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镜”,认识自我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封面图为宋代画家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在国外颠沛流离19年,辗转多个诸侯国。重耳在流亡过程中经忧患与安乐双重历练,意志也曾动摇消磨,但在赵衰、狐偃、介子推等良臣的不断提醒与支持下,终于克服自身弱点,找准时机,62岁时回国即位。成为晋君后,他纳谏如流,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有自知自省之心固然可贵,但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尤其对于自我的缺陷,更容易因为“身在此山中”而忽略甚至美化。因此,主动听取不同的声音,主动接纳刺耳的意见,十分必要。“蔽天之明者,云雾也;蔽人之明者,私欲佞说也。”衣冠上的尘土,可通过明镜的映照发现,然后拍落;心灵上的积垢,则要借助他人的良言醒觉,然后剔除。
  关于自我的认知局限,“常人有之,蔽一心也;人君有之,蔽天下也”,越是处在关键位置,越是掌握核心资源,越是已取得优异成就,越不能远离“明镜”“良言”。据此,本期选入了一些与“自省”“言路”有关的名段名句,展现“蔽塞耳目”之祸与“虚己纳言”之福,希望读者读过本期,能够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绰号以形容外在形貌的为多,个人禀性为人熟知,再形诸绰号的,并不多见,具体到帝王,这样的绰号就更少了。  奈何帝  南陈偏安江南一隅,国力衰弱,相形之下,北方的隋朝,新兴伊始,士气正旺,对江南虎视眈眈。面对此情此景,后主陈叔宝不是想办法挽回陈朝的颓势,却破罐子破摔,选择了自暴自弃,每日里沉湎于醇酒妇人之中,以此麻痹自己。相传,陈后主专宠贵妃张丽华,每次到沈皇后房中,只是礼节性地问候一下就走,从不留宿
期刊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向干部讲话,告诫干部子女应该好好学习,奋发有为,不要学“八旗子弟”,游手好闲,沉沦下去。周恩来同志关于“莫学‘八旗子弟’”的告诫,素为许许多多的人所熟知和折服。  “八旗子弟”是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
期刊
高官,在很多人心里,他们位高权重,他们遥不可及,他们的成长经历、从政作风、个人魅力、乃至个人情感都充满神秘。本书精选了资深记者涵子对三十余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采访,披露了作者未曾公开的采访手记,带领读者走入这个神秘群体,辅以成功之道的精彩评点,深层还原并独家揭示了每个高官人物的从政密码,精彩解读了高官的从政智慧。
期刊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①,不相能②,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③。”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④,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注释】  ① 牙将:副将。  ② 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③ 贷:宽恕。  ④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大意】  起初,郭
期刊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作者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梳理。可以说此书集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是一本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生活智慧的百科全书。
期刊
从晚清到20世纪初,中国一直处在历史转型的大时代之中。作为大变革重要推动者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考、探索、挣扎乃至迷路,始终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话题。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尽管由于冷战的结束在国外已不再是热点,但在国内,一个世纪前知识分子前辈的心灵依然与我们息息相通,无论是人文学者,还是知识大众,都希望从前人的经验与谬误中获取历史的智慧,照亮中国未来的发展——无论是社会政治之路,还是内在心灵旅程。
期刊
本书汇集了作者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会关怀”和“老庄的人文思想”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此书文笔优美,妙语连珠,见解卓绝,深入浅出,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力作。
期刊
该书依时间顺序,补以专题论析,以华美流畅的文字全面、系统、深入地评述了梁启超一生政治活动的是非功过以及他在思想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开风气之先的崇高地位,展示了中国近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嬗变过程中一个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大师级学者对祖国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特别是对真理的不倦追求。
期刊
中国古代的清官廉吏犹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廉迹彰于一朝,盛名传于千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譬如他们的置业观就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贪官污吏截然相反,清官廉吏不为子孙积金蓄玉、置办田园、购买豪宅,轻物质财富,重精神财富,注重对子孙的道德培养,秉承“以诗书传家”“以清白遗子孙”的置业观。中国古代清官廉吏为什么会形成如此高尚的置业观,其思想根源何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
期刊
讲求实效的务实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蒙以养正赋》中写道:“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说的就是讲求实效、抛却浮华的道理。  范仲淹任陈州通判期间,恰逢朝廷大兴土木,要建造太一宫和洪福院两座道观,并为此在陕西大肆征收木材。见此情景,范仲淹当即向朝廷建言:“京城的两座道观昭应宫与寿宁宫在不久前刚被烧毁,现在又大兴土木,枉费百姓财产,这样既不顺乎人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