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语文课堂 “启发诱导”教学思考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去听同事的课,老师问:“你们看看,第二节写得好在哪里?”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同学们对此问无从下手。也经常听到很多老师唉叹:“现在的学生,真是没办法,一问三不知……”当然,学生方面有原因,但不能不使我们要来看看教师方面的原因,若能加强点拨,启发诱导,触类旁通,那学生很可能能因势利导,思源流长。
  启发,即阐明事例,使对方因联想而领悟。诱导即劝诱教导、引导。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来“启发诱导”呢?现就我近年来的亲身经历做以下总结:
  一、讲究提问艺术
  教师要归纳概括出反映课文主题、线索的核心问题,设计若干提问,避免简单、浅显的一问一答,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切割得支离破碎,还要克服提问过于深奥、空乏、不确切的毛病。为此,我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问题本身有启发性。如教《茶花赋》“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去。”问:“普之仁省悟了,你省悟了没有?谁省悟了,省悟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有启发性的,因为它可以启发学生对童子面茶花的象征意义有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
  其次,问题应当形成一个系列。如教《背影》的第二个阶段可以从体裁切入: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它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止在哪儿?文中有许多成功的描写,谁能找出一些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有哪些种类?在这些描写中最感人的是什么?写了一个什么样的肖像?作者写肖像为什么不写正面,而写背影?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系列应当是灵活的,一个问题提出,学生不能回答,如何换一个角度或降低一些难度去启发;学生回答正确了,如何深入下去;学生回答错了,如何引导他作正确的回答等,都应当有充分准备。
  二、找准立足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接近“学生生活”去引导。
  首先可以接近学生的家庭生活去启发。如教《背影》时,问:“当‘我’看到买橘子时的父亲的背影时,泪为什么来了?”(引导:你们很多都是寄宿生,每当看着亲人送钱、物离去的背影时,你的心情如何呢?)一位学生站出来说:“我只想哭?”“为什么?”我追问。“因为爸爸的身体不好。”“那你的泪……”“是感动的泪,体贴的泪。”“同样‘我’看到那肥胖的身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时的费力的样子,‘我’的泪为什么而流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感动”“体贴”。
  其次,从学生校园生活去启发引导。如教《老杨同志》,老杨同志道:“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这句话体现了老杨的什么思想性格?(引导:对于学校里的各项制度,我们不能随便破坏,可见我们具有什么思想?那老杨同志作为农会主席当然要遵守纪律,可见他也坚持了什么?)
  再次,从学生社会生活去启发、诱导。例如要学生体会《多收了三五斗》的“丰收成灾”的原因时,可联系现在的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物力、财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多收了三五斗》运进的洋米、洋面,破坏中国市场,使农民粜与不粜都奈何米商不得,两者截然不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在新知与旧知的比较中启发、诱导。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作比较,可用旧知推导新知,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不断增长知识信息量。如教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的是“照”字,引导学生回忆《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用的“泻”字。这里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月夜下面荷塘的生机;而“照”强调了“瞰”,表现了白色恐怖下深夜的死寂。经过比较,学生不仅懂得了“泻”和“照”的妙用,而且懂得了锤炼词句要和文章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吻合。
  (三)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启发、诱导。
  巧用传统教育媒体。如图表、标本、模型、具体实物等,直观、形象。如教《七根火柴》可以带上七根火柴,让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让同学们看着它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它像一簇火焰在跳,像一颗红心在跳,从而来体会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高尚情操。
  三、启发学生质疑讨论
  教师要把读书、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导以发现、提出问题的思路,主要是认真读书,寻找文章字面的细微之处,还可以运用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龙须沟》的选场,共一百零七人次对话,划分场面,异说较多,或分为二部分,或分为五部分,或分为六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戏剧文学的特点,研讨构成场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剖析场面,把握主题。以分五部分为例,从外部结构看是纵式结构,从内部结构看,是将沟的变化和人的变化结合起来,从而反映人物精神,社会状态和自然环境面貌的变化,并由今天畅想明天,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回过头看看,开头的那位老师若能从几方面,如:表达方式、内容重点、刻画人物方法等作启发,我想,那课堂绝不会悄无声息的。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注重启发诱导,语文课堂不仅能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而且能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而在传统的美术课上,教师常常是一味地灌输、说教,一节课的内容就像放电影一样展现给学生,因此,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讲”自己的“听”,而对理论性和知识性的东西却一无所知。长期以往,他们只会死搬教条,墨守成规,对于“美”的理解是很肤浅的,更不用说举一反三、开拓创新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逐渐减淡,甚至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中,我尝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经过这一节教学课,让我觉得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总结和反思。  一、导入部分:注重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
期刊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英语学困生没有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那么如何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自信,现把多年来的工作体会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加强学困生心理健康辅导树立他们的自信   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经历过中考落榜的沉重打击,心里难免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自卑、伤心、难过、不知所措,无可奈何,进入职校后,缺乏自信,悲观失望。面对这些可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
期刊
近年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执行的新《课程标准》,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定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其教学内容要求相当广泛,语言知识不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内容,还增加了功能知识、话题知识;不但有语言本身的东西——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非语言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知识构成了初中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构思和设计,与以前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新
期刊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多是灌输填鸭式,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机械记忆多, 深刻理解少, 单向交流多, 互动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发展。因此, 改进教法与学法, 启发诱导学生创新, 培养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学生的学习有
期刊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为了使自己的小孩将来有好的出路,现在的家长从小就对自己的小孩要求严格,力求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在各种培训班中,比较热门的是钢琴的学习,学习钢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的幼儿启蒙师,其自身的学习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在钢琴学习上发展。为了将来孩子们的幸福,我们
期刊
一、培养学习兴趣,为创新打好基础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对学习有兴趣。枯燥的数学更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
期刊
运筹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它通过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筹学的内容广袤,涵盖了工业、农业、军事、计算机科学、特别是经济管理等领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运筹学》是许多大中专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力求让学生熟悉运筹学的一些基本模型及其求解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若干定量分析的
期刊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的思想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J·Pieget 提出的。他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后提出:儿童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是以
期刊
“不难揣想,在黑暗、蒙昧的史前时期,人类的始祖除借助于造物所赋予的嗓音去呼喊、呜咽、吟诵、歌唱外,以信手拈来的器物碰击发响,表达宣泄,应当是最为古老的‘音乐表现’形式了。”(杨立青语)打击乐的声响在人类活动的开始就发出了文明的信号,并将这种传统绵延至今。司岗里的音乐纯朴自然、撼人心魂、粗旷豪迈,也许这才是人类最本真的语言。于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尝试着去解读司岗里人音乐中的核心内蕴,这时才真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