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名画中的马蹄声(上)

来源 :幼儿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欣赏古代的绘画,就像在观看历史文化的缩影,透过画面,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学和古代人的生活。我试图在浩如烟海的名畫中以“丝绸之路与名画中的马蹄声”为线索,分享一些美丽的中国图像。
  敦煌莫高窟初唐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大概是最早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乃至连接起地中海各国的通道,这条通道在古代被叫作“河西走廊”。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这一条河西走廊称为“丝绸之路”。敦煌就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和枢纽,“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玉门关和阳关往西走是古代的西域,再往西就是中亚、西亚。我讲述的故事多和这条丝绸之路有关。
  距今1600年前,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那时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人称“画祖”。相传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描绘曹植从京都洛阳回自己的封地,途经洛水下车歇息,在这儿发生了一段凄美的故事。曹植偶遇美丽的洛水女神,他们互相爱慕,却又因为人神殊途而不能结合,最后曹植只好目送洛神离开,没想到这次不期而遇转眼成了永诀。画中有好几匹马,顾恺之用粗细均匀、纤细流畅的线勾勒形象,线条如春蚕吐丝,后人称之为“春蚕吐丝描”。这种画法奠定了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元素——线条。直到今天,中国画最重要的语言仍然是线条,区别于西方古典绘画强调体积和色彩,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
  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时,兴建寺院、开凿洞窟之风日盛,北魏已经开凿了敦煌莫高窟。其中257窟《鹿王本生图》,九色鹿从水中救起了溺水者,溺水者跪在地上想要报答九色鹿。九色鹿说:“我只需要你别把看见我的事情说出去。”王后梦到九色鹿,想要得到九色鹿的皮毛做的大衣,落水者得知后就把遇到九色鹿的事汇报给了国王和王后,于是国王带兵围捕九色鹿,九色鹿委屈地向国王讲述了这个遭遇背叛的故事,得到国王的同情,国王因此下令禁止捕杀九色鹿。画中有很多起伏的远山,这些山像梳子一样整齐而坚硬地排列,人比山大,水也没有画出流动的感觉,是因为那个时代画家还没有真正掌握画山水的技法,这就是山水画中的“钿饰犀栉”。
  莫高窟西魏249窟《狩猎图》,有人骑着马投射标枪捕猎几只黄羊,还有骑士骑在腾起的马上,拉满弓射向身后的老虎,画面惊心动魄,富有运动感。山上画了一些树,但是这些树像什么?像巴掌,所以山水画中称这个为“伸臂布指”。画面里的山多是绿色的,还有一些山是蓝色的。蓝色的颜料在那时很少见,因为蓝色颜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敦煌的,它需要用蓝矿石碾成粉末与调和剂融合后才能使用,而且价格昂贵。


  历史发展到隋朝,中国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山水。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山峰有主峰,有次峰,还有连绵的远山,不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山,被整整齐齐地排列成锯齿状。中国绘画终于能表现出自然环境下视觉的远近关系,远处的景物低矮,近处的景物高大。人与山、人与树的比例关系符合人的视觉所见。山水变成了画面的主角,而在此之前,也有表现山水的绘画,但其中的山水不是主体,更多的只是充当背景,作为画中的人物故事的陪衬。有人猜测,隋朝天下统一,百姓安居乐业,大户人家盖园林的时候,会请画家绘制园林设计图,这促进了早期山水画的形成。
  我们仔细看,在湖边有人骑着马,沿着溪边要通过这座桥,才能进入院子。走在前面的骑马人即将过桥了,后面还有个骑士远远落在后面,但他还回头张望远处,原来远处的树下有另外一个院落,门口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正在看着这位骑士。骑着白马的男子正好也在看倚靠在门边的佳人,好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隋炀帝修大运河过于急功近利,劳民伤财,使得民间怨声载道,于是李家取而代之,建立了唐朝。李世民一生开疆拓土,将唐朝推向繁荣,开创了盛世。李世民有六匹心爱的骏马,曾跟随他征战并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去世以后,六匹马被刻成了浮雕放在陵墓前,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李世民宠爱自己的骏马,把马脖子上的鬃毛剪成了三瓣,所以被称为“三鬃马”。其中一匹叫“飒露紫”的马不幸中箭,大将丘行恭正在为受伤的马拔箭。另外一匹马叫“白蹄乌”,它的四条腿都腾空而起,正在飞速奔跑。
  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中,可以看见人们骑着马快速奔跑,但不是去征战,而是在做唐朝人喜爱的打马球运动。为了表现速度,画面右下角这匹马的四个马蹄同时腾空,与《昭陵六骏》中的“白蹄乌”形态如出一辙。


