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2+1” 推进策略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engm9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第一,概念界定:本文所表述“2+1”,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本文所需,表达的是2项运动技术、1项运动能力。
  第二,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第三,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意见提出,各地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占中考总分的8%。
  第四,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第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有为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的理念。
  二、当前初中体育2+1推进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目前教育评价的制度下,虽然考试屡遭诟病,但在没有新的方式代替之前,考试无疑是检查、评价,或者说是引导、发展、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如何解决初中阶段学生体育学有所成,提高体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考试的引导下,向理想的方向前进一步。
  第二,一年一度的升中体育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中考体育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考试方案与推进“2+1”目标是否一致?
  第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从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品质;到快乐体育,培养兴趣,健康第一,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指导明确,理念先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可是,学生体质健康显示的结果?学生初中三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成?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如何落实?等。
  第四,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注,这是所有学科中独有的,按道理,有政府支持,有专家指引,有课程标准提供保障,理应一帆风顺,扬帆远航。可从85年至今进行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已经到了让国人忧心的程度,让理想走进现实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三、原因与分析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第一,不考不教;初中阶段最难推进技能教学,因为要面对升中体育考试,指挥棒指向的考试项目,学生、教师、学校无法回避,只能三年如一日重复着单调枯燥,不仅浇灭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还禁锢了教师的活力。
  第二,课时增加了,内容减少了;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初中每周3课时”,各学校都能贯彻落实。课时是增加了一节,教学内容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要求提出:国家、地方、校本教材相结合,结果变为与考试相结合。
  第三,分数提高了,活力降低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各地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占中考总分的8%。”重视程度是提高,结果使课堂教学变成训练,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需求,降低了体育课的活力。
  第四,思想重视了,目标偏离了;分数提高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重视了,结果只是瞄准分数,与《体育与健康》的目标渐行渐远。
  (二)体育中考的现状
  第一,中考体育每年考试项目的公布要在春节前后,甚至在考前1个月公布,给考生、教师涂增迷茫与紧张,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形成。
  第二,升中体育考试项目中,突出技术的项目少、且含量低,技术项目的要求,不足以使学生具备参与该项目的活动能力,不利于技能学习形成,更难形成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第三,考试中的奇怪现象,选考技能项目(例如:篮球、足球),很多学生是不会、也不喜欢,更没有临场运动的能力,选择原因是通过突击可以拿高分。
  (三)初中体育教学的问题
  第一,有教材没教学;初中学段教材有十四章,还不包括地方、校本教材,教师们从初一开始到初三毕业就是为升中体育考试忙碌,教学变成训练,《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与目标名存实亡,消耗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扭曲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禁锢了教师的活力。
  第二,有兴趣没培养;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学习热情高涨,三年下来只是围绕考试项目,不仅没有培养运动的兴趣,还浇灭了学生对运动的热情,造成了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
  第三,有目标没达成;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快速期,没有全面的身体锻炼,对学生健康生长发育将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青少年柔韧素质下降”不无道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变成了对准中考是唯一目标,难以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四)体育中考的问题
  第一,考与学的背离;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应该先有学,据学设考。而体育中考设置的项目绝大多数是体能鉴定,严重影响技术的学习。
  第二,导向不明确;中考体育的设立背景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形式严峻,显示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着问题,比如说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出现了下降”。一考虽不能解百忧,但最少可以有针对性解决一、二个问题。
  第三,难易不分;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项目与项目难易程度差异明显。篮球、足球无任何基础,通过突击可以在很短时间考100多分。
  第四,体育考试的目的,应该是重点检测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不是评价学生的体能。可重点考试项目50米、200米、立定跳、实心球等出现时间最长、频率最高的项目,重点考察的只是学生的体能,技术含量不足。技能项目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能完成考试,不能参与临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制定有特色的考试方案。选择有地方传统、为地方发展、有地方人文特色的运动技术项目进行考试,能起到继承、发展的作用。
  第二,技术考试以临场能力为切入点,应包括该项目的主要技术,能完成考试就应该有能力临场。
  第三,体能、技能并重,有利于学生均衡发展,简单说从分数上体现,每个项目的满分为100分封顶,在100分内去互补。
  第四,考试内容:体能类、技能类。
  第五,考试项目。体能类:800米或1200米跑;技能类: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
  只要能将项目纳入升中考试,那将是对一代青少年学生运动技能的普及。
  (二)建立公平、客观的评价标准
  第一,评价标准要有相关性,相同项目(男女同项目)用等级相关法来确定成绩标准,标准可以随能力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不同的项目要用等级相关法、积差相关法来确定考生的得分。
  第二,评价要客观,经得起检验,不能出现选篮球的不会篮球、不会足球的选择足球,反而能获得高分的现象。
  第三,评价要考虑效率、公平,不同的项目在最后评价中要均衡、可参照。不能出现围绕评分标准去考试,哪个项目的评分标准低,就蜂拥而去选择该项目。
