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还是霸迷心窍?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得意忘形,霸迷心窍,很快就把自己装扮成替天行道的天使,要在全世界强力推行“民主”。他们不但把这个主张写进《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而且急不可待地付诸行动。9·11则给他们带来了一个绝妙的借口和机会。
  美国《外交》杂志2003年11/12月一期刊登了华盛顿和平与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里·西梅斯的一篇文章。他写道:“苏联的分崩离析,消除了美国的国际行为受到的最主要的外在约束。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了一种新的乌托邦理想,即认为美国既有资格,也有义务在它认为适当的地方促进民主——必要时不惜运用武力。”
  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他们认为美国的军力无与伦比,经济首屈一指,而价值观又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理。所以,打着“民主”的旗号来独霸世界就是替天行道、名正言顺的神圣使命。他们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只是这项“伟大”事业的第一步。结果怎么样呢?美军已灰溜溜地离开了伊拉克。那里现在虽然有了一个民主的形式,但内部的纷争、分裂与恐怖爆炸给老百姓带来了难言的苦难。
  阿富汗更是美国人捧着的一个烫手山芋。曾在阿富汗工作几十年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员安东尼奥·朱斯托2010年编撰了一本书,题为《解密新塔利班:阿富汗实地考察》。书中批评了强行推行民主的人,认为这种试图用武力自上而下强加“民主”的“善意”的支持者们,至少是受理想主义影响太久了。美国兰德公司阿富汗问题专家塞思·琼斯,在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10年5/6月号上对此书评论说:“如果听从朱斯托的建议,谋求阿富汗稳定的西方官员们一定会大有收获。一开始,他们必须承认:没有最理想的国家组织形式,在解决公众管理问题方面向来都没有轮廓鲜明的‘最佳做法’。”朱斯托的建议是西方必须正视阿富汗的现实。
  动用武力推行民主已在美国和它的盟友中引起强烈反感。人们批评说,声称美国有权将民主强加于其他国家,而不管它们的境况和选择如何,是傲慢自大的表现。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用刺刀带来的文明从未博得过持久的感激。他们也认识到,实现民主“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外包”,而要靠所在国人民自己探索和逐渐适应。同时,民主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网络版)2006年11月8日的文章说:“在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民主是无法生存的,即使强行推行,也只会换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美国确有不少具有救世情怀的人,他们错误地相信民主是治愈世界上一切弊病(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法宝,而且美国有责任在世界上任何缺乏民主的地方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其实,只要看看美国家门口的海地就会明白这是一种幻想。海地曾是法国殖民地,又被美国统治了近20年,过去20年又实行了美式“民主化”,但却成了个一贫如洗的“失败国家”。这样的例子在非洲比比皆是。如果美国真的悲天悯人,为什么不先把海地改造好,何必大老远地跑到中东去动刀动枪呢?原因很简单,海地没有石油。
  还有人指出了美国的虚伪和双重标准。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8年1/2月号文章说,哈佛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教务长若热·多明格斯指出:“美国《独立宣言》的开篇几句话就提到,美国不应该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别国。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味着允许别人走不同的道路。但是今天的美国越来越反其道而行之。许多国际准则,无论是在人权、贸易还是环境方面,有些甚至是美国一手主导创建的国际法律,美国期望别国遵守,自己却背而行之。”
  伊朗核问题是当今的热点,在西方舆论的渲染下,人们似乎相信伊朗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图一己之私利。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巴斯·阿马纳特年5月25日在《纽约时报》网站发表文章说:“每个伊朗学童都知道,中央情报局1953年发动的政变推翻了穆罕默德·摩萨台首相的政府。……摩萨台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领导的石油国有化运动遭到了英国的反对,后来也遭到了英国利益伙伴美国的反对。英美当时那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与目前它们对伊朗核问题的看法一模一样。”“这些痛苦的集体记忆使伊朗对核能的追求成了民族反抗精神的象征,而不仅仅是现在这个伊斯兰政权的目的。”
  政变与民选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美国岂能不懂?但只要美国觉得哪个好用,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用那一个。美国推翻了伊朗、智利、危地马拉等国家的民选政府。近年来所谓的“颜色革命”,则是披着民主外衣、动用巧实力的政变而已。正如美国学者乔姆斯基指出的:美国确实支持海外的民主——“假如或者只有在符合其自身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
其他文献
