧作为适应电台播出、符合并满足受众收听习惯和需求的声音文艺作品形式
期刊
摘要:从高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交流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可利用场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笔者通过前人研究和社会调查发现,食堂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改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条件下,高校食堂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流、缓解压力的场地。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食堂的设计布局以及食堂设施布局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
期刊
摘要:舞蹈服装影响着舞蹈表演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舞蹈角色的塑造,它可以增加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视觉印象。舞蹈服装设计与制作如能达到优良的效果,则能为舞蹈表演和角色的塑造增加别样的美感,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本文试图分析由青年舞蹈编导陈伟科创作的《曼珠沙华》《守灯人》《墨兰谣》三个别具风格的舞蹈服装,深入对舞蹈服装与舞蹈作品角色塑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舞蹈 服装 角色塑造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所谓“慕课”,即指MOOC,音译为慕课,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是近些年来才开始大规模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模式,具有许多传统教育课程所没有的特点,例如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具有开放性等,正因为如此,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现在,它仍然是一个热点话题,不同的人对它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本文中,將以宁夏大学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讨论“慕课”的一些优缺点及应用策略,以期对后续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音乐体裁为视角进行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建议,结合知识点详细地论述了该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并指出了在运用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教学 音乐体裁 视角 时期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69-03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对合唱指挥人才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相关高校在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上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所以在教学上必须紧贴实际需要,时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模式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合唱指挥人才。  关键词:教学 实践 排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8
期刊
摘要:生命的冬季需要去坦然接受,死亡是最后一个爱人,学会与死亡相恋,向死而生,杨丽萍用舞剧《孔雀之冬》表达了一个舞者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叩问。  关键词:《孔雀之冬》 杨丽萍 生命 思考  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22-02  2017年,舞蹈家杨丽萍与她的舞蹈团带来了新作——舞剧《孔雀之冬》,日前正在全国巡演,一票难求。笔者有幸目
期刊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在随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变化。纷繁的电影出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让人眼花缭乱。艺术形式的多变,商业电影的来袭,让我们不禁怀疑,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不失艺术性又符合现代化潮流的杰作?而香港导演王家卫,用他的电影向大众解释了这疑惑。王家卫的电影不仅个人风格突出,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而且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电影横扫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有着资源组成情境化、资源容量较小、教学内容较少等特点,主要分为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几种类型。本文,从舞蹈专业教学角度,先分析了微课概念,接着阐述了舞蹈专业微课实施原则,最后总结了舞蹈专业微课教学模式实施思路,旨在创设一个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并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向学生传授一些舞蹈知识和动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舞蹈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是一部集浓郁客家风情与悲壮革命历史题材为一体的抒情悲喜剧,颂扬了至真至善的伟大母爱,以及赣南苏区客家人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该剧立足于赣南客家文化,大量运用赣南客家音乐、舞蹈元素的同时,选择以“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进行大胆创作。笔者从题材、音乐、舞蹈、服饰、布景等方面,探讨该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传统素材与创新手法相交融方面作出的探索。  关键词:《围屋女人》 民族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