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佤邦红茶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佤邦的茶事
  佤邦位于印支半岛,和我国云南省接壤,最高海拔有2490米,而海拔的最低处只有420米。由于海拔落差大,形成了较大的气候反差,全年被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的6~11月为雨季,在雨季时节几乎每天都有降雨,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而12月至翌年5月属于旱季,旱季一般干燥无雨。
  缅甸佤邦地区的勐冒县,崇山峻岭连绵不绝,这里的最高海拔超过了2000米。山区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茶树是这里的特产资源之一。和中国云南古树茶茶区一样,在勐冒县的山区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野生古茶树,而亚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由于缅甸佤邦的勐冒县具备了海拔、阳光照射度、紫外线、降雨量等因素的种茶优势,加之当地高山茶特有的金花菌丝,使得这里出产的茶叶冲泡的茶味更香、口感更醇厚、回甘性更强、耐泡度更高。
  公明山的云雾
  自古高山出好茶,公明山位于勐冒县的中心,海拔高度为2489米。
  五月,雨季开始了。
  云,是山野间的精灵,它们仿佛是山里的主人,在公明山,终日都可以看见云的踪影。
  风,也不甘寂寞,它和云相邀着开始了一场山谷间的游行……
  云和风,是雨季的推手,它们在玩一种调皮的游戏。清晨,云层把远山都重重地包裹起来,它们不断翻滚着,变幻莫测,而风会推着云在山谷中游行……在云层的遮掩下,公明山是神秘的。
  阳光有些无奈,它无法完全穿透云层,只能朦朦胧胧地给公明山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让公明山具有一种隐翳之美。
  当山野陷落于一片白茫茫的云雾笼罩的时候,茶叶也得到雾水充分滋润,这是一次大自然的洗礼。
  公明山盛产优质的茶叶,这里有一片面积超过2000亩的高山生态茶场,生产的红茶能与世界上著名的印度大吉岭红茶相媲美。
  采茶的那些事
  佤邦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全面禁止种植罂粟。在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帮助下,茶叶成了这片高原山地上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之一,而其自然环境的先天优势则护佑着茶农们种植出绝佳的优质良茶。
  这里肥沃的红色土壤是种植茶叶的基础。在茶区,化肥和农药是禁止使用的,科学的种植方法保护着茶区良好的生态链,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类似野生的自然条件。
  在佤邦,采茶是女人们的专属,由于茶园的存在,让这些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佤族人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五月的中旬,这是茶场最后一次春茶的采摘,而茶叶的采摘是最原始的手工劳动。一芽三叶是最基本的采茶要求,这些工作规范对于茶农们来说早已经是熟记在心了,妇女们懂得怎么轻巧地采摘到最鲜嫩的新茶。
  山里的天气是变化不定的,山云的幻变随时可以让阵雨不邀而至。茶农们早已习惯和适应了山里天气的变化,他们喜欢这些雨,尽管会给采茶工作带来不便,但就是大山里变幻莫测的天气让公明山生产出了全缅甸最好的红茶。
  鲜叶的涅槃
  茶农们采摘下的鲜叶,要在中午和黄昏分两次及时地送回茶场的制茶车间,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红茶属于发酵的茶类,它的制作要经过数道工序,鲜叶才能发生涅粲性的变化。区别于纯手工的古法制茶,现代化的制茶机械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规范化的制茶工艺在提高茶业产量的基础上,能制作出口感几乎统一的好茶。制茶人在拓展古老的小范畴个性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更具规模的制茶特性。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鲜叶变身的开始。
  萎凋机的风扇不停地转动着,在一阵纷扬的躁动之后,鲜叶们安静地在萎凋槽中安眠……萎凋,可以适当地蒸发鲜叶的水分,使得叶片柔软,韧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风力的作用使鲜叶的青味消失殆尽,茶叶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之间,这是茶香的本味。
  揉捻,是红茶制作的第二道工序,茶叶在揉捻过程中会变成条索的形状,与此同时,鲜叶香味的浓度也在增强……鲜叶细胞在揉捻中会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6~10小时的发酵,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他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具有熟果的蜜香,形成了佤邦公明山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干燥是红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使茶叶保持干度,以防霉变,这道工序分两次完成。
  第一次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在干燥机里进行高温烘焙,把鲜叶80%以上的水分迅速蒸发掉。这时候,鲜叶中酶的活性发生钝化,停止了发酵,而茶叶的外形得以固定。
  第二次干燥,制茶师傅的经验是制茶成败的关键,温度和时间的把握必须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散发掉茶叶中低沸点的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的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品山品水品红茶
  世界上最早的紅茶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福建的武夷山茶区,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茶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走向欧洲,逐渐形成了遍及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古老的中国有着独特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制茶、饮茶的文化,而种茶、饮茶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从中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开始,历经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归纳总结,使茶文化与儒、道、佛的哲学思想交融,形成了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其茶饮方法独成一体,注重一个“品”字。
