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持续改进”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体系有效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持续改进的目的和现状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如何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关键词: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企业
改进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和或提高用于设计、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持续改进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一、持续改进的目的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最高管理者应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持续改进的活动。
二、持续改进的现状:
三鹿事件、毒胶囊事件让我们不难想到这些企业没有抓质量吗?它一定少不了质量管理系统,同时,还会有各种经质量部门认证的“合格”后颁发的一系列证书。那么,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是否有效运行?难道没有持续改进吗?……
目前许多企业多数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他们对持续改进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遇事处事,当出现不合格产品产生退货时,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对产品缺陷进行分析,售后服务也没有对服务过程进行反馈,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孤立运行。因此,对不符合问题原因的识别很关键,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输入,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持续改进的效果。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识别不符合的原因活动有多种,通常采用的一致改进的方法是:基于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合格,当然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导致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企业范围内理解并掌握这种一致的改进的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企业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持续改进的主动性不够
企业为满足“审核要求”而采取的一些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多数情况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面上,局限在针对审核中已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认为自己已达到了很好的水平,不是主动地“出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等着别人来查找问题,企业还能谈持续改进吗?
2.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任务分工的策划者和资源的分配者,领导的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使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企业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质量体系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只是因顾客的要求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其心态仅停留在为了拿到一张证书,那么,企业肯定会陷入两套体系的困境中。
3.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差
部分企业的体系文件操作性不强,作业文件更新滞后。有的企业无视设备更新、人员变化和顾客提出的新要求,认为作业文件可有可无,原来的作业文件不能够及时更新,仍按惯例操作,我行我素,出现问题,悔之莫及。
4.员工培训实践效果差
培训实践效果分三方面,一是为了完成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编制的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二是培训照本宣科,无实战效果,训而无用,不能将所学用于实践中,培训后,依然是“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是怎么干”三是培训对象脱层,不重视,如参加标准培训的管理层人员不参加,认为那是操作人员的事情,到实际生产中出现管理与操作不一致,面对问题说不清。
5.内审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在审核中,审核员对审核的内容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就认为企业的体系运行符合要求,不能够继续往下查;在现场审核,缺乏观察和思考,走马观花,往往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找不出问题的证据,最终不能发现问题所在。由于缺乏耐心和细致,为完成任务,勉强开具的不符合,既没有说服力又没有指导意义,由于审核水准下降,导致受审核方心生懈怠、厌烦情绪。
6.执行力度低,各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企业每年实施的内审活动、产品质量审核、以及工序质量审核等质量检查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企业由于内审人员水平有限再加上人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每次内审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开出几项不合格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也很严重。另一方面还存在下发的不符合项只是针对该问题整改,不注意全面的检查,举一反三,导致于下一次来审核,又发现重复问题发生。因此,整改后续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纠正、预防措施这一项改进工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对策
如何让持续改进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摆在所有已获证企业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迫切的问题。质量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如何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持续改进工作
持续改进的积极意义不是发现问题后被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是从追求卓越的角度,如何使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如何做得更好。有效的持续改进活动首先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改进活动、涉及到单一、局部或区域性、整体性等不同层面的改进,且能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升值空间。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 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就等于切断了企业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市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的管理和技术平台上以渐进的方式通过持续改进而逐步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或程度,把持续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新的高度。因此,决不应该把自身的管理和产品维持在原有水平上,必须全力推动持续改进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和产品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 一个企业要不断地追求卓越,关键不在于本身存在多少问题。而在于是否有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随时寻找自身的弱点和弱项,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一个企业无论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持续地实施改进,企业与过去相比就会更强。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促使企业进步的改进需求和机会,因为失去一次持续改进的机会,就会失去一次提高和完善企业管理的机会。
