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张中行(1909—2006)《负暄琐话》,书中讲到叶恭绰绘画。叶氏曾对他说:“很晚才学,先画竹,起初扞格滞碍,不久就顺手了。”张中行评论说:“他不是画家,路子窄,只画竹子、兰草之类,可是画竹造诣很高,名声很大,据他说,花银元时期,一幅曾卖五百元。”这些说明,叶恭绰不是专业的画家,但却术业有专攻,对墨竹情有独钟,且卓然有成。
叶恭绰(1881—1968)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文人。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和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49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和北京画院院长等职。他尤其喜好收藏书画,曾将其鉴藏的书画整理为《遐庵清秘录》梓行,影响甚巨。在其藏品中,以“竹”为主题的绘画名迹就有元王渊《竹石双鸳轴》、管道昇《墨竹卷》、顾定之《画竹真迹轴》、吴镇《画竹卷》、明夏仲昭《画竹卷》、鲁得之《画竹轴》、朱之蕃《画竹并题轴》、周祚新《画竹轴》、万寿祺《妙品真迹轴》、归昌世《画竹长卷》《画竹石轴》《墨竹小横幅》、梁元柱《迎风墨竹图》、姚公绶《诗竹真迹卷》、张大风《题周祚新竹卷》《明清诸家画竹扇面十一件》、清戴明说《画竹轴》(两件)、毕涧飞《竹石轴》等。无疑,这些绘画对叶恭绰墨竹画具示范作用。多年前笔者曾读其《遐庵书画集》和《叶恭绰书画集》及近年来寓目的叶氏画作,均可印证此点。
除少量兰花、牡丹、梅花和松树外,叶恭绰绘画大多以“竹”为擅场,有墨竹、绿竹、朱竹,而以墨竹多且精。绘画只是叶恭绰的余兴,是其诗词歌赋和从政之余的调剂,因而具有典型的文人画和戾家画倾向。由于他鉴藏书画,终日浸淫其中,眼光高,所以其绘画,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他曾在自作《墨竹图》中写道:“近代画家袭意足不求颜色之说,动辄偭越规矩,而韵味复不足副之,于是槎枒荆棘,满纸麻茶,适增其魂。余画竹累载,兢兢以此为戒,然欲更进一步,谈何容易,亦聊写胸中逸气而已”,他指出时下绘画的弊端在于韵味不足,而他自己则竭力规避之,写“胸中逸气”,这是其绘画所坚守的不二法则,也是其墨竹的意趣所在。因而在笔者过目的数十件墨竹画中,均可见其逸笔草草,墨趣横生的意境。这是其不求形似而神韵自足的文人画特质。
叶恭绰的墨竹画,最具代表性者当属作于1951年、时年七十岁的《竹石图卷》。他在画中题识曰:“画竹以长卷为难,余习作十余年,未曾从事。近日终成哉,虑此复心手益不相应,勉试为之,意境似当匀合,但不能工细,观此略其迹可耳。”据此可知叶恭绰大致在五十岁以后才开始画画,且极少画长卷。该卷所绘竹石,兼工带写,偃仰摇曳,各具情态,其风格与明代早期书画家宋克(1327―1387)的《万竹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极为接近,是叶恭绰作品中难得的鸿篇巨制。正因如此,叶恭绰对此画颇为激赏,在画成之后,欣然自题一律:“慢说高材老更刚,无边岁月去堂堂。根蟠雪谷成孤寄,叶扫风轻不尽藏。斩恶终怜吾土美,削圆宁减旧时方。茂林修竹山阴道,慵向清流论短长。”