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德伯家的苔丝》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故事中的女主角苔丝,则成为哈代塑造的不朽的悲剧形象。本文借助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从苔丝的悲剧成因、悲剧冲突以及悲剧结局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深入探析苔丝形象的悲剧性。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理论;苔丝的悲剧形象
作者简介:欧海荣,女,汉族,硕士,湘潭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引言:
英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文学巨匠。作为哈代著名长篇小说之一的《德伯家的苔丝》,一经问世,便因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巨大的轰动,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并赢得众多读者。在这部小说中,哈代以大胆惊人的现实主义笔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少女苔丝在经历失身以后从自我鄙视、接受妥协到勇敢追求爱情、奋起反抗,最终仍旧未能被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所接受的悲剧形象。无论是小说的最后苔丝在杀死亚历克后平静的等待着惩罚的来临;还是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这都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社会道德的强烈控诉。本文借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结合文本对苔丝的悲剧形象进行细致的剖析和阐释。
一、苔丝的悲剧成因
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苔丝一家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盛行致使许多小农经济解体从而使得农民破产。苔丝在替父赶马的过程中意外弄死了家中唯一的宝贝马“王子”。本身善良加上“王子”因自己而死的内疚,苔丝答应母亲抛下自尊去认亲,这才遇到了纨绔子弟阿力克·德伯,并导致失身。随后遇到安吉尔,在安吉尔的强烈求婚下,苔丝以为自己还可以幸福,虽然内心极其矛盾,最终还是因为太爱安吉尔而答应跟他结婚。但是,幸福生活并没有由此开始,在新婚当夜,夫妻俩互相忏悔坦白。苔丝听完安吉尔的忏悔之后很快便原谅了他,她天真地以为安吉尔有跟自己相同的遭遇就能够更好的原谅自己,但是她错了,在当时的那种虚伪的社会道德之下,她作为一个女性,远没有让男性感同身受的资格。如果说 “以阿力克为代表的社会暴力给苔丝带来了巨大的肉体伤害,那么以安吉尔为代表的虚伪的社会道德以及传统势力给苔丝带来的却是更为可怕的精神摧残。”[1]苔丝性格的软弱和妥协性也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苔丝出身于农民阶层,根深蒂固的旧道德使得她在反抗传统道德的时候表现出软弱的一面。无论是初遇阿力克时她态度的摇摆不定而导致的失身,还是失身后安吉尔向她求婚所表现出来的犹疑不绝,都是导致她悲剧的根源。失身后的强烈自卑、内疚和犯罪感,使她对安吉尔的求婚一再拒绝,她认为自己是“一个闯入圣洁者殿堂的罪人”[2]她与安吉尔的相爱带给她的痛苦和不安远大于欢乐。父亲死后,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苔丝同意做阿力克的情人,这就意味着她再次向传统恶势力妥协。
二、苔丝的悲剧冲突
根据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冲突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单纯的物理的或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种是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第三种是由心灵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这三种冲突在苔丝身上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首先,赶马时“王子”意外而死,这是一种天灾,谁也预料不到的。但正是这样一种由自然原因造成的冲突使得苔丝不得不放下尊严去认亲,以至于遇到恶棍阿力克并失身于他。其次,苔丝出生在处于最底层的农民阶级,这种出身她是无法选择的,她为了家人不得不去认亲从而认识阿力克。而阿力克,一个浪荡子,在遇到淳朴美丽的苔丝之后,未能控制住自己的主观情欲,对苔丝施暴,导致最后死于苔丝之手。最后,遇见安吉尔,苔丝与之相爱并以为自己能够获得幸福。正如黑格尔所说“行动本身并不引起冲突,但是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系和情境,它就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3]苔丝与安吉尔相爱这件事本身并不引起冲突,但是在安吉尔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这就使得他不可能接受失身的苔丝,从而导致冲突,酿成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也正好能说明这一点,就罗密欧和朱丽叶相爱这一点来看,事情本身并不破壞什么,但正是隐藏在这种爱情背后的家族世仇,决定了他们的心灵必然会造成分裂,爱情双方必然陷入冲突。”[4]
三、苔丝的悲剧结局
悲剧结局,也就是悲剧冲突的和解。依据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悲剧冲突的和解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冲突双方两败俱伤甚至均遭毁灭的途径达到和解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冲突的某一方认识到自己的片面性,实行退让,撤回原先的那种要求,并与对方和解。”很显然,《德伯家的苔丝》中最后的结局是第一种,冲突双方两败俱伤。故事的最后,安吉尔归来,苔丝发现自己再度被阿力克所欺骗时,新仇旧恨以及渴望与安吉尔在一起的心,终于激起了苔丝的怒火,杀死了阿力克。而苔丝自己也毫无畏惧的走向刑场,从容赴死。安吉尔的结局也可想而知,他将一生都生活在对苔丝的内疚以及悔恨中。冲突三方以全部毁灭的形式得到了和解,苔丝的痛苦也随着三人的结局而烟消云散。
注释:
[1]陈艳玲, 冯子函.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34-35.