2.改变观念,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中去。因而,公司的质量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领导不但要积极参与质量体系建设,规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为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在工作方式上做到透明、务实、以身作则,为企业持续改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3.重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内部管理的变化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最初编制的一些支持性的管理文件的某些要求已不适宜,特别是加强第三层次的作业文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从引进新设备、人才、及新方法的探索,则企业的三层次文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优化每项质量活动的流程,不符合实际的操作逐一取消,使其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利于质量控制,不仅保证了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也能够提高全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意识。
4.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首先是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培训内容,采用多种新颖别致的培训方式,结合听、查、看、问,互动的方式引起员工的学习兴趣,利用图解、分析与讨论的方式,与学员实现沟通交流,加深了理解,实施培训有考核,真正达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是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注重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做到有的放矢,区分不同层次定好培训计划和培训讲义,管理层培训些什么,操作层培训什么。应有一定的区别和针对性,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5.提高内审员队伍的内审水平
众所周知。一批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准的进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初被认为是合格的内审员如果不追求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那么,他就很难满足时代发展和企业持续改进的要求。在内审过程中,内审员不仅仅是执行检察任务,不只是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更主要的是要如何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教会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等。因此,依靠外界培训、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践交流等途径来持续提高内审员的素质是成功内审的坚实基础。
6.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其内涵广泛,包罗各种学科、方法、思想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在≤一分钟提高执行力≥书中写到: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成长;构建执行力,从成功决策开始;导向执行力,制定合理的企业流程;贯彻执行力,要从领导者做起;推动执行力,发挥“激励”的效果;提升执行力,要拿起沟通的武器;促进执行力,倡导团队力量。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就应该做到推动持续改进的执行力度,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加大纠正、预防措施的监督力度,检查整改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整改不到位。
7.坚持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
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促进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参与,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云锡股份冶炼分公司2005年,针对63焊锡的一次浇铸合格率低度问题开展QC活动,通过生产过程中搅渣温度不够,搅渣时间不足等主要原因,制定了详细的对策措施, 并认真按计划实施,提高了63焊锡的一次浇铸合格率;2006年锡锭产品的外包装原来是用10#铁丝进行捆扎,捆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运输途中若被雨水淋湿导致生锈,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冶炼分公司“三人行QC小组”,针对锡锭包装从材料的选取和捆扎方式上进行改进,摸索,对塑钢带进行了粘接强度试验,采用全塑钢带打捆,并在捆扎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改善了产品包装、外观质量,提高了用户满意度。2008年锡锭浇铸从人工手动浇铸改为机械自动浇铸;工艺上新建了氧气站、煤气站。2009年澳斯麦特炉、烟化炉、沸腾炉运行了富氧熔炼焙烧;氧化锅、合锡锅、离心锅由原来烧煤升温改为煤气燃烧等新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在环保方面,也实现了节能减排。因此,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持续改进的保障。
综上所述,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精髓,是为了向本企业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过程的效果和效率的措施,改进是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戴明博士提出了PDCA循环的改进模式,朱兰博士将改进过程定义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改进才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一分钟提高执行力》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掁宇
[3]《中国质量》中国质量杂志社出版
作者简介:
蒋红莲(1970-),女,汉族,籍贯:云南建水县,职称:质量工程师,现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企业
改进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和或提高用于设计、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持续改进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一、持续改进的目的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最高管理者应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持续改进的活动。
二、持续改进的现状:
三鹿事件、毒胶囊事件让我们不难想到这些企业没有抓质量吗?它一定少不了质量管理系统,同时,还会有各种经质量部门认证的“合格”后颁发的一系列证书。那么,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是否有效运行?难道没有持续改进吗?……
目前许多企业多数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他们对持续改进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遇事处事,当出现不合格产品产生退货时,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对产品缺陷进行分析,售后服务也没有对服务过程进行反馈,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孤立运行。因此,对不符合问题原因的识别很关键,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输入,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持续改进的效果。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识别不符合的原因活动有多种,通常采用的一致改进的方法是:基于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合格,当然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导致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企业范围内理解并掌握这种一致的改进的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企业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持续改进的主动性不够
企业为满足“审核要求”而采取的一些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多数情况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面上,局限在针对审核中已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认为自己已达到了很好的水平,不是主动地“出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等着别人来查找问题,企业还能谈持续改进吗?