以墨竹自况,老而弥刚,不与人论短长,这是彼时叶恭绰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此时他刚从香港回到北京不久,面对百废待兴的新兴政权和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其兴奋、激动、观望等各种复杂情感汇集一身,因而借笔墨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题诗之外,叶恭绰意犹未尽,连续在拖尾处“漫录旧题画竹诗”,以寄托其怀抱。这些诗共有六首,其一曰:“修篁一径藏荆榛,瘦石寒淙自主宾。弄日吟风空得地,凌霜耐雪可无人。扫除芜秽凭柯叶,长卷新机待箭筠。转得回黄应有意,好从空谷为传神。”其中“扫除芜秽凭柯叶,长卷新机待箭筠”是当时新旧交替时期很多文人共同的感想;其二曰:“独立群芳外,何云贱似蓬。盘根艰寸土,苦节耐西风。短梦三生石,清阴一亩宫。韬精贤可念,沈饮不须同。”这是对“竹”寄寓了人格而萌发的人生感喟,以喻其独立孤傲的气节;其三曰:“亭亭直节挺高枝,瘴雨蛮烟好护持。欲折琅玕谁与赠,分明翠袖倚寒时。”其四曰:“闲随风柳弄柔条,知伴苍松策后凋。节苦未妨顽石伴,心虚能使俗尘销。寻芳漫逐春前屐,写韵偏宜月下箫。笑指烟霄容啸傲,千云直上不辞遥。”其五曰:“遐菴居士不食肉,却有三竿两竿竹。既求塾俗又求肥,齿冷贪痴苏玉局。不为一概空所有,手写篔簹聊悦目。小楼弄笔意森然,未碍幽居在空谷。敢云直节生来瘦,一室清风堪自足。有时易米人不憎,却感因材天所笃。从此余年证画禅,做个浮山与人屋。”其六曰:“断梦浑抛枳棘丛,足音空谷北冥濛。金镶碧嵌今何在,剩有寒茎傲晚风。烟雨江南玉一丛,枝枝叶叶总梢空。却怜幽谷孤清态,不入丹邱旧谱中。”很显然,叶恭绰对此画一题再题,显示其自矜之意。明代画家王绂曾说:“墨竹之妙,足写性情”,叶恭绰正是以墨竹彰显其性情,其画不足以完全达意,则以诗辅之。诗中有画,诗画相参,这是其墨竹画的特殊之处。叶恭绰在题《姚公绶诗竹真迹卷》时曾说:“昔人谓画兰竹有别才,其实精神所寄,不拘绳墨,则有之。若谓不假师承且无事技巧,夫岂其然?”叶恭绰的墨竹画便是“精神所寄”而“不拘绳墨”,因而称其为“别才”,是实至名归的。
虽然叶恭绰不以画名世,但对其墨竹画,他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自赏与自负。他在题自作《墨竹图》时说:“鸿翔先生属为此轴,偶然落笔,意仿丹邱而神似方厓,静观固知非尘中物也”,“丹邱”是画家柯九思(1290—1343),他和“方厓”均为元代画竹名家,叶恭绰取法两人,“意仿”而“神似”,并谓“非尘中物”,是有王婆卖瓜之嫌;在题另一件《墨竹图》时也说:“用寿道人写此,尚得萧散之致”;而题《枯木竹石》更说:“偶作枯木竹石,寓简于繁,由澹得逸,似别有蹊径”。这些本应由他人来品评的话语,均出自叶氏本人之口,说明其对自己墨竹画的推许与自得之意。当然,除了叶氏本人外,鉴藏家如吴湖帆(1894—1968)等人也对其墨竹画推崇备至。吴氏在题其《仿寿道人墨竹》时说:“遐翁此作,大有元人顾定之韵致,已度骅骝前矣。万(万寿祺)、恽(恽寿平)老起,能不呵我?”“顾定之”为元代画竹名家顾安,吴湖帆称叶恭绰能得其“韵致”,且有青出于蓝之势。不仅如此,吴湖帆还咏诗题其《墨竹图》云:“轻挥铁腕千钧力,平抵金花十万章。却笑鲁(孔孙)詹(东图)无气魄,箫吟剑诀隐龙藏。”“鲁”、“詹”分别是晚明清初书画家鲁得之和詹景凤,兼擅墨竹,吴湖帆认为此二人的墨竹“无气魄”,独叶恭绰有“铁腕千钧”之力。这种厚今薄古的论断,虽不乏溢美之辞,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叶恭绰墨竹的魅力所在。