[2]哈代.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程梦辉. 西方悲剧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参考文献:
[1]程梦辉. 西方悲剧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哈代.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济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理论;苔丝的悲剧形象
作者简介:欧海荣,女,汉族,硕士,湘潭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引言:
英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文学巨匠。作为哈代著名长篇小说之一的《德伯家的苔丝》,一经问世,便因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巨大的轰动,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并赢得众多读者。在这部小说中,哈代以大胆惊人的现实主义笔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少女苔丝在经历失身以后从自我鄙视、接受妥协到勇敢追求爱情、奋起反抗,最终仍旧未能被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所接受的悲剧形象。无论是小说的最后苔丝在杀死亚历克后平静的等待着惩罚的来临;还是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这都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社会道德的强烈控诉。本文借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结合文本对苔丝的悲剧形象进行细致的剖析和阐释。
一、苔丝的悲剧成因
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苔丝一家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盛行致使许多小农经济解体从而使得农民破产。苔丝在替父赶马的过程中意外弄死了家中唯一的宝贝马“王子”。本身善良加上“王子”因自己而死的内疚,苔丝答应母亲抛下自尊去认亲,这才遇到了纨绔子弟阿力克·德伯,并导致失身。随后遇到安吉尔,在安吉尔的强烈求婚下,苔丝以为自己还可以幸福,虽然内心极其矛盾,最终还是因为太爱安吉尔而答应跟他结婚。但是,幸福生活并没有由此开始,在新婚当夜,夫妻俩互相忏悔坦白。苔丝听完安吉尔的忏悔之后很快便原谅了他,她天真地以为安吉尔有跟自己相同的遭遇就能够更好的原谅自己,但是她错了,在当时的那种虚伪的社会道德之下,她作为一个女性,远没有让男性感同身受的资格。如果说 “以阿力克为代表的社会暴力给苔丝带来了巨大的肉体伤害,那么以安吉尔为代表的虚伪的社会道德以及传统势力给苔丝带来的却是更为可怕的精神摧残。”[1]苔丝性格的软弱和妥协性也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苔丝出身于农民阶层,根深蒂固的旧道德使得她在反抗传统道德的时候表现出软弱的一面。无论是初遇阿力克时她态度的摇摆不定而导致的失身,还是失身后安吉尔向她求婚所表现出来的犹疑不绝,都是导致她悲剧的根源。失身后的强烈自卑、内疚和犯罪感,使她对安吉尔的求婚一再拒绝,她认为自己是“一个闯入圣洁者殿堂的罪人”[2]她与安吉尔的相爱带给她的痛苦和不安远大于欢乐。父亲死后,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苔丝同意做阿力克的情人,这就意味着她再次向传统恶势力妥协。
二、苔丝的悲剧冲突
根据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冲突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单纯的物理的或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种是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第三种是由心灵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这三种冲突在苔丝身上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首先,赶马时“王子”意外而死,这是一种天灾,谁也预料不到的。但正是这样一种由自然原因造成的冲突使得苔丝不得不放下尊严去认亲,以至于遇到恶棍阿力克并失身于他。其次,苔丝出生在处于最底层的农民阶级,这种出身她是无法选择的,她为了家人不得不去认亲从而认识阿力克。而阿力克,一个浪荡子,在遇到淳朴美丽的苔丝之后,未能控制住自己的主观情欲,对苔丝施暴,导致最后死于苔丝之手。最后,遇见安吉尔,苔丝与之相爱并以为自己能够获得幸福。正如黑格尔所说“行动本身并不引起冲突,但是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系和情境,它就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3]苔丝与安吉尔相爱这件事本身并不引起冲突,但是在安吉尔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这就使得他不可能接受失身的苔丝,从而导致冲突,酿成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也正好能说明这一点,就罗密欧和朱丽叶相爱这一点来看,事情本身并不破壞什么,但正是隐藏在这种爱情背后的家族世仇,决定了他们的心灵必然会造成分裂,爱情双方必然陷入冲突。”[4]
三、苔丝的悲剧结局
悲剧结局,也就是悲剧冲突的和解。依据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悲剧冲突的和解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冲突双方两败俱伤甚至均遭毁灭的途径达到和解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冲突的某一方认识到自己的片面性,实行退让,撤回原先的那种要求,并与对方和解。”很显然,《德伯家的苔丝》中最后的结局是第一种,冲突双方两败俱伤。故事的最后,安吉尔归来,苔丝发现自己再度被阿力克所欺骗时,新仇旧恨以及渴望与安吉尔在一起的心,终于激起了苔丝的怒火,杀死了阿力克。而苔丝自己也毫无畏惧的走向刑场,从容赴死。安吉尔的结局也可想而知,他将一生都生活在对苔丝的内疚以及悔恨中。冲突三方以全部毁灭的形式得到了和解,苔丝的痛苦也随着三人的结局而烟消云散。
注释:
[1]陈艳玲, 冯子函.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34-35.
[2]哈代.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程梦辉. 西方悲剧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参考文献:
[1]程梦辉. 西方悲剧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哈代.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济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