  第四,体能类项目选择800米或1200米跑,有人会担忧甚至反对,这实际是个伪问题,初中学生从初一开始,国家、省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就明确女生测试800米,男生测试1000米,去年以前没有地市考800米1000米,通过去年今年的试行,结果证明是可行的。且经过3年的锻炼,健康人群的体质、体能将会得到明显提高。选择800米对体能的要求肯定比200米高,对体能提高的作用会更明显,能更好突出对体能的要求。建议男女都选用800米或1200米跑,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能,要有发展的眼界,同时考虑场地使用、教学管理、考试组织都会更方便,更有序。
  第五,我们可以在尽量不增加考试时间、场地要求、组织难度的前提下,使技能多一点融入,彻底改变能考试,不能临场运动的应试局面。
  (三)建议
  第一,升中体育考试是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独立组织的,成绩的差异没有横向比较的价值。所以作为组织考试的行政区,可以尝试组织有本地区特色的升中体育考试,为本地区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指引。
  第二,考试规划提前公示,结合当地体育发展要求,可以有选择增、减项目,有利于技能的学习与形成。
  第三,分步骤实施,用一年时间过渡,第二年采用必考800米,选考一项技能。对于体质异常、疾病考生参照省文件执行。事实上在提供的技能项目中选择考项,体质异常因素是可以照顾到的。
  第四,第二年全力推进技能考试,采用只选考2个技能项目。
  第五,体能项目800米纳入体质健康测试,由学校组织,公示学生考试名次、成绩,并上报成绩,该成绩将纳入中考,所占比例执行省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各校测试数据进行抽查,公布结果,纳入学校体育评估内容。
  相信,通过一至二年的考试引导,一代学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将是经过检验的。有技能考试为引导,技能的学习将会常态化,能更好更快完成教育部关于学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有800或1200米项目的考试,对学生的耐力能力、体能的提高作用肯定有明显效果,能立竿见影改变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趋势,对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培养有特色的体育传统学校,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同时,有初中体育技能考试的引导,重视孩子健康教育的家长们会从小学开始,培养小孩的运动兴趣、进行技能的学习。初中学生在经过升学考试后,已有的技能一定会丰富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涯,乃至伴随一生,从而真正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从事音乐教学20多年来,我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宫做过音乐教师,在我热爱的音乐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中我走上了合唱指挥的道路。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这段文字说明了教育部对合唱教学非同一般的重视程度。在我国的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一直都是弱项,也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
期刊
在结合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研究型课程实验研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综合素质与协作能力,共同实现学校的从“外延式”到“内涵式”发展的教育目标。这是一种没有确定的教材,但是具有课程构件新的课程形态。下面,我们就我们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与实施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请专家和同行给
期刊
一、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的背景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就高中英语而言,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能使我们走出“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能使学习范围由内变外,由狭变广,由静变动;能使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对打开眼界,拓宽思路,丰富高中英语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重大的意义(戴云 20
期刊
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依照制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及创造,用手对材料进行造型创作,创作出富有艺术感的作品的教育活动过程。手工活动是一项细致的活动,它需要幼儿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对材料进行加工,包括:粘贴、泥塑、折纸、泥工、剪纸、编织等。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处理,动手动脑的创作思维,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快乐,操作完成后得到满足,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手工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重
期刊
时下, 随着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了,所幸,如今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除了政府和社会的关心,作为学校,特别是“留守学生”的老师更应该给予他们亲情般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在我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父母常年
期刊
师生冲突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社会阅历不够,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在理解问题的方式和立场上都会与老师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价值观往往让老师难以理解。再加上在心理特点、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难免引发“不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但作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成年人,遇事要理智、冷静,学会自控,应尽量避免这些冲突的发生。更何
期刊
绪论:为了对高考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这些孩子,笔者对我校高三某生在高三一年中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事物,如何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伴随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做了跟踪调查。調查了该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中对老师及家长的依赖程度,观察其对自我的认同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的外在及内在的态度、处理方法。在研究过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长期被边缘化的历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城高中的历史教学更是困难重重。于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研究和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自身工作调查了解了一系列影响县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有效信息,并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县城高中学生 历史学习动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策略  一.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学生则是一个民族的期望所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也是民族发展的任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维方式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