此外,叶恭绰也有不少朱竹、绿竹行世。因其赋彩的不同,其设色翠竹表现出与墨竹不一样的情趣,如《竹石图》(广东番禺博物馆藏)中浅绿色的翠竹与浓墨绘就之寿石相映成趣,其文人气息跃然纸上,作者并题短句曰:“棹海苍虬千里脊,抟风紫凤五文章”,为单纯的竹石加一注脚,其文人情思愈见浓郁。这样的画风与其墨竹画一样,都是对传统文人画的一脉相承与发扬光大。
在民国时期,叶恭绰的书法得到收藏界的青睐。据《九华堂藏近代名家书画篆刻润例》所载,1937年在上海各大笺扇店还代理销售他的书法,其润格比吴湖帆书法还高,但绘画(墨竹)则并无进入市场运作。目前所知其墨竹画的相关润笔记录是叶恭绰在一幅《竹石图》上的题跋:“余画竹一幅,售得五百番,因购竹百本,种之窗前。兹为之写真,复售之,画去竹存,不知其孰寿也。”画虽无年款,但因画刊载在民国时期梓行的《遐庵书画集》中,故知其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绘。上文张中行所言“一幅曾卖五百元”,当是指此。而叶恭绰在一幅作于1936年的《枯木竹石图》中也题跋曰:“此轴流入市肆,大千爱而有之,属记其事”,说明其墨竹画在艺术市场中并不鲜见,而画界名流如张大千等也是其画的收藏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书画拍卖中,叶恭绰作品一直是藏界追捧的对象,而其绘画中,墨竹尤为人所称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在其上拍的1967件(次)书画中,书法约1868件(次),绘画约99件(次)。在绘画中,墨竹有96件(次),占其总数的97%左右,可见墨竹一直是其绘画的主要题材。因其在拍行中的拥趸较多,故其赝鼎也时有所见。笔者所见多个拍行中的叶恭绰墨竹画便有临摹仿造之作,其母本大多来自于《遐庵书画集》,这是鉴藏家们不能不引起注意的。
叶恭绰(1881—1968)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文人。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和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49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和北京画院院长等职。他尤其喜好收藏书画,曾将其鉴藏的书画整理为《遐庵清秘录》梓行,影响甚巨。在其藏品中,以“竹”为主题的绘画名迹就有元王渊《竹石双鸳轴》、管道昇《墨竹卷》、顾定之《画竹真迹轴》、吴镇《画竹卷》、明夏仲昭《画竹卷》、鲁得之《画竹轴》、朱之蕃《画竹并题轴》、周祚新《画竹轴》、万寿祺《妙品真迹轴》、归昌世《画竹长卷》《画竹石轴》《墨竹小横幅》、梁元柱《迎风墨竹图》、姚公绶《诗竹真迹卷》、张大风《题周祚新竹卷》《明清诸家画竹扇面十一件》、清戴明说《画竹轴》(两件)、毕涧飞《竹石轴》等。无疑,这些绘画对叶恭绰墨竹画具示范作用。多年前笔者曾读其《遐庵书画集》和《叶恭绰书画集》及近年来寓目的叶氏画作,均可印证此点。