  唐太宗时代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玄奘法师被派往西天取经,在榆林窟中可以看见最早的关于《西游记》的壁画。《唐僧取经图》中玄奘法师自带光环,站在雨中朝拜,画面中已经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也跟着双手合十,身旁还有白龙马的形象。我们现在知道的猪八戒和沙和尚等人物是在宋朝以后才逐渐被加进去的。
  1280年前,敦煌还有一幅很漂亮的壁画,是《法华经变图·幻城喻品》,描绘了一个宗教的传说,在丝绸之路上的行人们走得很辛苦,当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因为一心向佛,佛就让沙漠幻化成了一座城市,叫“幻城”,人们可以在这个城市里得到休息和补给。后来的学者们考究得知,这幅壁画画的实际上就是沙漠中的绿洲。
  莫高窟唐代45窟《胡商遇盗图》,这些长着大胡子的西域商人,赶着驴、马,驮着货物到中原做生意,可是遇到了一帮强盗拦路,商人们只好把财宝、金钱扔在地上,以保全性命,后面的驴、马都吓呆了。我们今天看丝绸之路好像是一个传奇故事,可是当时它时时刻刻充满了战争、饥饿、猛兽、强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丝绸之路走一遭在古代是九死一生啊。   敦煌壁画影响了很多中原画家,约1250年前唐朝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韩幹,擅长画马,图中黄色的马被骑士勒紧了缰绳,马儿昂首嘶鸣了一声,停下脚步,因为它要等待它的伙伴,这一顾一盼之间,画面立刻生动活泼起来。
  敦煌莫高窟329窟也有相似的一幕,画的是悉达多太子夜半要离开皇城,但是城门已经关了,于是他骑马越过城墙。这个故事在宗教中被添加上神话的色彩,画中马蹄下面出现了四个大力士,托起马蹄,同时很多飞天神仙围绕着他,前方还有猛虎为他开道。夸张而巧妙地表现出悉达多太子骑马飞跃城墙的情景。
  还是在盛唐,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表现唐玄宗和杨玉环以及杨家姊妹们的浪漫生活是当时诗歌、绘画中流行的题材。唐代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杨贵妃姊妹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骑马游春的场景。人皆丰硕、马尚轻肥,那么问题来了,在九个人物中哪位是虢国夫人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八匹马中排摸出线索,图中最尊贵的马是两匹皇家用的“三鬃马”,马的胸前佩戴红缨,马鞍上绣有虎纹,暗示这是王侯专用的。其次,唐代的女性自信而开放,尤其贵族女性有女扮男装的现象,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身着男装骑着三鬃马的正是主角虢国夫人,而骑另一匹三鬃马的是她的妹妹韩国夫人。




  張萱成画四年之后,“安史之乱”发生了,画中骄奢享乐的丽人们和大唐天宝年间的春光一朝倾覆,唐玄宗只能带着他的仕女们和文武官员们逃难去四川。这一幕恰巧又被当时的画家李昭道记录下来了,即《明皇幸蜀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崇山峻岭、激流乱石之中,宫廷女子们戴着帷帽遮挡面容,穿着鲜艳的衣服和便于骑行的裤子。骆驼驮的东西最多,前面还有两个侍卫带路,累得东倒西歪。在侍卫前面,有一位穿着红衣服的骑士正襟危坐正准备过桥,他的马儿受到惊吓抬起了一只马蹄。他是谁呢?对,骑着三鬃马的男子就是玄宗皇帝。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势力迅速南退,北方政权被一些少数民族统治。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有一位大地主张议潮,组织农民起义军把吐蕃赶走了,重新夺回了河西走廊,这一幕在敦煌壁画中被记录下来。莫高窟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是中国最早的行军图。张议潮带领他的归义军凯旋归来,旌旗飘扬,士气高扬。中间还有八位舞者正在载歌载舞。


  唐朝末年陷入混乱局面,进入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时期。在南方的后梁,有很多官员们还骑马游春,赵喦的《八达游春图》,画中人物都围着中间绿衣服的骑士,因为他的马不小心踏了个坑,踉跄了一下,于是他奋力用鞭子拍马,要赶紧起来。周围的人都关切地看向他,只有跑在最前面的那位,还在埋头往前冲,浑然不觉后面出现了状况,画面非常生动。
  辽国的开国皇帝叫耶律阿保机,他的大儿子是耶律倍,骁勇善战并且热爱绘画。他带兵在外征战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急忙赶回都城时,王位已经被他的弟弟继承了,于是他带着亲信伙伴,伤心地离开了辽国,去南方投靠了后唐。在南方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并留下了这幅《获鹿图》。

