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素材 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老师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会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辨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世界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知识。”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再说数学教材具有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有利的内在的思想性,表现出科学和思想性的统一。所以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完全可能的。
  
  一、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德育内容的实施,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来决定,而且要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教材的讲授来进行,使德育渗透在知识传授之中,不能不顾教材的系统和特点,生拉硬套一些德育名词,外加许多德育内容,进行“说教、灌输”,给之“穿靴戴帽”,把数学课上成政治课,其结果是数学课教学质量下降。在教《百分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同时我又向学生介绍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森林覆盖率仅13%左右,而且近几年来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有1333多万公顷耕地被风沙吞噬变成不毛之地,这对可耕地面积已经严重紧张的我国来说,情况不容乐观。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更透彻,而且激发了爱国热情,纷纷表示要为保护地球母亲,为人类千秋万代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二、创设良好、直观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我向学生讲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使全国人民为之骄傲。在教学《圆》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约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励,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在学生认识图形、计算面积的同时,我让学生看地图,我们沈阳有多大,辽宁省有多大,中国有多大。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教完第十册《简单的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把最近学校举行的体操比赛各班的得分情况制成统计表,当他们在向我汇报统计结果时,有的学生竟因本班的成绩只得第二而难过,我及时开导,使他们认识到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积极锻炼身体,长大后为祖国争光!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事件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思想得到升华。
  
  三、德育教育要符合学生心理
  
  德育教育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我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又如教学“比例尺”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好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德育教育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只要我们精心设计,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体化教学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较好地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但其发展不平衡,在部分技工学校中各种因素影响制约着一体化教学的推广。本文对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与反思,以期促进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改革 实践 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现状  在“十二五”期间,人社部选取14个专业在技工学校试点改
摘要:选取《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海水处理有关章节,从教材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呈现方式、课后习题设置和教师用书四个方面对高中三个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希望为高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选用、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化学与技术;教材分析;海水处理    目前高中化学使用的教材有三种版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和山东科技出版社
铁岭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由铁岭市政府主办,隶属铁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技术学院,是集教育、培训、科研、生产、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于2016年11月正式被人社部批准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
我是来自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的罗丽萍,很高兴能在全国扶贫技能大赛期间,来到山西大同,以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国选手的身份,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一些参赛体会。在此,我深感荣幸。  直至现在,回想起参赛的点点滴滴,我仍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2019年8月27日,在俄罗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的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我获得商品展示技术项目银牌时,我双手高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激动地跑到领奖台
人类认识世界,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也可采用艺术的方法。作为艺术,它的特点是通过可感知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真实的情景,帮助人类生动鲜明地认识世界。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审视美的眼睛。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呼唤美的天性和审视美的个性,积极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鉴赏美、享受美,最终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从而达到教育的至高境界。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旨意所
摘 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是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是促进企业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技术工人待遇和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有力举措。本文作者通过调研,对赤峰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供行业同仁及有关部门参考,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并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以及更深入创
爱因斯坦说过:“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中职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人文科学、传统道德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一、中职语文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
探索教学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实践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老师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质疑、小组交流等形式,从中获取解决掌握知识的方法。为了保证探索实践有效的开展,保证探索
一、教学内容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3B Unit 7Where?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两会”词汇:bathroom、bedroom、kitchen .  2 .能灵活运用重点句型:I can’t find… . Where’s …?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  情感
新课程的实施,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与要求,也给任何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契机,更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作为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依照新课程的理念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呢?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学期听了一位老师的一节教学研究课,教学内容是初一思想品德“交友”单元的内容。这堂教学研究课的课堂教学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