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治校 成就自我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y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国翔校长对于职业教育本质具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本文透视了其“人文治校”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其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实干兴校,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学校、成就自我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叙事报告;张国翔;教育人生;人文治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8-0064-04
  [人物档案]张国翔,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昆山学院、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昆山二中专)校长,江苏省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高级教师。先后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校长等称号,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任职中,昆山学院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基层电大,昆山二中专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管理等研究,先后担任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主持人,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和管理论文近20篇,参编省编教材《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并主编两书的配套教学光盘,出版著作《走近寻常百姓》和《品耕谭》。
  一、从困惑到解惑:试问职业教育的路在何方
  张国翔,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江苏省昆山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办公室主任,昆山市正仪中学校长兼书记,昆山市第一中学校长兼书记。2003年3月,调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昆山学院、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从普通中学到职业学校,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次“意外”的调动,但对于张国翔来说,似乎只是一次正常的升迁。从他的人生履历可以看出,“四十而不惑”的他年富力强,正值人生的壮年时期,他一直在往上坡走,走向人生的高处,走向人生的辉煌。然而,这又是一次“意外”的组织调动,20年普通教育的影响已深入心髓,对于没有任何职教教学经历和管理经验的他,这无疑是一次人生新的挑战。对于普教和高考成竹在胸的他,面对职业教育显然没有多少底气。
  当时的昆山二中专(原职二中)易地新建恰好10年,与电大合并办学已有6年多,学校已稳步度过了两校合并的“磨合期”,今后怎么持续稳定发展,打出品牌,创造特色,是摆在张国翔等学校领导面前的现实问题。但是,进入新世纪的头几年,校长更换频繁,算下来,张国翔已经是第三任校长了。当时教师们心头最多的疑问是这任校长什么时候调任高升?
  然而,新上任的他想的并非是教师们关心的问题,也不是着急点燃“三把火”。他需要了解和熟悉职业学校的一切,从行政领导到师资管理,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执行,从师资素质到生源情况……以便更快地融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
  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是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设计师”;校长的思路有多远、思想有多深、思维有多新,关系着学校的发展远景。[1]进入新世纪,国家召开了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江苏的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昆山职二中来讲,学校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然而,此时职二中似乎处在一个茫然的发展期,已经通过省级职教中心的验收,招生情况多年保持增长,招生总数已经达到7000多人(包括高职高专和业余成人学历教育),解决了很多中考、高考“失败者”的读书问题,但却没有赢得同普通中学一样的响当当的社会声誉、社会评价和社会支持。一方面,学校规模不断壮大,教育资源紧张;另一方面,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从行政领导到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管理压力大,疲于应付,管理的着力点是“不要出事”,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人文修养,已经无暇顾及了。面对困难,对于初涉陌生的职教领域的张国翔来说,不免感到困惑和疑虑,但他只能前行,因为他是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陶行知先生曾形象地把校长比作是学校的“灵魂”,面对学校的现状,他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创新的智慧,果断的决策,需要团结班子成员、全体行政人员和广大师生共同来释疑解惑,寻找学校事业新的发展之路。
  二、从破题到立题:寻找职业教育的本真之路
  “普通中学以升学为目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功利。”高考看升学率,职教看就业率,这是张国翔对于职教和普教区别比较的最初认识。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劳动者的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率高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成绩的两个重要指标。事实上,在张国翔调任之初,昆山职二中正值招生高峰期,招生和就业形势都不错。然而,学校为什么会陷入办学的茫然和困境中呢?
  如何破解这样的疑难杂症?张国翔认为,招生人数的增长只是办学规模的外延式扩张,而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除了技能水平和就业率,职业学校能否提供给学生什么特殊的东西来吸引学生、吸引家长?
