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是具有社会性教育功能,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对象,其教育过程是关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目标,体现了人的参与和教育的映射,是关于个体发展与社会建构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性 太行山道路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性是社会成员参与、适应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关系的必然倾向和本质属性,是人们受到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的结果。经济社会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了诸多理论经验,这为个体发展打上了独特的文化烙印,他们在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分工中,在越来越专业化的经济发展中,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彰显结合在一起,实现着自身的社会化,推动着社会的创新发展。
一、凸显本质:关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目标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教育也是培养人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两者在社会性发展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方面,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高等教育。可以说高校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影响着作为社会直接参与者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对于自我的定位。
(一)教育的属人本质和创造本性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知识的教育”、“尊重的教育”到“创造的教育”,从了解知识尊重人才,在受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到激发唤醒人的天性,使得教育回归创造本性,都体现着生成人、培养人、回归于人的本质。可以说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使其适应并影响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需要关注个体社会性的塑造与发展。
一方面,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人的社会性发展。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决于教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教育不仅要以知识服务推动社会整体进步,而且要设计环节和组织活动促进构成社会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其中,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教育的本质使得教育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和社会行为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人的过程也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的过程,或者说是从旧理念到新境界的创新性发展。教育的创造本性来自于人创造的天性,也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或者说教育的创造本性使得教育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批判也要关注反思,以激发个体的创造性。【1】这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个体自由和社会主体秩序的平衡中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个体的社会属性和发展阶段是确定“首要对象”的重要尺度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而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作为社会中的生命个体,需要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这一认识和发展自我的过程,需要借助以關注人和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来实现。
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使得学生的社会性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论感知中,在对自我意识的反思体认中,在师生交往的具体参与中不断得以提升,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纵观现存的教育层次当中,高校教育便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特殊且重要的阶段。【2】心智趋于成熟、人格趋于完善的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尚未形成却趋于形成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文化的认知,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位,对于人际交往的获得直接影响着个体能否形成稳定成熟的心理结构,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个体能否作为一个适当的参与者整合到社会当中进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教育本身是按照特定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为具有社会性的人,高等教育尤其如此,为个体发展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作为以独特的河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因素,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农大学生不断探索新知,服务社会。
二、回归实践:关于人的参与和教育的映射
人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参与主体,其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学生处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阶段,其理论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实践能力的锻炼程度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样也会以主体的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无疑,教育在其中不可或缺,教育在于育人而非制器,是学生积累知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的过程,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却也通过培养人才、更新知识的方式反映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水平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功能性指向
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见证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换言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基于发展水平所产生的对于人才的素质需求,是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自我人格养成的现实指向。
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在内的结构性素质,是大学生通过各种经受教育所掌握特定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性素质,包括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等。其中后者更多的体现着学生发展的潜能,是需要着力培养的主要方面,要在常态化学习中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最优化的能力结构,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3】实际上功能性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需要培养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综合素质越高,增值潜力越大,对社会发展的感知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执行力也就越强,越能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教育要应用于社会生产的现实性规定
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不仅要设计教育活动促成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要通过理论研究促进知识更新从而以新的知识架构推动社会的进步。理论研究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研究成果自然也服务于社会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体现着学校教育应用于社会生产的现实规定性。 学校教育不仅要应用于社会生产,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呈现升级态势,表现为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特点,这对社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时代命题。一方面要培养能够适应并且促进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为解决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矛盾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时代的发展调整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成果的研发周期,使得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优于社会发展的变化速度,从而为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无论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还是教育推动社会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这都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求人尤其是感知时代最为灵敏的大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求学校教育的各项环节符合实践要求。【4】这就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育人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一直注重的方面,从实践中得真谛,从试验中探精微,将实习和试验结合起来,使得无数农大学子在试验中提升自我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路径研究:关于个体发展与社会建构的统一
高校教育对人的关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单纯关注专业教育或者单纯注重实践教育的单向度的人。个体通过教育建构社会性,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才能基于社会性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生产的长效发展。这一社会性建构体现在“社会认知——社会参与——社会反思”的发展路径中。
