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争强好胜是二流选手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近期的头等大事,是致力于打消我3岁半的女儿奋勇争第一的念头。
  有一天,从幼儿园接女儿,问她晚饭吃的是什么,她答非所问却充满自豪地告诉我:“我第一名。”黄昏的阳光照在她得意扬扬的小脸上,镀了一层金黄色。
  费了半天劲,我总算闹明白,她的意思是说,她吃得最快,老师夸了她。结果我一路都在给她讲,吃好吃饱最重要,不用第一名,和小朋友们差不多就行。
  我着实担心这种争第一的教育,会从这类一粥一饭的小事上开始影响我的宝贝,渗透进她的价值观,最终影响她一生的幸福指数。
  以做妈妈的对她使用筷子和勺的能力,以及日常吃饭速度的了解,我知道她百分之百没吃饱,也肯定吃不好。果然,那天晚上,她很早就缠着我说饿了。
  这个第一,是勉力“争”来的,超越了她的能力范围,代价是对她自己的损害。
  人生不是竞技体育,不需要“永远争第一”。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现实地说,简直是永远也争不来“第一”——圈子稍稍拓开一点,就又有比你这儿强那儿强的了,哗啦啦一数一大串,谈何“第一”呢?
  主流教育混同了进取心和争强好胜的概念。是的,有进取心的人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但上进和争强好胜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
  上进是纵向的,是个人的、线上的比较。每往前走一点,每有一点长进,都可以让人对自己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在汉语体系里永远含着些许贬义,但细想一下,这有什么不好吗?难道非得自我感觉很糟,才是美满的人生?我知道“幸福”的一种定义,就是“对自己满意”,这是一位很有阅历的大姐给出的,让人服气。
  争强好胜,要点在“争胜”上,这决定了横向比较的方式。而“人比人,气死人”,那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这种比较之下,永远都不会快乐。
  我跟谁谁都差不多,凭什么他就如何,我就不能如何?抑郁、焦虑、不满、忿忿不平乃至忌恨等种种负面情绪均植根于此。
  争强好胜,让人对自己的状态不满,而长期困于对自己的不满意里,往往还导致对别人的不满意,好像别人哄抢了他的机会、他的资源,由此充满被掠夺感,受虐意识强烈。这种情绪恶性蔓延,会不可扼制地迁怒于人,致力于发掘别人的差劲儿、别人的不足,直至覺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
  主流教育在这两个重要概念上的混淆,是很多不幸人生的开始。
  一个很有智慧的忠告是,如果有一样东西,你踮踮脚尖就够着了,那就去够吧,这叫做努力,叫做进取;如果非要跳起来才能够到,就别费劲了,因为你努力跳高,还是会落下来的,超出能力了,这叫勉为其难。那些咬牙切齿的攀升,用力过猛的向上,代价是对自己的损害。像我可怜的没吃饱的小女儿。
  不是谁都能当刘翔的,你跑吐血也不成啊。你得承认个体差异,先天条件有时候就是没法比。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争强好胜的都是二流选手。
  一流选手树立标准,或者说他们内心自有标准。他们懂得顺势而为,趋退自如。武侠小说里的一流高手,没有谁是刻意追求“武功天下第一”的,天分、机缘、悟性,加上一些“踮踮脚尖”式的苦练,然后说一句“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把酒言欢”就飘然远去过自己的日子,何其洒脱美妙;而那些使出吃奶的劲儿,遍寻武功秘笈宝典要做“天下第一”的,本来都还能忝列二流,结局却多半是把自己弄废了,二流都坐不稳。
  二流选手找不到自己的坐标,于是按外界给定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会发现他和人比的,基本是一些外在的、显性的标签。而且他的支柱相当单一,这些标签,直接影响他的情绪起落,原本应该丰盈的心灵,在这种单一指标的框定下,日趋干瘪。他在奋勇追求中一天天地失去自我。
  目前通行的教育,从按成绩表排座次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不是在树立非赢即输的极端价值标准。其实,有那么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吗?天大地大,有的是中间地带。对大多数人而言,二流也可以过得不错的。为什么不悠游地享受中段的风景呢?只在乎一念之间。
  (邢淑娟荐)
其他文献
白领和清洁工同在一幢写字楼里工作,白领的工作从早晨九点开始,下班时间不一定。清洁工也是早晨九点上班,下班时间是下午五点。  清洁工经常出入白领工作的场所,他看到白领们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操作着电脑,接着电话,用英文和中文与别人沟通,他们个个神情紧张。  而清洁工,干完早晨的活,他开始呆在工作间里,喝茶,看報纸,连中缝里的广告也看完了,然后出来透气。  他又看到白领们坐在那儿,操作着电脑,接着电话
期刊
在距离重庆辖内巫山县城40公里外的村子里,我见到一个80岁的老太婆弓着身子去“做事”,她是我见到的最年迈的“钟点工”。春夏之交,天已经热了,佝偻的老太婆还戴着厚的毛线帽子,她说“不能病啊”。每天她都要去邻居家,给那家里正读书的三个孩子做三顿饭,邻居家只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常年在东莞打工。老太婆的子女也在广东,她又说不清具体什么地方,看她的神色,广东就是天堂。如果哪一天老太婆一病不起,什么人照管她?
