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信息技术教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让更多的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上网,妥善处理好学习和上网的关系,实现绿色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意识培养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该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开学初,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及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利用开学初期的一节课或两节课时间与学生探讨:人们利用计算机能干什么事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你认为应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们重新审视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重新认识对计算机及网络作用。而后教师可以调查一下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写作、计算、音乐等,并且根据他们的爱好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分组。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学生先做了解,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信息安全方面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考虑多方面进行干预和引导。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小组,结合信息技术知识,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安排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科学引导,绿色上网
在开学之初,教师还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身边听到或看到的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受到巨大伤害的真实故事,从而引导他们思考“上网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怎样看待网络游戏”等问题。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用一些震撼性的事件或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从而在学生的脑海里对浏览不良网站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或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自觉远离网络游戏,或其他有损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网站和网络信息。要适时地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要对学生多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防止网络犯罪。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世界存在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使学生知悉,哪些网站是可以上的,哪些是不宜上的;让学生明白,在网络上,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保持对待网络的正确心态。
三、家校共管,健康上网
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家的时间还是相对较长的。不同的家庭,对电脑和网络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这必定会造成家长对孩子使用电脑的态度和看法不同。受教育水平高的家长,对计算机的认识比较理性,既不视之为洪水猛兽,又不放任孩子使用电脑。他们会科学引导孩子接触电脑,并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层次地教孩子一些相关知识和技能。家长对孩子上网引导不当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严格禁止型的家长,视计算机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对孩子进行隔离堵截。另一种是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尤其以留守儿童家庭居多,父母对孩子上网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四、加强防范,安全上网
互联网世界也和现实世界一样,存在各种风险和陷阱。关于网络交往,比尔?盖茨曾说:“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计算机前会敲击键盘的狗。”中小学生由于心智不全,对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具有偏听偏信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案例教育学生科学上网,不在网络上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不与陌生人交流个人及家庭情况,防止网络诈骗,保护自身隐私及财产安全。对中小学生而言,当前网络上盛行的诈骗方式主要有:一是以网络销售游戏币、装备等虚拟物品实施诈骗;二是以查阅成绩、下载作业等名义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实施诈骗等诈骗形式等,这类诈骗大多与中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上当受骗。教师应该让学生提高警惕性,结合发生在学生中间的真实案例警示和告诫学生:一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各种免费信息不可轻易收取,未知链接不可轻易点开;二是不要在网上进行各种金钱交易,如有必要,应当由家长陪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三是一旦遇到问题不要慌张,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妥善解决,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定期清理垃圾、查杀病毒的好习惯,使计算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计算机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性数据(也就是垃圾),从而造成计算机速度越用越慢,降低学习和使用的效率。更加严重的是,信息的世界也和现实世界一样,存在着许多不良的程序(通常被称为木马或病毒),会减慢系统速度、盗窃用户信息,有的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计算机系统中一旦被木马或病毒侵入,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使用,而且还会危及个人信息或者财产安全。因此要想高效安全地使用计算机,就应该定期清理电脑垃圾,并经常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木马和病毒的监控与查杀。为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基本的清理垃圾和病毒查杀的方法,如“附件”的“系统工具”中有“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两个程序,它们就对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磁盘清理”操作则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最好每隔半年能运行一次,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建议学生在电脑中安装“360安全卫士”杀毒软件,并定期利用它进行木马和病毒的查杀,就能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让更多的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上网,妥善处理好学习和上网的关系,实现绿色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
参考文献
[1]徐妍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生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
[2]索朗羅布.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安全教育的应用[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诚谏中学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意识培养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该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开学初,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及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利用开学初期的一节课或两节课时间与学生探讨:人们利用计算机能干什么事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你认为应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们重新审视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重新认识对计算机及网络作用。而后教师可以调查一下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写作、计算、音乐等,并且根据他们的爱好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分组。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学生先做了解,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信息安全方面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考虑多方面进行干预和引导。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小组,结合信息技术知识,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安排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科学引导,绿色上网
在开学之初,教师还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身边听到或看到的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受到巨大伤害的真实故事,从而引导他们思考“上网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怎样看待网络游戏”等问题。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用一些震撼性的事件或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从而在学生的脑海里对浏览不良网站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或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自觉远离网络游戏,或其他有损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网站和网络信息。要适时地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要对学生多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防止网络犯罪。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世界存在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使学生知悉,哪些网站是可以上的,哪些是不宜上的;让学生明白,在网络上,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保持对待网络的正确心态。
三、家校共管,健康上网
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家的时间还是相对较长的。不同的家庭,对电脑和网络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这必定会造成家长对孩子使用电脑的态度和看法不同。受教育水平高的家长,对计算机的认识比较理性,既不视之为洪水猛兽,又不放任孩子使用电脑。他们会科学引导孩子接触电脑,并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层次地教孩子一些相关知识和技能。家长对孩子上网引导不当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严格禁止型的家长,视计算机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对孩子进行隔离堵截。另一种是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尤其以留守儿童家庭居多,父母对孩子上网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四、加强防范,安全上网
互联网世界也和现实世界一样,存在各种风险和陷阱。关于网络交往,比尔?盖茨曾说:“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计算机前会敲击键盘的狗。”中小学生由于心智不全,对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具有偏听偏信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案例教育学生科学上网,不在网络上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不与陌生人交流个人及家庭情况,防止网络诈骗,保护自身隐私及财产安全。对中小学生而言,当前网络上盛行的诈骗方式主要有:一是以网络销售游戏币、装备等虚拟物品实施诈骗;二是以查阅成绩、下载作业等名义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实施诈骗等诈骗形式等,这类诈骗大多与中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上当受骗。教师应该让学生提高警惕性,结合发生在学生中间的真实案例警示和告诫学生:一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各种免费信息不可轻易收取,未知链接不可轻易点开;二是不要在网上进行各种金钱交易,如有必要,应当由家长陪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三是一旦遇到问题不要慌张,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妥善解决,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定期清理垃圾、查杀病毒的好习惯,使计算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计算机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性数据(也就是垃圾),从而造成计算机速度越用越慢,降低学习和使用的效率。更加严重的是,信息的世界也和现实世界一样,存在着许多不良的程序(通常被称为木马或病毒),会减慢系统速度、盗窃用户信息,有的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计算机系统中一旦被木马或病毒侵入,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使用,而且还会危及个人信息或者财产安全。因此要想高效安全地使用计算机,就应该定期清理电脑垃圾,并经常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木马和病毒的监控与查杀。为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基本的清理垃圾和病毒查杀的方法,如“附件”的“系统工具”中有“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两个程序,它们就对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磁盘清理”操作则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最好每隔半年能运行一次,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建议学生在电脑中安装“360安全卫士”杀毒软件,并定期利用它进行木马和病毒的查杀,就能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让更多的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上网,妥善处理好学习和上网的关系,实现绿色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
参考文献
[1]徐妍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生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
[2]索朗羅布.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安全教育的应用[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诚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