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扫描前健康教育在实施优化CT检查流程中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行CT检查的16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在进行CT扫描前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患者直接行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重复扫描率和等待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重复扫描率低于对照组及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优化CT检查流程中行CT扫描前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率,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尤其明显提高了CT成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T扫描;健康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89-02
健康教育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方式,更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及系统的活动,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行为,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意义。CT作为医院的常规检查之一,以成像清晰、无创及安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科室【1】。许多医院制定了优化CT检查流程提高其效率,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优化CT检查流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行CT检查的16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4.6±8.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CT扫描前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门诊/急诊不同患者制定检查流程,设立检查分诊台、登记候诊及报告发放等功能区。将患者根据检查项目分为不同类别,如佩戴粉色胸牌为心脏检查患者,黄色胸牌为平扫检查患者,绿色胸牌为观察检查患者,红色胸牌为增强检查患者。对各个功能区实行岗位负责制,建立不同時段健康教育制度,尤其是CT扫描前。具体健康教育为:首先由护理人员通过观察、阅读病史及交谈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设立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心态状态、对医务人员满意度及检查操作配合的掌握程度。在上述CT检查优化过程中要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医技、护理及诊断的作用。其次CT扫描前,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根据患者佩戴的胸牌及以往影像学资料。其中对平扫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及时说明照射量的安全范围及扫损过程中机器发挥的声响和检查所需时间,要求患者摘下所有金属物品,避免影响扫描。CT检查质量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则是呼吸动度,不同的屏气深度和扫描过程中的呼吸动度除了会影响分析病变结构,还会引起病灶的遗漏,所以护理人员应在检查前训练患者的呼吸、制动及闭气的正确方法。部分患者身体虚弱,不能配合屏气训练,对此可叮嘱对方在检查中低频率和小幅度呼吸。此外,影响冠状动脉CTA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呼吸中产生运动伪影,对此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屏气训练。如叮嘱患者在检查前收到吸气指令后平静吸气,此时禁忌大口吸气,呼吸的幅度要保持一致,之后在听到屏气指令时患者需屏住呼吸12~15s,直到听到下一个指令后才能呼吸。整个训练中要叮嘱患者不能提前停止屏气和随意屏气,以保持身体不动的姿态配合医生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重复扫描率和等待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重复扫描率用%表示,用x?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重复扫描率低于对照组及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3 讨论
CT检查是一种特殊检查,在许多医院已经常规,然而大部分患者最初次就诊因不了解CT检查的基础知识,从而不能积极有效的配合医护工作,导致CT图像质量不清晰或检查失败。健康教育可作为一座相互交流的桥梁能连接患者与护士,将此教育方式融入CT检查中可改善患者因知识缺乏带来的情感、精神方面问题,提升护患关系。相关研究报道指出【2】,在CT检查预约阶段及等待检查的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部位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能增强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提高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在该阶段主动为患者讲解如何配合医生,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使其充分了解检查过程和安全性。由此一来,患者从健康宣教中学到了基本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对医患人员的信赖感,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优化CT检查流程中行CT扫描前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率,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尤其明显提高了CT成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卢蓉,李雪,刘俊伶等.健康宣教在优化CT检查流程实施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113-114.
[2]赵玉霞,王洪燕,宋南平等.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58-360.
【关键词】CT扫描;健康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89-02
健康教育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方式,更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及系统的活动,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行为,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意义。CT作为医院的常规检查之一,以成像清晰、无创及安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科室【1】。许多医院制定了优化CT检查流程提高其效率,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优化CT检查流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行CT检查的16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4.6±8.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CT扫描前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门诊/急诊不同患者制定检查流程,设立检查分诊台、登记候诊及报告发放等功能区。将患者根据检查项目分为不同类别,如佩戴粉色胸牌为心脏检查患者,黄色胸牌为平扫检查患者,绿色胸牌为观察检查患者,红色胸牌为增强检查患者。对各个功能区实行岗位负责制,建立不同時段健康教育制度,尤其是CT扫描前。具体健康教育为:首先由护理人员通过观察、阅读病史及交谈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设立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心态状态、对医务人员满意度及检查操作配合的掌握程度。在上述CT检查优化过程中要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医技、护理及诊断的作用。其次CT扫描前,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根据患者佩戴的胸牌及以往影像学资料。其中对平扫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及时说明照射量的安全范围及扫损过程中机器发挥的声响和检查所需时间,要求患者摘下所有金属物品,避免影响扫描。CT检查质量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则是呼吸动度,不同的屏气深度和扫描过程中的呼吸动度除了会影响分析病变结构,还会引起病灶的遗漏,所以护理人员应在检查前训练患者的呼吸、制动及闭气的正确方法。部分患者身体虚弱,不能配合屏气训练,对此可叮嘱对方在检查中低频率和小幅度呼吸。此外,影响冠状动脉CTA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呼吸中产生运动伪影,对此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屏气训练。如叮嘱患者在检查前收到吸气指令后平静吸气,此时禁忌大口吸气,呼吸的幅度要保持一致,之后在听到屏气指令时患者需屏住呼吸12~15s,直到听到下一个指令后才能呼吸。整个训练中要叮嘱患者不能提前停止屏气和随意屏气,以保持身体不动的姿态配合医生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重复扫描率和等待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重复扫描率用%表示,用x?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配合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重复扫描率低于对照组及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3 讨论
CT检查是一种特殊检查,在许多医院已经常规,然而大部分患者最初次就诊因不了解CT检查的基础知识,从而不能积极有效的配合医护工作,导致CT图像质量不清晰或检查失败。健康教育可作为一座相互交流的桥梁能连接患者与护士,将此教育方式融入CT检查中可改善患者因知识缺乏带来的情感、精神方面问题,提升护患关系。相关研究报道指出【2】,在CT检查预约阶段及等待检查的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部位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能增强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提高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在该阶段主动为患者讲解如何配合医生,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使其充分了解检查过程和安全性。由此一来,患者从健康宣教中学到了基本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对医患人员的信赖感,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优化CT检查流程中行CT扫描前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率,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尤其明显提高了CT成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卢蓉,李雪,刘俊伶等.健康宣教在优化CT检查流程实施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113-114.
[2]赵玉霞,王洪燕,宋南平等.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