除少量兰花、牡丹、梅花和松树外,叶恭绰绘画大多以“竹”为擅场,有墨竹、绿竹、朱竹,而以墨竹多且精。绘画只是叶恭绰的余兴,是其诗词歌赋和从政之余的调剂,因而具有典型的文人画和戾家画倾向。由于他鉴藏书画,终日浸淫其中,眼光高,所以其绘画,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他曾在自作《墨竹图》中写道:“近代画家袭意足不求颜色之说,动辄偭越规矩,而韵味复不足副之,于是槎枒荆棘,满纸麻茶,适增其魂。余画竹累载,兢兢以此为戒,然欲更进一步,谈何容易,亦聊写胸中逸气而已”,他指出时下绘画的弊端在于韵味不足,而他自己则竭力规避之,写“胸中逸气”,这是其绘画所坚守的不二法则,也是其墨竹的意趣所在。因而在笔者过目的数十件墨竹画中,均可见其逸笔草草,墨趣横生的意境。这是其不求形似而神韵自足的文人画特质。
叶恭绰的墨竹画,最具代表性者当属作于1951年、时年七十岁的《竹石图卷》。他在画中题识曰:“画竹以长卷为难,余习作十余年,未曾从事。近日终成哉,虑此复心手益不相应,勉试为之,意境似当匀合,但不能工细,观此略其迹可耳。”据此可知叶恭绰大致在五十岁以后才开始画画,且极少画长卷。该卷所绘竹石,兼工带写,偃仰摇曳,各具情态,其风格与明代早期书画家宋克(1327―1387)的《万竹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极为接近,是叶恭绰作品中难得的鸿篇巨制。正因如此,叶恭绰对此画颇为激赏,在画成之后,欣然自题一律:“慢说高材老更刚,无边岁月去堂堂。根蟠雪谷成孤寄,叶扫风轻不尽藏。斩恶终怜吾土美,削圆宁减旧时方。茂林修竹山阴道,慵向清流论短长。”以墨竹自况,老而弥刚,不与人论短长,这是彼时叶恭绰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此时他刚从香港回到北京不久,面对百废待兴的新兴政权和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其兴奋、激动、观望等各种复杂情感汇集一身,因而借笔墨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题诗之外,叶恭绰意犹未尽,连续在拖尾处“漫录旧题画竹诗”,以寄托其怀抱。这些诗共有六首,其一曰:“修篁一径藏荆榛,瘦石寒淙自主宾。弄日吟风空得地,凌霜耐雪可无人。扫除芜秽凭柯叶,长卷新机待箭筠。转得回黄应有意,好从空谷为传神。”其中“扫除芜秽凭柯叶,长卷新机待箭筠”是当时新旧交替时期很多文人共同的感想;其二曰:“独立群芳外,何云贱似蓬。盘根艰寸土,苦节耐西风。短梦三生石,清阴一亩宫。韬精贤可念,沈饮不须同。”这是对“竹”寄寓了人格而萌发的人生感喟,以喻其独立孤傲的气节;其三曰:“亭亭直节挺高枝,瘴雨蛮烟好护持。欲折琅玕谁与赠,分明翠袖倚寒时。”其四曰:“闲随风柳弄柔条,知伴苍松策后凋。节苦未妨顽石伴,心虚能使俗尘销。寻芳漫逐春前屐,写韵偏宜月下箫。笑指烟霄容啸傲,千云直上不辞遥。”其五曰:“遐菴居士不食肉,却有三竿两竿竹。既求塾俗又求肥,齿冷贪痴苏玉局。不为一概空所有,手写篔簹聊悦目。小楼弄笔意森然,未碍幽居在空谷。敢云直节生来瘦,一室清风堪自足。有时易米人不憎,却感因材天所笃。从此余年证画禅,做个浮山与人屋。”其六曰:“断梦浑抛枳棘丛,足音空谷北冥濛。金镶碧嵌今何在,剩有寒茎傲晚风。烟雨江南玉一丛,枝枝叶叶总梢空。却怜幽谷孤清态,不入丹邱旧谱中。”很显然,叶恭绰对此画一题再题,显示其自矜之意。明代画家王绂曾说:“墨竹之妙,足写性情”,叶恭绰正是以墨竹彰显其性情,其画不足以完全达意,则以诗辅之。诗中有画,诗画相参,这是其墨竹画的特殊之处。叶恭绰在题《姚公绶诗竹真迹卷》时曾说:“昔人谓画兰竹有别才,其实精神所寄,不拘绳墨,则有之。若谓不假师承且无事技巧,夫岂其然?”叶恭绰的墨竹画便是“精神所寄”而“不拘绳墨”,因而称其为“别才”,是实至名归的。
