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院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根据科学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而设置的学科类别。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都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80年代以来国家共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调整工作。[1]随着专业改革和高校扩展政策的实行,学校招生专业也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外语类院校也不例外。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传统外语类院校都开设了理工科类本科专业。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学校200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目前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理工科本科专业。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类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理工科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理工科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1)毕业生人数
  表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五年理工科毕业生人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200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第一届的规模是117名学生。十年间,该校理工科专业已从原来的一个专业发展成目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四个专业,招生人数也从2001级的117人到最高峰期的390人。从上表也可以发现,该校近五年来的毕业生规模也是稳步上升的。
  (2)毕业生主要流向地域
  表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届理工科毕业生流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届理工科类347名毕业生实现了100%的最终就业率。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继续深造,无论是国内升学还是出国读研的比例较少,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走向社会,开始第一份职业。在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省内就业的有86.9%,这与该校地处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广东生源居多有关,也与广东省经济较发达,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不无关系。而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广东省内两大最为发达的城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就业的毕业生占72.2%。
  (3)毕业生主要流向行业
  表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届理工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从表3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届理工科类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四大银行为主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该校理工科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其次,随着公务员的选拔越来越严格、也是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原因学生能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比例较低;第三,学校、科研单位等事业单位也是该类学生的理想选择,但这类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一般为硕士或博士,导致毕业后能直接进入这些事业单位的机会相对较小;第四,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这与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国家、学校在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较为薄弱等因素分不开。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二、外语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就业优劣势比较
  纵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不难看出外语类院校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
  传统的理工科类院校学生多半重技术轻人文,许多人狭隘地认为理工科学生只能做工程师。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理工科专业在充分保持发扬其技术优势的前提下,通过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走出一条充满特色的发展之路,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知识的一流领导人才;能用技术手段解决社会系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促进知识产业化的高新产业企业家;具备广博知识,精深研究能力的科研人才;具备终身再教育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2]在外语类院校中的理工科学生深受人文学术氛围影响,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人文活动,和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交流较多,因此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心胸更为开阔,技能较严谨追求科学技术的学习,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还具备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沟通能力较强,外语水平也较高,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2)就业范围较广
  传统的外语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文科、语言类的优势学科,大部分院校会以双学位、辅修、选秀等方式,为校内的理工科学生提供较强的人文学习氛围和文科知识储备。考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理工科毕业生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理工科毕业生找到了外经贸类、管理类、文秘类的工作。另外,由于外语类院校的语言氛围好,校内理工科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因此毕业生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部分毕业生凭借自身外语优势找到语言类工作,或者是从事技术类但需要一定语言特长的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2.劣势
  (1)专业设置不够成熟
  全国外语类院校开设理工科专业的历史不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北京语言大学首次成立了计算机系,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科专业开设之初不免存在与其他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设置趋同、缺乏特色的弊端;另外,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是否科学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外语院校的理工科专业定位是否科学仍需要实践的证明;第三,外语类院校中开设理工科专业,需要大量的经费、师资的投入,部分学校因条件的限制在实验室建设上的投入还不够,在学习条件上与传统理工科院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自信心不足
  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大一部分是先选择学校,再因分数的限制而选择了理工科专业的。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2001年至2006年间招收的理工科学生60%以上是报考其他文科专业调剂过来的文科考生。这些学生理工科基础差,甚至是厌恶理工类科目,专业思想不稳定。即使是理工科底子比较好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觉得自己在外语类院校学习理工科比不上其他传统理工类院校的专业,或是觉得自己的外语比不上校内外语类学生的水平而缺乏自信心。外语类院校理工科学生的这种“二等公民”心态较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规划,也造成了他们就业过程中的迷惘。
  (3)泛而不专,专业发展后劲不足
  外语类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二等公民”心态产生的“危机感”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非常“勤奋”,他们大都积极报读选修、辅修、甚至是双学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时下热门的日语、经贸、金融等课程。然而,大学四年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很难兼顾主、副专业,“泛而不专”是必然的。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是抱怨学生在笔试、面试中表现突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场表现,也必然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走向。
  (4)就业渠道不畅
  传统外语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对理工科类专业特点、行业动态、职业发展了解有限,很难更科学、系统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另外,学校在定期自主开办或联合举办各种校园招聘会上引进的用人单位多数以专门招聘外语外贸类人才为主,真正能够提供给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再次,社会上多数知道招聘外语外贸类人才到外语类院校,不知道或不信任外语类院校设置的理工科专业。这些都对外语类院校内理工科毕业生获取就业资讯造成困扰。
  三、解决外语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1.加强专业建设,凸显专业特色
  教育部2010年5月14日发布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强调:“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这既是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举措,更是明确要求高等学校通过专业建设及结构优化使专业人才结构得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外语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建设首先从理念出发,应坚持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出发,结合学院传统学科优势,形成“专业+外语”的专业特色,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生。其次,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加强专业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依托[3],从建设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配套设施等方面着手,为培养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石。