优化的认知结构是个体自我发展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结构以及基于认知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优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仅影响着个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正向发展,也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稳定和优化,而高校常规的培养方案、教学活动,特别是独特的校园文化从知识来源和教育环境层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知识系统形成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创造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也就是说,高校教育要注重个体认知结构和能力系统的养成,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积极的社会参与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理性必须被放置在情境中才是理性。学生习得理性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内,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社会实践的认知过程,且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参与活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不断突破单纯的个体认知,在社会参与与交往中相互质疑、争论和协商的过程。或者说个体的认知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参与的过程,是与他人展开良性互动、回应社会需求并与世界的交流的过程。个体尤其是大学生若能够在优化自己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社会参与,便能够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体现社会价值。
有效地反思升华是社会性构建的有力支撑。反思是大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活动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反思性学习使得大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受教育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和反向批判,致力于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优化自己的認知结构,提高自我学习效能并且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人格自由、行为自律的社会人。反思不仅是单纯的了解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学习,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寻找更为有效和高校的解决方式,是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可以说,有效的反思和基于反思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活动的升华,是教育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对人才发展的更高要求,使得大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在独特的校园文化中接受特定的专业教育,不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业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且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这是大学生在实现个体发展过程中进行社会性构建的基本路径。纵观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育人实践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同样也是如此,以独特的太行山精神激励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在试验和实践等社会参与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不仅实现自我的超越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6】
总而言之,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以独特的底蕴促进着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当前大学生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仅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要具备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形成较为优化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在社会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时赟.走特色立校,服务强校之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办学特色的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9(7):9-11.
【2】 吴立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6):79-81.
【3】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4】 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6-62.
【5】 闻竞,夏志学.新传媒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河北省主要高校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1):34-41.
【6】 申书兴.走好以“太行山道路”作骨,以“太行山精神”铸魂的实践育人之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8(6):7-10.
作者简介:
刘博典(198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然(1994—),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
王宇翔(1982—),男,河北涿鹿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6年保定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互动关联及其实现方式研究”(课题号:2016Q002) 2018年度河北农业大学党建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号:DJ20180205)
【关键词】:社会性 太行山道路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性是社会成员参与、适应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关系的必然倾向和本质属性,是人们受到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的结果。经济社会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了诸多理论经验,这为个体发展打上了独特的文化烙印,他们在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分工中,在越来越专业化的经济发展中,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彰显结合在一起,实现着自身的社会化,推动着社会的创新发展。
一、凸显本质:关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目标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教育也是培养人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两者在社会性发展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方面,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高等教育。可以说高校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影响着作为社会直接参与者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对于自我的定位。
(一)教育的属人本质和创造本性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知识的教育”、“尊重的教育”到“创造的教育”,从了解知识尊重人才,在受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到激发唤醒人的天性,使得教育回归创造本性,都体现着生成人、培养人、回归于人的本质。可以说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使其适应并影响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需要关注个体社会性的塑造与发展。
一方面,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人的社会性发展。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决于教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教育不仅要以知识服务推动社会整体进步,而且要设计环节和组织活动促进构成社会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其中,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教育的本质使得教育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和社会行为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人的过程也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的过程,或者说是从旧理念到新境界的创新性发展。教育的创造本性来自于人创造的天性,也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或者说教育的创造本性使得教育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批判也要关注反思,以激发个体的创造性。【1】这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个体自由和社会主体秩序的平衡中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个体的社会属性和发展阶段是确定“首要对象”的重要尺度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而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作为社会中的生命个体,需要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这一认识和发展自我的过程,需要借助以關注人和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来实现。
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使得学生的社会性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论感知中,在对自我意识的反思体认中,在师生交往的具体参与中不断得以提升,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纵观现存的教育层次当中,高校教育便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特殊且重要的阶段。【2】心智趋于成熟、人格趋于完善的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尚未形成却趋于形成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文化的认知,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位,对于人际交往的获得直接影响着个体能否形成稳定成熟的心理结构,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个体能否作为一个适当的参与者整合到社会当中进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教育本身是按照特定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为具有社会性的人,高等教育尤其如此,为个体发展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作为以独特的河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因素,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农大学生不断探索新知,服务社会。
二、回归实践:关于人的参与和教育的映射