  职业学校招来的学生是中考、高考的“落榜生”,学习基础薄弱,缺少自信,不少学生还有很多不良习惯。在张国翔看来,这样的学生,并不代表素质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爱学习,但他们爱活动,活动能力强,这就是他们身上的优势所在。问题在于学校和教师有没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多数职业学校常常是偏重管理而疏于引导,满足于“不出事”,教授基本的职业常识和技能,以顺利就业为基本目标,学生毕业了,好像万事大吉。张国翔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学生的成才成功不应该仅局限于专业特长上。专业发展是“岗位性”的,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而社会发展是综合性的,可以给学生创造更有意义的工作机会。学生作为办学的“产品”,固然可以像工厂一样,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但受过母校——南京师范大学深厚人文精神熏陶的张国翔认为,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就业率是“标”,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才是“本”,考察职业学校除了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两个标准外,更应该考察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才能促进职校学生及职业教育的双重发展。职业教育的本真之路,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关注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张国翔认为,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不仅体现在使教育者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素质,更体现在使其凭借这种能力和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思想很“前卫”,很有大局观,他着眼的不只是学校层面的培养人的目标,而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后劲,关注学生入职后的前途,关注学生为社会、为国家所可能作的贡献。   三、从经心到经营:让人文精神播撒校园内外
  优秀的职业学校校长是综合素质及能力非常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他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健康的身心品质、明确的岗位职责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等,除此,作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他应该具有前瞻的眼光、强烈的创新意识。职业学校要发展,思想引领是关键。学校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用理念引导管理,用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怎样让处在茫然发展期的昆山二中专办出特色?张国翔认为,鲜明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是办好学校的灵魂。他带领一班人,根据对昆山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学校自身发展情况所进行的深度调查和认真分析,紧紧围绕为社会输送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开拓奋进,形成了“文化育人、人文治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2]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李希贵对教育的真切理解。对此,张国翔感受至深。担任昆山二中专校长10年来,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推动,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用12字来概括:用心思考,苦心经营,不遗余力。他在学校教职工大会、行政例会等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多次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职业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人文治校的办学理念,营造文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用人文的力量和精神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2011年初,学校还申报了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以昆山二中专为例”,分管德育的校长任课题主持人,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已于2012年底结题,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可以说,正是张国翔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在意用心,他才会刻意倡导,努力经营有特色有品味位校园文化。
  “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治校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适合学校的才是最好的。“人文治校”不是一句空话,校园文化的经营必须着眼于学生实际和所处环境。张国翔清醒地看到,昆山二中专的学生虽然是中考、高考的“淘汰者”,但他们绝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他们不爱学习,但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有无穷的精力,需要释放。对于这些学生,文化成绩的要求可以放低点,正常学习之余,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学校要为他们搭建一个舞台,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这几年,在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管理中,昆山二中专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确立学生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的亮点是社团活动和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周周演”、女子管乐团和打击乐团更是创出了品牌,在整个昆山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校把学生社团建设摆在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搭建活动舞台,鼓励活动创新,使得学生社团发展十分迅速。星雨文学社、志愿者服务大队、女子管乐团、“翼之灵”舞蹈团、FIRE健身操队、女子打击乐队、快乐英语社……现有校级社团10个,系级社团20个,涵盖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4大类,这些社团组除星雨文学社、志愿者服务大队分别成立于1995年和2001年外,大多数是在张国翔担任校长的近十年里成立的。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2800多人,其中参与社团活动的有2400多人,占比85%左右,基本上让学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几乎覆盖了全部在校学生。这样的“数据”让张国翔感到满意,因为他的治校理念得到了实践,也结出了硕果。
  “校园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2003年起开始举行,开始是每个班级轮流在学校南广场演出,随着“周周演”活动影响的扩大,2005年专门自筹经费搭建了舞台,2007年初成立“周周演”工作小组,2009年更换新的音响和舞台,为“周周演”提供了软硬件保障。“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可以说“周周演”是张国翔一手推动的,是他调任二中专后实行“人文治校”的大手笔。资金保障、人力支持、时间保证和政策推动是“周周演”成功的主要因素。一项活动,坚持10多年而不被淘汰,着实不易。“周周演”的舞台挖掘培养了一大批校园演艺人才,这些学生的精彩表现又使“周周演”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墙里开花墙内香墙外也香,这是张国翔最想见到的最好效果。
  女子管乐团和女子打击乐队分别成立于2005年和2007年,这两个社团是“烧钱的主”,添置乐器设备、邀请专职教师来校训练、置办服装道具、外出演出租借车辆场地等,近三年每年投入不少于40万元。但张国翔不心痛,舍得花这笔钱,他的想法是要做就要做出品牌来。对此他表示,如果说“周周演”是广泛的群众性文艺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那么管乐团和打击乐队就是校园文化中的精品,不是一般的唱唱跳跳,而是要拓宽学生的眼界,打造“阳春白雪”般的高品质。现在这两个社团在校内外名头很响,不说在地方或系统内表演获奖,就是在全国也是屡次拿奖,如2008年女子打击乐队获第三届全国鼓艺大赛金奖、2010年获上海国际艺术节之“上钢浦东杯”长三角地区鼓艺大赛银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行进组金奖等。
  把校园文化当成品牌来经营,把校园文化经营成为品牌,让社会对职业教育多一份认同感,让学生对职业教育多一点自信心,张国翔可谓“用心良苦”。捷报频传让张国翔感到欣慰,同时也坚定了他坚持“人文治校”办学理念的信心和决心。