期刊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毛泽东的一幅诗词手书:“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
期刊
不仅是大学生、教师以及警察等声誉在发生变化,无数的社会角色的声誉都随着这个极度变动的世界在改变。这些社会角色不仅包括诗人、主持人、乞丐等各类人群,同时也包括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土地房子,甚至是传说中的神鬼。而它们声誉的变迁也都折射着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诗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曾经用着有力的词汇冲破重重迷雾,曾经用婉约的调调叩开无数少女的心扉。只身打马过草
期刊
一个有智慧的女人,会预想自己的收梢,自如并且享受地完成转型。知道不是抛媚眼的年纪,就适时收手。该干嘛干嘛,在一个年龄做适合那个年龄的修炼,说那个年龄的话,按那个年龄的规则行事。  而比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更优的,是做一个有运气的女人。有运气的女人,是在老到60岁的时候,还可以完全地不转型,可以放肆地娇柔、恣意地无赖,一如16岁时——至少在一个人面前。那个人的目光是包容欣赏的。  贾宝玉认为所有的女人
期刊
记得以前去大城市,我像陈奂生进城一样,喜欢抬头看高楼大厦,然后数一下楼层,直到脖子都仰酸了。当时想,那些住在高层的人俯瞰我,大概就像看一只蚂蚁。  再后来就没有多少羡慕了,我的一些朋友就住在那中间的某一个“巢”中,朋友说自己是高大的枝干上筑巢的“小鸟”。我问,你在上面俯瞰,是否感觉街上的我们像蚂蚁一样渺小?朋友说,我看你們像蚂蚁,你们看我们不也像看不会飞的小鸟?  逛名人博客,最初的感觉就像以前我
期刊
考试作为检验知识、水平、能力的惟一标准,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你想想,一个人从五六岁开始,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考试、托福雅思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普法考试,还有什么资格证、上岗证、驾驶证、争做文明市民、五好五要达标,等等等等,没有一样可以逃过考试的命运,甚至连领个生育证还得先参加优生优育的培训考试,真正是活到老考到老啊。  
期刊
“文革”期间,父母下放到农村,我也在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就读一年多。记得刚到那所学校时,由于我是从城市来的,再加上读书成绩很好,又乐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班主任对我很满意,私下多次对我暗示,班干部改选时要让我当主要班干部。对此,作为学生,我很高兴,我在读小学时一直是班干部,一下子不当班干部了,还挺不习惯的。然而,有件事情改变了我的处境。  有一天,班主任在教学之余,出了两道“脑筋急转弯”题。第一道是:
期刊
我时常想,高考之后是多么幸福啊!  正准备打开电视时,我突然想起,高考之后才能看电视:  经过报刊亭时,心中的声音提醒我,高考之后才能关心窗外的故事;  路过篮球场时,我激励自己,高考之后就能打球了:  飞奔在上学的路上时,我想,高考之后才能跟朋友悠闲地散步聊天;  得知老友聚会取消时,我知道,高考之后才能接通往日的友谊:  当老师强调不能偏科时,我很清楚,高考之后才能钻研自己有兴趣的科目;  当
期刊
上班路上,看到邻居家孩子毛头。平时这小鬼见到我,总要打个招呼:“李伯伯好!”现在见到我,他却是低着头不说话,并且是一副准备开溜逃跑的姿态。  我喊了一声:“毛头,见了李伯伯,怎么想跑呀?”  毛头抬起头。我才发现他眼眶里噙着眼泪。我问他怎么了,这一年级的小男孩子垂首低声道:“爸爸骂我了。”  小家伙是羞于以泪容示人。小男子汉嘛,呵呵,这可以理解。  我问他究竟什么事惹得爸爸生气了。  原来毛头和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