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德烈·纪德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同性恋作家之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提及这一主题。本文通过对纪德同性恋作品中写作意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纪德关于当时同性恋现象的看法以及有助于推动我们对于中国现存同性恋现象的思考。
关键词:纪德;同性恋;写作意图
作者简介:李健珊(1993.5-),女,湖南涟源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由于当时法国主流社会对同性恋持不接受的态度,所以安德烈·纪德一直处在道德与欲望分裂的痛苦深渊中,他的同性恋行为经历了从隐匿到公开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他同性恋作品写作意图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能够了解当时处于社会束缚下的纪德对于自己同性恋行为以及主流文化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能够了解到纪德对于救赎同性恋者而所作的思考。
一、同性恋者的自我道德谴责
由于当时同性恋被主流社会认为是“违背道德”的,所以纪德内心因为自己的同性恋行为而产生了罪恶感,并因此而进行了自我道德上的谴责。首先从纪德根据自身经历而所创造的作品《背德者》来看,纪德把作品中的“米歇尔”称为“背德者”,米歇尔没有责任感,只顾自己的欲望,把一切道德观念都抛之脑后。当时作品发表之后,大家都对米歇尔嗤之以鼻,我们能看出纪德认为当时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违背道德的,应该遭到谴责。另外,出于自己的同性恋行为给妻子所带来的伤害,纪德在作品《遣悲怀》中多处进行了自我谴责,他痛恨自己在妻子忍受痛苦时自己却不能保护她。“她所忍受的痛苦时显而易见的了,有些痛苦确是非常残酷的,以致我都无法了解,为何我爱她一如往昔,而竟不能保护她呢。”作品《背德者》中的米歇尔也同样反思了自己所做的伤害妻子的行为。“那么我能做些什么能使她快乐呢?我差不多整天和天天丢下他不管,她一切都期待于我,而我却把她冷落”。
二、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
由于当时主流文化社会对同性恋持不接受的状态,导致纪德不能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并且纪德认为伤害妻子的行为也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束缚所造成的,所以他内心对主流文化充满了批判和反抗。纪德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和反抗首先表现在他与母亲和妻子选择了不同的道德观上,纪德的母亲和妻子符合当时主流社会所要求的所有规定,她们认为自己一切行为都要社会道德,否则就是“罪恶的人”,应该遭到惩罚,而纪德选择了与她们分道扬镳,走向了另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其次,纪德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经历了从隐匿到大胆的过程。在作品《人间食粮》中,他第一次对主流文化所宣传的克己、禁欲等教条提出挑战,他鼓励人们逃离家庭束缚,真正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真的生命。另外随着作品《背德者》的公布,纪德正式向主流文化提出了挑战。纪德借米歇尔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了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首先,米歇尔对于当时社会主流中存在的“虚伪现象”进行了批判。他痛恨人们在当时主流文化束缚下所有的伪装,所以他拒绝参加妻子所组织的沙龙,因为在沙龙中,所有人都伪装成另外一个人而不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另外,米歇尔的行为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在生活中,他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最后,我们通过对比《背德者》中米歇尔和妻子玛赛琳结局,可以看出纪德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背德者密歇尔在大病之后康复了,而象征着主流文化的玛赛琳最后却以死亡而告终。我们可以看出纪德的用意,纪德告诫人们只有突破传统的道德观念,脱离社会道德束缚,才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三、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可
纪德认为只有主流社会承认同性恋行为的合理性,给予同性恋者宽容,社会边缘人物才能获得救赎与自由。正如纪德自己所说,“对我来讲,仅仅从戒律中解脱出来是不够的,我企图使我的狂热合理化,给我的疯狂找到理由”。首先,纪德认为同性恋现象是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所以纪德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同性恋者形象,纪德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意识到同性恋者的存在,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其次,纪德认为同性恋行为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通过《遣悲怀》和《违背道德的人》了解到,作为同性恋者他们也曾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和罪恶,试图改变自己,但是反抗自我天性的他们并没有成功,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实现真正的自我,所以同性恋行为让纪德觉得这是一种命运,所以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左右着我,可能也左右着我暗暗让自己的天性接受挑战的欲望。”最后,纪德认为承认同性恋的合理性,是人类追求解放与自由的必要趋势。首先,对于同性恋者来说,他们只有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才能实现自我与获得自由。另外对于社会主流来说,承认同性恋的合理性也是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表现。纪德的信念是使全人类都能够逃离社会道德束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纪德认为同性恋行为存在不合理性代表着当时社会主流中的一种传统、封闭的道德观念,所以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是人们追求解放与自由的一种表现。
四、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纪德同性恋作品写作意图的分析,了解到纪德极其关注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和幸福,推动了法国同性恋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同性恋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通过我们对于纪德关于同性恋看法的研究,这有助于引发我们对于这一现存现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遣悲怀》纪德著.聂华苓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p25.
[2]《纪德文集—違背道德的人》安德烈·纪德著.徐和瑾,马振骋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p699.
[3]《纪德文集-传记类》,花城出版社,2002年,p284.
