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得见”变成“看得清”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超出”课标要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源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然生成,我们的教学是回避还是面对?为了能兼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双重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以下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数学 初高中 衔接
  一、课堂教学情境再现
  笔者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不等式、方程和函数三者的关系,学习利用函数图像的直观性求不等式的解集或方程的解,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完成。
  学生陆续得出结论:x<-1或0  这么难的问题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真有点出乎笔者的预料。正想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时学生小何站起来说:“不等式x2<4怎么解?”
  笔者被问得很突然,就反问他说:“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的呢?”
  小何说:“因为我不是从图上看出结果的,而是动手计算,分别求出两个函数的关系式,从而列出这个不等式的。”
  笔者马上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安排,让小何同学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解。
  可到这一步,我就不会了!”
  笔者说:“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很好!这是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而我们所学的只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所以感觉很难。但我们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一起看一看方程x2=4的解是多少”
  学生思考后的结果是x=2或x=-2。
  “请大家把x=2或x=-2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
  “请在数轴上找一些满足不等式x2<4的解。”(学生找出了很多)
  “请问这些解有什么规律?”
  小何同学立即举手说:“-2  笔者说:“很好!不等式x2<4的解集就是-24的解集吗?”
  小何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了结果:x>2或x<-2。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这个结果,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相互交流、合作,5分钟后,最终把知识弄通。笔者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小高站起来说:“为什么这样解出的结果是-2  他这一问,让所有学生都用疑惑的眼神望着笔者。
  笔者静下心来,诚心地说:“我也没有发现问题症结在哪,我们一起细心地看一看。”
  学生静静地看着,想着,教室里出奇地安静。笔者也在看着,想着。突然,一个叫小李同学大叫了一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至此,这道题“圆满”解决。一部分学生不仅从图像上感性地看见了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与交流,更理性地看清了结果,揭开图像背后的内容,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内核。
  二、教学反思
  1.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是“回避”还是“面对”?
  本节课面对“不等式x2<4”的问题,教师是“回避”还是“面对”?有的教师认为,一方面这是高中的内容,留待高中解决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为了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选择回避也无可厚非。而笔者认为,教师要直面课堂生成问题,尤其是由学生自然生成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笔者的选择是对的,这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要更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的特点,但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二是要拓展课堂的深度。我们的课堂不仅要进行“保底”教育,完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目标,还要顺应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三是要以身示范,敢于面对挑战。直面问题,不畏挑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也不畏困难,挑战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受益终生。
  2.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初、高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上有很多联系,为避免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出现不适应的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搭起初高中直通车。一是适当拓展初中教学内容。如适时探讨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多元方程的解法等,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由学会变为会学。三是要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学应突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整体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函数的思想方法等。四是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注重研究初高中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联系,及时充电。
  3.积极呵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本节课小何同学另辟蹊径,提出不等式的解集问题,这反映了学生并不满足于感性上得到答案,想从理性上解决此问题,对这样的求知愿望,我们要小心呵护,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不仅从图像上看得见答案,还能在理性上看得清、弄得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通常,一个新生事物总是为解决新问题而诞生,以能解决真问题而得以存在。那么,微课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微即是小,微课就是微课程的简称。据微课的拥趸介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重构。教师在数字平台上提供以微课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等活动。学生
期刊
看到央视新闻节目《走基层》专题的栏目语“为了你,读懂你,走近你,依靠你”,不禁让笔者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这里的“你”不正是我们的上帝——学生吗?“为了你”,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走近你、读懂你、依靠你”,则谙合了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手段。细细品味,这四句话不正体现我们所提倡的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吗?  一、为了你——教育的终极目标  广义说,“为了你”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少学校在校
期刊
策划人语  2014年12月26日—27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江苏省初中校长论坛在常熟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500多位初中校长和教师围绕“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主题,聆听专家报告,参与论坛交流和沙龙讨论,观摩优质课,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本期,编者约请与会的部分专家和校长围绕初中学校文化建设撰文讨论,敬请关注。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对话”的解释是“两个或更多的人
期刊
“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在文化,一个校长的管理品位也在文化”,文化丰富教育内涵,文化提升教育品质。三十年的教育管理实践、思考,悟出了我的教育之道:教育就是打造风景,教育就要营造氛围,教育就像播种庄稼。  教育就是打造风景  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发现美、分享美、创造美的过程。“美”即“风景”,所以教育就是打造风景。风景是美丽的,风景是人人喜欢欣赏的,风景是可以润心养人的。  我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坚持早上站在
期刊
【摘 要】要想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式课堂”“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自学式课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教学方式 情境式课堂 开放式课堂 自学式课堂  如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可是,不少初中语文课堂依旧死气沉沉,或仅仅呈现出表面热闹的合作。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教师的不当引导造成的。课堂教学中,教
期刊
【摘 要】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面对新环境,他们在激动与好奇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不适应。本文在再现教育实例的基础上,从学生、教师、教材、家庭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到了导致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事半功倍之法:有教无类、大教无痕、止于至善。  【关键词】衔接 有教无类 大教无痕 止于至善  一、问题由来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
期刊
在风景如画、人杰地灵的江苏名城丹阳市,有一所我青睐的学校,她就是云阳学校。学校以其质量优秀而闻名遐迩,以其精细化的管理而让人赞不绝口,更以其自然分材教学改革而流光溢彩。  展现了教育的大视野。眼光博大,胸怀开阔,立意高远,方能把自己的学校置身于大背景下立足、举步、发展,与时俱进。改革了课堂就是改革了教育,解放了课堂就是解放了学生。云阳人有着教育的大视野,在云阳中学、云阳第一中心小学两校合并成九年一
期刊
“在通读了《最后一课》的课文后,大家思考一下,该怎样划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各小组自主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 虞丽敏老师抛出问题后,按马蹄形排列座次的各学习小组成员热烈讨论起来,每小组中心课桌上的信息牌,都翻到了黄色的一页,上面写着:“不要打扰,心情平静,答案未定,正在作业”;遇到疑难的小组,将信息牌翻到红色的一页,上面写着:“请求帮助,心情欠佳,答案出错,作业未完”,虞老师见状便上
期刊
【摘 要】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中小衔接问题值得学校管理者重视。文章以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的做法为例,从“文化先行”“课程创新”“教学融通”“评价一体”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小衔接 新常态  2013年9月,随着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的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促使原来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三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和双闸小学整合为莲花实验学校,这是河西新
期刊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是在《初中生世界》编辑部的牵头下,由苏南、苏北两个名师工作室为主体,省内许多大市都有语文名师代表参加的一次以语文“同课异构”为研究主题的聚会。活动中,吕龙老师代表“奚志宏名师工作室”,何皓老师代表“蔡明生态团队”,围绕同一篇课文——朱自清的《绿》,分别给与会者演绎了一堂独有风味的语文课,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异构”的活动主题。  这两堂课给大家的启发是相当丰富的,留下的思考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