2.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任务分工的策划者和资源的分配者,领导的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使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企业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质量体系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只是因顾客的要求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其心态仅停留在为了拿到一张证书,那么,企业肯定会陷入两套体系的困境中。
3.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差
部分企业的体系文件操作性不强,作业文件更新滞后。有的企业无视设备更新、人员变化和顾客提出的新要求,认为作业文件可有可无,原来的作业文件不能够及时更新,仍按惯例操作,我行我素,出现问题,悔之莫及。
4.员工培训实践效果差
培训实践效果分三方面,一是为了完成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编制的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二是培训照本宣科,无实战效果,训而无用,不能将所学用于实践中,培训后,依然是“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是怎么干”三是培训对象脱层,不重视,如参加标准培训的管理层人员不参加,认为那是操作人员的事情,到实际生产中出现管理与操作不一致,面对问题说不清。
5.内审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在审核中,审核员对审核的内容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就认为企业的体系运行符合要求,不能够继续往下查;在现场审核,缺乏观察和思考,走马观花,往往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找不出问题的证据,最终不能发现问题所在。由于缺乏耐心和细致,为完成任务,勉强开具的不符合,既没有说服力又没有指导意义,由于审核水准下降,导致受审核方心生懈怠、厌烦情绪。
6.执行力度低,各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企业每年实施的内审活动、产品质量审核、以及工序质量审核等质量检查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企业由于内审人员水平有限再加上人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每次内审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开出几项不合格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也很严重。另一方面还存在下发的不符合项只是针对该问题整改,不注意全面的检查,举一反三,导致于下一次来审核,又发现重复问题发生。因此,整改后续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纠正、预防措施这一项改进工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对策
如何让持续改进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摆在所有已获证企业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迫切的问题。质量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如何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持续改进工作
持续改进的积极意义不是发现问题后被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是从追求卓越的角度,如何使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如何做得更好。有效的持续改进活动首先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改进活动、涉及到单一、局部或区域性、整体性等不同层面的改进,且能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升值空间。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 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就等于切断了企业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市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的管理和技术平台上以渐进的方式通过持续改进而逐步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或程度,把持续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新的高度。因此,决不应该把自身的管理和产品维持在原有水平上,必须全力推动持续改进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和产品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 一个企业要不断地追求卓越,关键不在于本身存在多少问题。而在于是否有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随时寻找自身的弱点和弱项,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一个企业无论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持续地实施改进,企业与过去相比就会更强。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促使企业进步的改进需求和机会,因为失去一次持续改进的机会,就会失去一次提高和完善企业管理的机会。
2.改变观念,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中去。因而,公司的质量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领导不但要积极参与质量体系建设,规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为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在工作方式上做到透明、务实、以身作则,为企业持续改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3.重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内部管理的变化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最初编制的一些支持性的管理文件的某些要求已不适宜,特别是加强第三层次的作业文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从引进新设备、人才、及新方法的探索,则企业的三层次文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优化每项质量活动的流程,不符合实际的操作逐一取消,使其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利于质量控制,不仅保证了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也能够提高全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意识。
4.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首先是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培训内容,采用多种新颖别致的培训方式,结合听、查、看、问,互动的方式引起员工的学习兴趣,利用图解、分析与讨论的方式,与学员实现沟通交流,加深了理解,实施培训有考核,真正达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是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注重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做到有的放矢,区分不同层次定好培训计划和培训讲义,管理层培训些什么,操作层培训什么。应有一定的区别和针对性,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5.提高内审员队伍的内审水平
众所周知。一批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准的进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初被认为是合格的内审员如果不追求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那么,他就很难满足时代发展和企业持续改进的要求。在内审过程中,内审员不仅仅是执行检察任务,不只是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更主要的是要如何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教会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等。因此,依靠外界培训、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践交流等途径来持续提高内审员的素质是成功内审的坚实基础。
6.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其内涵广泛,包罗各种学科、方法、思想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在≤一分钟提高执行力≥书中写到: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成长;构建执行力,从成功决策开始;导向执行力,制定合理的企业流程;贯彻执行力,要从领导者做起;推动执行力,发挥“激励”的效果;提升执行力,要拿起沟通的武器;促进执行力,倡导团队力量。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就应该做到推动持续改进的执行力度,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加大纠正、预防措施的监督力度,检查整改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整改不到位。
7.坚持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
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促进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参与,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云锡股份冶炼分公司2005年,针对63焊锡的一次浇铸合格率低度问题开展QC活动,通过生产过程中搅渣温度不够,搅渣时间不足等主要原因,制定了详细的对策措施, 并认真按计划实施,提高了63焊锡的一次浇铸合格率;2006年锡锭产品的外包装原来是用10#铁丝进行捆扎,捆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运输途中若被雨水淋湿导致生锈,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冶炼分公司“三人行QC小组”,针对锡锭包装从材料的选取和捆扎方式上进行改进,摸索,对塑钢带进行了粘接强度试验,采用全塑钢带打捆,并在捆扎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改善了产品包装、外观质量,提高了用户满意度。2008年锡锭浇铸从人工手动浇铸改为机械自动浇铸;工艺上新建了氧气站、煤气站。2009年澳斯麦特炉、烟化炉、沸腾炉运行了富氧熔炼焙烧;氧化锅、合锡锅、离心锅由原来烧煤升温改为煤气燃烧等新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在环保方面,也实现了节能减排。因此,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持续改进的保障。
综上所述,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精髓,是为了向本企业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过程的效果和效率的措施,改进是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戴明博士提出了PDCA循环的改进模式,朱兰博士将改进过程定义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改进才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一分钟提高执行力》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掁宇
[3]《中国质量》中国质量杂志社出版
作者简介:
蒋红莲(1970-),女,汉族,籍贯:云南建水县,职称:质量工程师,现从事质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