[4]《如果种子不死》安德烈·纪德著.罗国林译.上海三河书店,2016年,p25.
关键词:纪德;同性恋;写作意图
作者简介:李健珊(1993.5-),女,湖南涟源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由于当时法国主流社会对同性恋持不接受的态度,所以安德烈·纪德一直处在道德与欲望分裂的痛苦深渊中,他的同性恋行为经历了从隐匿到公开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他同性恋作品写作意图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能够了解当时处于社会束缚下的纪德对于自己同性恋行为以及主流文化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能够了解到纪德对于救赎同性恋者而所作的思考。
一、同性恋者的自我道德谴责
由于当时同性恋被主流社会认为是“违背道德”的,所以纪德内心因为自己的同性恋行为而产生了罪恶感,并因此而进行了自我道德上的谴责。首先从纪德根据自身经历而所创造的作品《背德者》来看,纪德把作品中的“米歇尔”称为“背德者”,米歇尔没有责任感,只顾自己的欲望,把一切道德观念都抛之脑后。当时作品发表之后,大家都对米歇尔嗤之以鼻,我们能看出纪德认为当时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违背道德的,应该遭到谴责。另外,出于自己的同性恋行为给妻子所带来的伤害,纪德在作品《遣悲怀》中多处进行了自我谴责,他痛恨自己在妻子忍受痛苦时自己却不能保护她。“她所忍受的痛苦时显而易见的了,有些痛苦确是非常残酷的,以致我都无法了解,为何我爱她一如往昔,而竟不能保护她呢。”作品《背德者》中的米歇尔也同样反思了自己所做的伤害妻子的行为。“那么我能做些什么能使她快乐呢?我差不多整天和天天丢下他不管,她一切都期待于我,而我却把她冷落”。
二、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
由于当时主流文化社会对同性恋持不接受的状态,导致纪德不能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并且纪德认为伤害妻子的行为也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束缚所造成的,所以他内心对主流文化充满了批判和反抗。纪德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和反抗首先表现在他与母亲和妻子选择了不同的道德观上,纪德的母亲和妻子符合当时主流社会所要求的所有规定,她们认为自己一切行为都要社会道德,否则就是“罪恶的人”,应该遭到惩罚,而纪德选择了与她们分道扬镳,走向了另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其次,纪德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经历了从隐匿到大胆的过程。在作品《人间食粮》中,他第一次对主流文化所宣传的克己、禁欲等教条提出挑战,他鼓励人们逃离家庭束缚,真正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真的生命。另外随着作品《背德者》的公布,纪德正式向主流文化提出了挑战。纪德借米歇尔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了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首先,米歇尔对于当时社会主流中存在的“虚伪现象”进行了批判。他痛恨人们在当时主流文化束缚下所有的伪装,所以他拒绝参加妻子所组织的沙龙,因为在沙龙中,所有人都伪装成另外一个人而不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另外,米歇尔的行为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在生活中,他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最后,我们通过对比《背德者》中米歇尔和妻子玛赛琳结局,可以看出纪德对于主流文化的批判。背德者密歇尔在大病之后康复了,而象征着主流文化的玛赛琳最后却以死亡而告终。我们可以看出纪德的用意,纪德告诫人们只有突破传统的道德观念,脱离社会道德束缚,才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三、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可
纪德认为只有主流社会承认同性恋行为的合理性,给予同性恋者宽容,社会边缘人物才能获得救赎与自由。正如纪德自己所说,“对我来讲,仅仅从戒律中解脱出来是不够的,我企图使我的狂热合理化,给我的疯狂找到理由”。首先,纪德认为同性恋现象是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所以纪德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同性恋者形象,纪德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意识到同性恋者的存在,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其次,纪德认为同性恋行为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通过《遣悲怀》和《违背道德的人》了解到,作为同性恋者他们也曾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和罪恶,试图改变自己,但是反抗自我天性的他们并没有成功,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实现真正的自我,所以同性恋行为让纪德觉得这是一种命运,所以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左右着我,可能也左右着我暗暗让自己的天性接受挑战的欲望。”最后,纪德认为承认同性恋的合理性,是人类追求解放与自由的必要趋势。首先,对于同性恋者来说,他们只有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才能实现自我与获得自由。另外对于社会主流来说,承认同性恋的合理性也是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表现。纪德的信念是使全人类都能够逃离社会道德束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纪德认为同性恋行为存在不合理性代表着当时社会主流中的一种传统、封闭的道德观念,所以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是人们追求解放与自由的一种表现。
四、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纪德同性恋作品写作意图的分析,了解到纪德极其关注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和幸福,推动了法国同性恋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同性恋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通过我们对于纪德关于同性恋看法的研究,这有助于引发我们对于这一现存现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遣悲怀》纪德著.聂华苓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p25.
[2]《纪德文集—違背道德的人》安德烈·纪德著.徐和瑾,马振骋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p699.
[3]《纪德文集-传记类》,花城出版社,2002年,p284.
[4]《如果种子不死》安德烈·纪德著.罗国林译.上海三河书店,2016年,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