其他文献
昕星河创意美术  这个活动以龙卷风为主题。龙卷风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是从积雨云中伸出的像漏斗一样的旋风,力量非常猛烈,有时只伸出一点点,有时会悬挂空中,有时候也会触及地面。它的中心风速非常高,气流的旋转力很强,甚至可能将地面的树、屋、人、动物等卷起,经过水面时可吸水上升形成水柱……龙卷风的范围虽小,但造成的灾情很严重。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发出惊叹声,一边惊叹龙卷风的速度,一边庆幸龙
期刊
山村的幼儿园普遍缺乏教学内容。许多山村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自己设计、自己实操的。而更普遍的做法是,教师在网上搜集幼儿教学视频,然后模仿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幼儿上课。对于山村的幼儿来说,如果他们不上山村幼儿园,就只能在山野里“放养”到6岁后直接上小学,3至6岁正值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年龄,我们想为山村的幼儿做点什么。  “童行学院山村幼教支持项目”是跨界幼儿美育实践者郝景芳发起创办的公益
期刊
在画室里,最有趣的事是给孩子们读绘本、讲故事,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绘本故事里,听得津津有味,跟着老师的阅读节奏,时而泪眼汪汪,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在美术活动中,我尝试以阅读绘本启发幼儿创作。针对3至4岁的幼儿,我会选择故事贴近日常生活、以图为主、画面鲜艳并充满童趣的绘本。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和读图,体会该绘本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故事变成眼前美丽的画面,阅读结束后,我会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期刊
“敦煌”,最早见于汉初张骞出使西域后的记载,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汉王朝在河西地区设置敦煌郡,敦煌进入休养生息、和平发展的时期。此时,佛教已从西域传入中国,在敦煌逐渐出现了寺院和佛经译场,充满了异域色彩。十六国以后战乱不息、生灵涂炭,残酷的社会现实为佛教传播发展提供土壤,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说对社会有极大的吸引力,也受到统治者倡导,于是兴建寺院、开凿洞窟之风日盛。  约
期刊
一、美育环境的打造  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美育很重要,什么样审美品质的东西出现在视线里,对塑造人的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和美的教育是由五感打开的,是在随时吸收的,不是课程化学习的状态,所以环境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因为环境呈现出什么形态,会相应影响在其中的人的状态。但现在儿童所处的审美环境不容乐观。  提升儿童审美的环境和体验,到底由
期刊
进入新美育时代的幼儿美育工作怎么做?2019年12月6日—12月7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幼儿美术》期刊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幼儿美育年会暨幼儿原创艺术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美美术馆隆重举行。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高世屹为活动致辞,副社长陈玉华为《幼儿美术》期刊第一批编委颁发聘书,《幼儿美术》期刊主编、此次活动内容策划张茜琳主持会议。  此屆年会的主题是“为美发声”,来自涉及幼儿美育
期刊
责编:谢沐  作者:熊亮江源黑咪陈元深等  责编篇  1.怎样的契机让您发现了这本优秀的童谣绘本书?  最初发现这本书,还是因为熊亮老师。得知熊亮老师和他的绘本国团队一起做了这样一本童谣书,很难不去多看两眼。书中很多首童谣都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不知不觉,也能跟着念唱起来。尤其是看到“绘本国”孩子们的插图时,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它们与众不同,它们是有特色的,值得被更多孩子看到。  2.《中國
期刊
编: 《蜗牛老师的幼儿园》这套书是你的毕业作品。当初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你怎么会想到创作这样的故事呢?  吕:毕业设计的时候,我准备了好几个故事,但是到了要汇报自己的选题那天,我在上午临时想到了蜗牛老师的故事,就匆匆加了进去,下午拿给老师讲,心里特别没有底气。结果老师竟然建议我做这个选题。第一次,我只画了《放学了》,老师又建议我再多画两个故事,变成系列作品,于是就有了《捉迷藏》和《大扫除》。这三本书
期刊
剪纸是一种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接触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剪纸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较为常见,但限于剪刀的危险性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剪纸活动会有一些阻力。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剪刀太危险,小班幼儿尚未具备使用剪刀的能力,因此多忽视和拒绝组织小班幼儿参与剪纸活动。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
期刊
绘本是一个很大“碗”,能装下世间的千姿百态,最终看到的是一本可以“亲近”的书,春风化雨式地传递爱的信息。好的绘本里会包含着深刻的哲思,深厚的大情怀,对社会和生活本质的唤起正是每个身处浮躁社会中焦虑喘息的人们所需要的氧气。尽管今天绘本越来越受追捧,我们仍然要强调:慢一点!放慢脚步,给绘本多一些时间。绘本艺术终究是“人的艺术”,一个作者的成长远比一本书的诞生难上百倍。我庆幸我们承担的是培养作者这个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