虽然叶恭绰不以画名世,但对其墨竹画,他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自赏与自负。他在题自作《墨竹图》时说:“鸿翔先生属为此轴,偶然落笔,意仿丹邱而神似方厓,静观固知非尘中物也”,“丹邱”是画家柯九思(1290—1343),他和“方厓”均为元代画竹名家,叶恭绰取法两人,“意仿”而“神似”,并谓“非尘中物”,是有王婆卖瓜之嫌;在题另一件《墨竹图》时也说:“用寿道人写此,尚得萧散之致”;而题《枯木竹石》更说:“偶作枯木竹石,寓简于繁,由澹得逸,似别有蹊径”。这些本应由他人来品评的话语,均出自叶氏本人之口,说明其对自己墨竹画的推许与自得之意。当然,除了叶氏本人外,鉴藏家如吴湖帆(1894—1968)等人也对其墨竹画推崇备至。吴氏在题其《仿寿道人墨竹》时说:“遐翁此作,大有元人顾定之韵致,已度骅骝前矣。万(万寿祺)、恽(恽寿平)老起,能不呵我?”“顾定之”为元代画竹名家顾安,吴湖帆称叶恭绰能得其“韵致”,且有青出于蓝之势。不仅如此,吴湖帆还咏诗题其《墨竹图》云:“轻挥铁腕千钧力,平抵金花十万章。却笑鲁(孔孙)詹(东图)无气魄,箫吟剑诀隐龙藏。”“鲁”、“詹”分别是晚明清初书画家鲁得之和詹景凤,兼擅墨竹,吴湖帆认为此二人的墨竹“无气魄”,独叶恭绰有“铁腕千钧”之力。这种厚今薄古的论断,虽不乏溢美之辞,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叶恭绰墨竹的魅力所在。
此外,叶恭绰也有不少朱竹、绿竹行世。因其赋彩的不同,其设色翠竹表现出与墨竹不一样的情趣,如《竹石图》(广东番禺博物馆藏)中浅绿色的翠竹与浓墨绘就之寿石相映成趣,其文人气息跃然纸上,作者并题短句曰:“棹海苍虬千里脊,抟风紫凤五文章”,为单纯的竹石加一注脚,其文人情思愈见浓郁。这样的画风与其墨竹画一样,都是对传统文人画的一脉相承与发扬光大。
在民国时期,叶恭绰的书法得到收藏界的青睐。据《九华堂藏近代名家书画篆刻润例》所载,1937年在上海各大笺扇店还代理销售他的书法,其润格比吴湖帆书法还高,但绘画(墨竹)则并无进入市场运作。目前所知其墨竹画的相关润笔记录是叶恭绰在一幅《竹石图》上的题跋:“余画竹一幅,售得五百番,因购竹百本,种之窗前。兹为之写真,复售之,画去竹存,不知其孰寿也。”画虽无年款,但因画刊载在民国时期梓行的《遐庵书画集》中,故知其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绘。上文张中行所言“一幅曾卖五百元”,当是指此。而叶恭绰在一幅作于1936年的《枯木竹石图》中也题跋曰:“此轴流入市肆,大千爱而有之,属记其事”,说明其墨竹画在艺术市场中并不鲜见,而画界名流如张大千等也是其画的收藏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书画拍卖中,叶恭绰作品一直是藏界追捧的对象,而其绘画中,墨竹尤为人所称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在其上拍的1967件(次)书画中,书法约1868件(次),绘画约99件(次)。在绘画中,墨竹有96件(次),占其总数的97%左右,可见墨竹一直是其绘画的主要题材。因其在拍行中的拥趸较多,故其赝鼎也时有所见。笔者所见多个拍行中的叶恭绰墨竹画便有临摹仿造之作,其母本大多来自于《遐庵书画集》,这是鉴藏家们不能不引起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