90年前的2月上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运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它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一页激昂悲壮、荡气回肠的篇章。由于这一罢工斗争以1923年2月7日为顶点,故史称“二七”罢工,亦称“二七”运动。90年后,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正确评价“二七”运动,对我们弘扬“二七”
期刊
1948年秋,太行山沟坎间果树上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田野里红彤彤的高粱、沉甸甸的玉茭、黄熟了的谷子随风摆动。  武乡县蟠龙镇通往县城的公路上,三匹骏马奔驰而来,领头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上,正是中共晋中地委书记、晋中军区政治委员于林(赵益三)。紧跟在后面的是他的两名警卫员。  于林是在左权县参加完会议后,顺便绕道回武乡县王家垴村看望母亲的。几年没有见到母亲了,她身体还是那样健康吗?家乡的土改搞得怎么样
期刊
段存章是从太行山上、漳河岸边走出来的。在我看来,他把太行的崔巍和漳水的旖旎都写进文字了。  段存章是把高手,又是快手。他从1991年到2012年的20余年内,出了22本书,还在《人民日报》社老干部局主办的《金台通讯》上,刊登了六篇文章。一年一至两本,可谓盛矣!我掌握的材料很不完整,可能远不止这一些。  在这批著作中,我读到的有五本:1991年出版的新闻通讯集《大山情》;2006年出版的回忆录《感恩
期刊
重阳节这天清晨5时,透过东窗仰望亮晶晶的启明星在微笑。这时,我开始伏案登游一座“书山”——《刘江文集》。作者95岁,作品500万字(18本),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感随笔,又有回忆录、书法,还有身体保健与气功。一书一景,书景迷人,漫步在书山路上观赏,闻到了扑鼻的墨香!  一连三年,每年10月,刘江亲赴北京来给老战友们送书赠书,与安岗、鲁兮、吴象、侯凯、程光、陈泽然、郝纯一等10多位90岁以上的太行
期刊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整整发表70周年了,但仍然有其真理的光芒和不可磨灭的价值在。  譬如毛泽东说,文艺创作要有民族性,要有中国气派,要通俗易懂,为中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翻译家江枫为什么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在翻译雪莱诗歌时,自觉不自觉地坚持了这一方向。他翻译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语言平白如话,所阐释的哲理则是既具深蕴又浅显易懂,就是一
期刊
年少志高 参加革命  杨一木,1911年6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县界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临汾早期共产党人之一,是从汾河岸畔走出来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时,中共临汾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徐亚桑,担任位于界峪村的临汾县立第七高小校长,并立足于此开展革命活动。因此,界峪村一带的政治氛围十分浓厚,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1925年春,山西早期党员傅懋恭(彭真)介绍临汾进步青年张振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
期刊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并任保盟中央委员会主席。保盟向海外华侨和各国知名人士积极宣传抗日,争取海内外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保盟在香港的活动一直坚持到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  1941年,宋庆龄和保盟在香港发起的“一碗饭运动”,轰动全港。“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为购买药物和设备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在美国人民和旅美华侨中开展的一项捐款运动。宋庆龄在香港开展
期刊
2012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殉职50周年,亦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49周年。回眸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历程,对于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引导社会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雷锋就一心向着党,热爱社会主义,做到坚定理想,恪守信念;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
期刊
侥胜易生轻狂,挫折催人反思。回顾20世纪最后10年到21世纪头10多年的历史,人们目睹了西方,特别是美国,从欣喜若狂到受挫沮丧的戏剧性变化。现在他们不得不思考两个沉重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打大伤元气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二是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如此严重?在这两大问题后面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既然他们认为西方民主体制是如此完美,为什么不能防止这些灾难发生?  民主光环下充斥着政治骗局  在出兵伊拉克前,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