  四、从成才到成功: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这几年,校园文化建设成绩喜人。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了昆山市青年志愿者活动优秀组织奖、昆山市青年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获得昆山团市委“校园文化社区行、动感青春企业行”特别贡献奖;连续5年获昆山市教育局志愿者工作专项奖、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奖等。校舞蹈队、女子乐团参加各级比赛获多项荣誉。5年来共获得昆山市级比赛一等奖4次,苏州市特等奖1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江苏省特等奖1次、一等奖5次;国家级奖项金奖3次、银奖2次、一等奖4次,并荣获2010年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决赛组织奖。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荣誉纷至沓来,却不是一日之功。学校收获了荣誉,学生收获了成长,这一切源于张国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方位营造文化育人氛围的结果。学生的成才和成长是有目共睹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更多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找回学生失去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团体项目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际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内心世界。有一次省市专家组来校进行专业建设验收,中午临时安排了一场文艺表演活动。学生在台上的表演,不怯场,很自信,很放松,能力很强,专家们很是满意,反响和评价很好。“拉出来就行”,说明我们的学生真正成长了,他们或许不是学习的佼佼者,但他们也是生活的成功者。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组织能力,增强了交往能力。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自豪,张国翔的努力和执著终有所获。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张国翔的“人文治校”理念得到了全体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响应。校园文化活动除学生外,分管德育的校长、学工处负责人、团委书记、各系主任和科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等都积极参与,共同组织、相互协助,从而使全员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锻炼出一支综合素质高、能干事干成事的育人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成就教师、成就校长、成就学校。10年来,一批批学生走进学校,一批批人才又走出学校。昆山二中专随着招生形势的变化,招生规模不升反降,但学校办学影响不降反升,办学实力和声誉得到社会公认,学校先后获得前文所述多项殊荣,张国翔也渐渐成长为江苏省职教界一颗闪耀的明星和颇有影响力的名校长。
  参考文献:
  [1]庄西真﹒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成长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既指学生的成长,也应包括教师的发展。在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建构有价值的自我时,教师自身也应该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与和谐。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一系列非教育因素而产生的职业成长“高原现象”,教师主体与学校管理者应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以帮助职业院校教师尽快跨越成长中的“高原”,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摘要:“两课”评比由教案、现场说课和答辩三部分组成,教案和现场说课两部分要求明确,准备时间充裕,便于借助外援力量,因而参评教师易于把握。答辩由于内容涉猎广泛,准备的针对性较差而现场气氛紧张,需要回答的问题较多而时间有限,教师要独立思考判断并单独完成任务,因而教师难于把握。本文分析了答辩的特点,概括了答辩问题,对问题的回答作了建议,介绍了答辩的礼仪和技巧,强调了答辩的可备性和教研的重要性。旨在为教师
学生需要什么智慧?就是在懂得知识的前提下,会自觉地利用学过的已成为自己的知识或者已自发成为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  科学课上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可以交给学生什么?教给的是知识,交给的是能力。知识传授当然重要,可是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似乎更为重要。所以我觉得,方法的授予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降落伞》是典型的动手做的课型。综合考量学生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对比实
摘要:基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2.5 0.5”学制分段改革背景,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双向共推、三轴联动、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团队、核心课程与校本教材、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技能竞赛、人才培养质量等的建设和提升。  关键词:“2.5 0.5”学制分段改革;“双向共推、三轴联动、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一场名师培养对象观摩课活动。在“匀速直线运动”教学中,执教者整体构思精巧,师生双边互动踊跃。然而对“数据处理”这一环节的处理却欠妥。现谈谈我的一孔之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数据处理”是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发现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体现知识生成过程,有时还孕育着新发现。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然而许多教师常常不愿沉下心来,引导学生做“去伪存真”的仔细探究,而
摘要:创造力既是国家综合竞争力也是国民素质的核心构成,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动力和源泉。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中的童话则对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的语文课程在课程观念、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损害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多种现象。文章以想象力为视域、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入手,对童话选编的主题、类型的合理性进行教育反思,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  关键
摘要:在素养教育理念下,我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注重构建生命课程、生活课程和生长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关键词:“三生”课程;校本课程;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各校都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逐渐走进一线的教师的视野中。我校在素养教育理念下,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
不管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描写植物的文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大类。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九册的《黄山奇松》、第十一册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等等。从写作顺序上看,无外乎枝、叶、干等等,看似简单,其意深远。法国著名哲学家、诗人巴什拉曾说过:“一棵树远不止是一棵树。”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常常会豁然开朗,因为课本中的这些“树”远不止一棵棵大树。  一、写树,其实都是写“我”
摘要: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呈现为适应—成长期、高原—超越期、反思—成熟期等几个时期。参赛选手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适时有效的心理调适呈正相关。科学的训练和适时的心理调适是促进参赛选手心理发展重要手段。可根据预防性、发展性、因材施教原则,加强人文关怀,有效促进选手的集体认同;开展心理辅导,科学解决选手的心理困惑;重视赛后总结,积极促进选手的能力生成。  关键词:职业
摘要:区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于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服务社区终身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办学中的主导地位,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构建了“三方合作,做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区属或县属高职院校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区属;高职院校;三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