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历史教学中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江蘇 昆山 215300)
  摘 要: 德育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历史教育在维护国家利益、培养人格和情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探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 德育渗透 新课改 历史教学
  一、新课改后对中学生德育的新要求
  当前教育改革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育面向对象和培养目标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传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还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务之急。
  二、历史学科独特的德育功能
  每门学科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相比较而言,历史学科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可推卸的职责。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形成。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二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认同民族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认同性和开放性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体会
  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
  1.以历史人物为楷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这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比如学习西汉大将霍去病,引导学生分析他的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霍去病当时什么精神境界?师生一起探究,得出结论:霍去病在家和国的利益面前,以国事为重,先国后家,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个人荣华富贵。利用霍去病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当今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的一次撞击。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也是顾全大局,以个人利益,为汉匈民族的和睦相处作出贡献。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们引以为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如坚持“直笔”修史、正确评价人物的司马迁;拒绝高官厚禄引诱、绝不放弃自己《神灭论》主张的范缜等。理解这些人物的精神,不仅在智能上使学生明白他们的真理观点出现在当时的进步性,理解他们的学说内容、学说出现的背景、统治者迫害他们的原因,而且在情感上也使学生对他们坚持真理的精神产生崇敬之心。
  2.以历史为典范,培养学生情感,树立民族气节。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是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将这份真挚感情融入教学之中,就会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至于“观史如身在其中”。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教师用良好的品质和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其德育渗透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线贯穿几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历史课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在这方面,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陈化成、冯子材的老当益壮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在进行这些人物精神的教育时,我尽量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体会,使其心灵受到震撼,逐步体会到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同时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记忆和理解。
  3.古为今用,培养学生道德规范。
  历史与现实有密切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
  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可使学生激活“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活动和道德精神,传承过去,而进行道德创新。如我们从商鞅、王安石、康有为力图改革的实践中传承并充实“大胆变法、改革创新”的精神。从陈独秀开展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活动中,传承并充实“勇于竞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毛泽东创立中国革命的思想体系,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举中,继承并充实“思想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精神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气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发掘与利用这些德育资源,将会增强学生的社会亲和力,容易将这些行为规则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
  四、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有意识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同时在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1.时代性。
  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必须把历史讲得更贴近现实,给学生提供分析现实社会的借鉴,帮助学生看清时弊的根源,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实现时代感和历史感的交融。当然,历史德育渗透联系现实时切忌牵强附会、断章取义,使历史现代化、庸俗化。
  2.渐进性。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历史内容能解决的,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应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素材,量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了德育渗透的渐进性。它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滴水穿石。
  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我们应该对中国历史融会贯通,让中国漫长历史中透露出的民族文化精髓和精神,真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从而提升每一位国民的道德素养,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强大影响力量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要更好地定位中学历史教育,努力提高中学历史学科德育的实效,注重德育渗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时机理论对PC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服药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19.8-2020.3期间收治93例PCI患者,随机分46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47例患者(实验组,时机理论护理),
(宿迁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革,注重发掘教学快乐因子,增强教学吸引效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增强教学生动效果;发挥现代媒体促进功能,增强教学直观效果,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 机械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在中专校机械专业教学中,机械基础属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础和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
期刊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 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优化结构,明确目标,设计严密,方法多样,材料科学,引导合理,精心驾驭,注重启迪。  关键词: 思品教学 教学艺术 师生和谐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已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重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思品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
期刊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bumin, IMA)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的变化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版)明确指出:“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表明法律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是增强他
期刊
(惠民县第一中学,山東 惠民 251700)  摘 要: 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式教学,生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
期刊
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
(福建省惠安科山中学,福建 惠安 362100)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
期刊
(南安市温成中学,福建 南安 362300)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对应试教育使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负担的方法。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提高效率 减轻负担  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存在种种不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等,而学习科目、学习量、作业量也增加了,一些学生感觉学习压力一下子大了很多,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喘不
期刊
目的:骨髓衍生干细胞迁移、归巢至脑组织内可以参与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这个过程受到SDF-1/CXCR4信号轴的调节;淫羊藿苷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对于H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