  2.发挥文理优势,提高综合素质
  “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统一,要求一个现代的大学生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既会做学问,更会做人,这是时代的基本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应当追求的教育理念。”[4]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更应该在有利的条件下历练科学素养,做到“业有专攻”;又要充分利用外语类院校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通过高水平的人文讲座和课程,拓宽视野、开拓思维,从而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
  3.强化就业指导,优化生涯规划
  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相对是比较新兴的专业。对于这类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简单套用以往的经验,更应该加强对新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学习,拓展视野[5]。高校一般设立了全校性的就业指导机构统筹全校性的就业指导、就业宣传、推荐就业等工作。学校应从全局考虑,加强新兴的理工科专业的市场调研,更大力度地宣传理工科专业,引进相关用人单位。高校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辅导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水平高低对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科专业辅导员应尽量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应积极主动地了解理工科专业特点、就业前景、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合适的求职企业对象等等;应更密切联系该专业校友资源,掌握最新、最贴切的市场信息,才有可能更科学地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优化生涯规划方案。
  4.改革就业宣传,搭建就业渠道
  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宣传和推广,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6]对外语类院校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宣传,除了利用传统的就业宣传途径外,应加强与专业对口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逐步建设长期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壮大的就业基地;应主动关注理工科院校的就业信息网络,把有用人需要的单位信息及时传达到学生;应建设校友资源库,充分利用本专业校友的“传、帮、带”力量推动就业;应考虑建设独立域名的就业网站,并朝着长远有效的方向妥善经营。
  5.开展创业教育,实现灵活就业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怎样创业[7]。在外语类院校的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期望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或一毕业就能马上进行创业,而是在学校期间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开拓的意识,训练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能更系统地考虑自己的职业。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和学术竞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实训、实习、交流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认识,可以通过校友交流、生涯人物访谈等增强学生的人际圈,从而为学生更灵活、科学地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曹振国,陈永,凌翔,靳文强.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J].职业,2009,2:19-20.
  [2]陈少华.理工科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索[J].高教研究,2003,2:60-62.
  [3]王瑛,喻道安.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新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0,9:28-30.
  [4]曹振国,陈永,凌翔,靳文强.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J].职业,2009,2:19-20.
  [5]桂肖敏.对新增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3):36-38.
  [6]张德宜.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策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95-97.
  [7]李虹,王星敏.高校实践背景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实践技术与管理,2010,27(10):128-131.
  
  作者简介:
  刘丽玉(1978—),女,广东揭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德育、比较文化等。
  汤程荣(1982—),男,湖南浏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德育等。
  
其他文献
【摘要】侯孝贤于1989年执导上映的电影《悲情城市》反映了台湾光复初期,特别是“二二八”事件下的台湾人所要面对的种种社会变化和矛盾,电影深刻地体现了在特点的社会背景下,在大陆接管后,台湾人的不满、抗争到最后的沉默,表现了台湾光复初期大陆与台湾的社会冲突。  【关键词】台湾光复;侯孝贤;台湾人    1989年,由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执导的电影《悲情城市》发行上映,这部以台湾“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电影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部分乡镇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达镇,但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使经济发达镇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力小、功能弱、效率低的艰难境地,严重制约了经济发达镇自身的建设、发展和管理。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革和完善乡镇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改革;趋势    魏庄镇位于河南省长垣县
期刊
【摘要】本文中作者通过对CCTV-7军事频道的传播策略分析后认为,电视军事节目传播一定要注重受众定位,回归大众传播,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中国军事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军事新闻传播;大众传播;受众;电视军事节目    CCTV-7的军事节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递国防信息和解释国防政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电视这一具有不可替代优势的大众传播媒体实施中国舆论战略。就目前CCTV-7军事节目现状我们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自主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一)联系生活,创设导入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
期刊
【摘要】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通向成功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的分析,突出介绍了英语学习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途径,为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大学英语学习;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最早是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
期刊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28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期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了高校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就业工作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就业现状;多元化;全方位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
期刊
【摘要】随着就业问题的突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个体生涯发展指导理论,偏重就业,指导内容肤浅,形式单一,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职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和政府、社会形成互动,应该从转变指导思路,以人为本,侧重职业生涯指导,使职业和人才匹配,加强指导的总体规划,包括内容时间形式等,和与社会企业形成就业网络等入手,有效提高就业指导能效。  【关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知识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知识的专业壁垒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深厚,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当前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于是发展新型教师培训势在必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录播系统;受训教师;教师培训    一、教师培训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课改已经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国家已经颁布、制定了课程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校园中案件频发,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我们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据2004年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年统计,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