  “品山”,山为茶之父,在感悟茶叶生长环境的同时,可以鉴别出茶叶的优劣。
  “品水”,水为茶之母,水参与了茶叶的一生。它哺育了茶,塑造了茶,也圆满了茶。
  “品茶”,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这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的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中。
  公明山麓云纱绕,
  瑶草绵岭逸蜜香。
  佤女巧采青葭叶,
  红茶冠誉绿华乡。
  佤邦公明山的红茶是可以用中国的茶道精神去为传统和友谊作阐明的一一相互的包容,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区域的人文精神乃至世界人文精神的融合,最终在红色的茶汤中得到完美地体现。
其他文献
沈大宝和柳春梅从乡下来到县城,在实验高中附近开了一家春梅煎粉店,专门卖纯手工制作的煎粉小吃。眨眼间,两个人来城里快半年了,可是煎粉店的生意却不见起色,本以为拿手的特色煎粉质优价廉,却在麻辣烫、米线、砂锅饭、盖浇饭面前败下阵来。  沈大宝不服气,跟柳春梅商量:“我觉得咱的煎粉店生意不好的原因是营销不到位,开店没章法。”  柳春梅摇摇头,说:“这一左一右的店我都仔细观察了,论服务咱不比谁家差,依我看,
期刊
梅子熟透以后,大海也熟了,海鲜肥美,端午便随海风款款而来。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日渐重视,独特的端午文化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线。除了五花八门的粽子变着花样吸引食客之外,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又开始闹腾了起来,甚至郑重其事的仪式感又再次回归。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情也逐渐升温。偶尔还会想起孩提时候的细碎片断,唤起我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想想,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可真是热闹啊!那首家闻户晓的儿
期刊
国庆饮水共思源,以歌代酒情绵绵;  一杯先把英烈敬,祭奠英雄在九天。  二杯酒敬毛澤东,他是民族大英雄;  领导人民得解放,奴隶变成主人翁。  三杯酒敬邓小平,改革开放领军人;  小平理论像北斗,指引神州百业兴。  第四杯酒敬习总,又打老虎拍蚊虫;  精准扶贫谋发展,一带一路路路通。  五杯酒敬科学家,國之重器护中华;  党政军民齐添彩,报效祖国好妈妈。  国庆颂歌当得酒,好戏连台接中秋;  即将
期刊
在岑溪市诚谏镇沙田村沙田小学旁有三棵硕大的榕树,其树龄均在二百年以上。  我每次到这里,总被这三棵硕大的榕树吸引。这些百年老榕树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置身于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下,眼睛会更加明亮清澈,心情也青翠馥郁。  這三棵大榕树中最大的一棵树龄有六百年历史,树高约十多米,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冠覆盖面积大约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形成独木成林的独特景观。抬头仰望,冠如华盖,直插云天。其余的两棵
期刊
时值五月,春末夏初的一个周末,我从镇里出发,开始了一个人的山村旅程——拜访当地一位民间艺人覃征龙。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一路上,草木欣然,五颜六色的花卉给我一个个甜蜜温柔的微笑。我读懂了山村五月的心事,却无暇顾及眼前的景致,默默祈祷此行能给自己带来一份惊喜。来到村口,远远听到一阵阵悠扬的乐曲,令人大饱耳福。在热心村民的引路下,我走进寨子西头覃征龙老人的家门。一阵寒暄,把来意说了,老人的家人友善让座,
期刊
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是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飾,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歌诗乐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以价值观的精髓融入社会生活,浸润思想道德。在我国,文化自信的要义就是对中华民族优
期刊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节,也是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渡河公节”。这一天,在三里镇汇水河畔,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在这里举行“渡河公”放渡活动,把“渡河公”放到水里,让它顺水漂流而下,寄托人们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求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上林县“渡河公”是自明朝起就流传于三里一带的一种独特的壮族民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九重天上的银河突然决堤,天河之水淹没了大
期刊
广西是片大歌海,歌海浪花朵朵开;  当年三姐种歌树,如今壮家更有材。  三姐故乡在广西,以歌会友共学习;  人人想往高处走,就拿山歌当天梯。  民族自治像棋盘,广西人大不简单;  順应民心把棋动,动出放假三月三。  三月初三唱歌谣,民族节日氛围高;  歌台之上来比武,只带嘴巴不带刀。  爱喝美酒不怕够,爱吃甘蔗不怕羞(修)  管它歌山几多刺,爱唱山歌不怕勾。  唱起山歌最好耍,唱得哥妹共一家;  
期刊
唱句山歌颂广西,金鸡开口凤凰啼;  中国梦是人民梦,民族复兴显威力。  广西精神大弘扬,一带一路闪金光;  车马如龙创思路,花逢春暖朵朵香。  团结和谐新广西,骏马飞奔不停蹄;  扶贫攻坚惠农好,老竹岁岁标嫩枝。  爱国奉献值千金,发扬广西好精神;  百花齐放添锦绣,龙飞凤舞吐金麟。  開放包容远目标,上树不怕树尾摇;  广西建设像春笋,破土冲天节节高。  创新争先上天梯,有花才有蜂吐蜜;  “两
期刊
梳秧节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十三寨壮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每到芒种时节,地处大山深处的龙脊村民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在寨老的带领下来到“秧母田”烧香祈福。传说“秧母娘娘”是秧苗的保护神,雕花的秧梳是秧母娘娘留在人间的神物,用它梳理过的秧苗能茁壮成长,害虫爬不上去。当天,村寨里会选出一个年轻姑娘来装扮“秧母娘娘”,由两个壮汉抬着游走田间。一个少女手捧着“秧母神梳”在前面引路,请秧母娘娘开秧门,祈求风调雨顺、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