人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参与主体,其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学生处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阶段,其理论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实践能力的锻炼程度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样也会以主体的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无疑,教育在其中不可或缺,教育在于育人而非制器,是学生积累知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的过程,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却也通过培养人才、更新知识的方式反映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水平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功能性指向
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见证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换言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基于发展水平所产生的对于人才的素质需求,是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自我人格养成的现实指向。
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在内的结构性素质,是大学生通过各种经受教育所掌握特定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性素质,包括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等。其中后者更多的体现着学生发展的潜能,是需要着力培养的主要方面,要在常态化学习中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最优化的能力结构,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3】实际上功能性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需要培养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综合素质越高,增值潜力越大,对社会发展的感知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执行力也就越强,越能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教育要应用于社会生产的现实性规定
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不仅要设计教育活动促成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要通过理论研究促进知识更新从而以新的知识架构推动社会的进步。理论研究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研究成果自然也服务于社会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体现着学校教育应用于社会生产的现实规定性。 学校教育不仅要应用于社会生产,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呈现升级态势,表现为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特点,这对社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时代命题。一方面要培养能够适应并且促进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为解决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矛盾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时代的发展调整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成果的研发周期,使得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优于社会发展的变化速度,从而为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无论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还是教育推动社会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这都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求人尤其是感知时代最为灵敏的大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求学校教育的各项环节符合实践要求。【4】这就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育人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一直注重的方面,从实践中得真谛,从试验中探精微,将实习和试验结合起来,使得无数农大学子在试验中提升自我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路径研究:关于个体发展与社会建构的统一
高校教育对人的关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单纯关注专业教育或者单纯注重实践教育的单向度的人。个体通过教育建构社会性,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才能基于社会性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生产的长效发展。这一社会性建构体现在“社会认知——社会参与——社会反思”的发展路径中。
优化的认知结构是个体自我发展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结构以及基于认知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优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仅影响着个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正向发展,也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稳定和优化,而高校常规的培养方案、教学活动,特别是独特的校园文化从知识来源和教育环境层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知识系统形成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创造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也就是说,高校教育要注重个体认知结构和能力系统的养成,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积极的社会参与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理性必须被放置在情境中才是理性。学生习得理性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内,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社会实践的认知过程,且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参与活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不断突破单纯的个体认知,在社会参与与交往中相互质疑、争论和协商的过程。或者说个体的认知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参与的过程,是与他人展开良性互动、回应社会需求并与世界的交流的过程。个体尤其是大学生若能够在优化自己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社会参与,便能够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体现社会价值。
有效地反思升华是社会性构建的有力支撑。反思是大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活动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反思性学习使得大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受教育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和反向批判,致力于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优化自己的認知结构,提高自我学习效能并且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人格自由、行为自律的社会人。反思不仅是单纯的了解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学习,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寻找更为有效和高校的解决方式,是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可以说,有效的反思和基于反思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活动的升华,是教育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对人才发展的更高要求,使得大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在独特的校园文化中接受特定的专业教育,不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业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且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这是大学生在实现个体发展过程中进行社会性构建的基本路径。纵观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育人实践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同样也是如此,以独特的太行山精神激励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在试验和实践等社会参与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不仅实现自我的超越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6】
总而言之,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以独特的底蕴促进着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当前大学生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仅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要具备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形成较为优化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在社会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时赟.走特色立校,服务强校之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办学特色的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9(7):9-11.
【2】 吴立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6):79-81.
【3】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4】 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6-62.
【5】 闻竞,夏志学.新传媒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河北省主要高校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1):34-41.
【6】 申书兴.走好以“太行山道路”作骨,以“太行山精神”铸魂的实践育人之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8(6):7-10.
作者简介:
刘博典(198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然(1994—),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
王宇翔(1982—),男,河北涿鹿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6年保定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互动关联及其实现方式研究”(课题号:2016Q002) 2018年度河北农业大学党建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号:DJ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