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中的“青天观念”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天观念"在我国历史上经久不衰,并且在21世纪中国的今天这种意识仍然根深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中国现在仍然背负着"青天观念",这势必会使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更加曲折。本文对于"青天观念"的源由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并对青天给你的实质内涵作出探讨,以期对我国法制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青天观念;青天意识;法治;人治;权利;制度;信访
  一、"青天观念"的内在实质内涵
  近来古装剧盛行,像以包青天、海瑞、纪晓岚等为题材的更是受到广大老百姓的追捧,说到底还是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的"青天意识"、"青天情结"的延续而已。小老百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又无处申诉时,都渴望一种力量来惩恶扬善,所以当包青天不顾生死与权贵作斗争,斩杀了驸马陈世美时,大家都欢欣雀跃。这些充分说明了现在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不足以及法治社会建设的任重道远!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向施行愚民政策,并且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认为的"无讼"、"厌讼"心理和长期以来百姓心中的"青天"、"清官"情结的影响下,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自身的权利忽视。一般情况下不愿与法律打交道,认为"讼则终凶"。只到万不得已才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运用的方式也大多是直诉信访式的,因为他们认为地方官员大多是坏的,而官官相护下王法也是会偏袒坏人的,所以他们希望到更高一级的政府官员去寻求正义,这更不用说重视法律的程序了,试想,在实质正义都很难实现的情况下,一味的遵守程序不是痴人说梦、贻笑大方嘛!
  其次,"青天观念"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法律能力低下。普通老百姓只有朴素的法律观,诸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他们对法律的操作程序确实很不甚了解,社会上也并没有提供学习这种知识的途径。这种状况也是统治者长期以来无讼观念的宣传所致的。所以当自己不得已与法律打交道时,老百姓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他们害怕被地方鱼肉百姓的乡绅官员用"法律"糊弄,所以才会寻求别的途径。而清官成了他们希望出现并感激的对象了。
  再次,"青天观念"凸显了普通公众对于正义的渴望。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人们渴望有人来主持正义。
  二、"青天意识"出现的原因剖析
  "青天意识"的广泛存在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不无关联。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人治政治思想早在殷周时期就萌生了。如《尚书·商书·咸有一德》讲:"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尚书·周书·周官》讲:"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官不必备,惟其人"。正是在继承这一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完备的"人治"、"德治"思想。儒家倡导"德治",认为政、刑只能使人不敢犯罪,而德、礼则能使人知耻归心。在儒家看来,要实现"德治",必须由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来治理国政。孟子主张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指出"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荀子更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荀子·君道》)。这是说,"治人"比"治法"更根本,有了"治人"才能掌握好、运用好"治法"。在儒家看来,人治是德治的逻辑前提和必然要求,是它的题中之意。从一定意义讲,"人治"即是"德治"。这是孔子和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既然重视道德,重视人治,所以顺理成章的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官德。官员道德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并对整个社会的民风起导向作用,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传统的官德建设总是强调"内省"、"慎独",把官德建设完全建立在内心自觉和内省基础上,实在是极端幼稚和理想化的做法,我们看到,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道德修养说的是很多,能做到的却寥寥可数,以至于中国老百姓到现在还如数家珍地颂扬着包拯、海瑞这样的"青天大人"。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有些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了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家长制就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陈旧社会现象,是人治的表现形式之一。所谓人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超乎社会之上,处理事务和管理社会生活,完全以个人的意志、愿望、能力、政治素养、知识水平、道德品质为转移。实现这样的统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很强的专横性。人治常常混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以言代法","以人代法",从而酿成了很多的悲剧。
  正是由于"德治"、"人治"的思想才使道德修养高尚的官员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欢迎。所以,"青天观念"是"人治"必然的衍生品,人们心目中的青天也自然是道德的化身,正义的象征。
  三、"青天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青天观念"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背后隐藏的是制度的不健全和权力制衡的不力。法国政治学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权力的异化,特别是那种缺乏民主监督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必然会成为培植腐败的土壤,不管权力的拥有者出自怎样的动机和他本人怎样的廉洁,也难以保证正义的不间断的延续。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把传统的诉讼、维权思想也深深地埋进了部分群众的头脑中,加上计划经济时代法制不健全,老百姓存在一种潜在的"青天情结","信正义,盼清官",并且认为"青天"存在于上层,当他们对基层司法状况感到不满意时,信访自然就成了老百姓的选择。
  但是我国普通大众深厚的"青天观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起到的阻力同样也是巨大的。
  首先是在于阻碍法制化进程。电视娱乐中对"青天"的歌颂恰恰反映了人治社会中法治的软弱无力。人民对"青天"的感情越深厚,讴歌越热烈,法律的悲剧性就越沉重。青天意识凸显的是人治的因素,认为只有那些"青天"才是人民大众的救世主,忽视了法制的作用。我们现在处在法治社会,在法律范围内的事情应该以法律为基准,本无需"青天"们去加以干预。人们渴望"青天"来断案,给民众主持公道,这对于"青天"来讲其实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行政干涉法律的表现,用权迫使法律服从权力,有碍司法的公正。"青天"的作用毕竟有限,人们对他们寄予的希望过高,就会忽视法治的功能。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法制建设的难度本来就很大,如果人们在精神上越来越依赖"青天"来为他们排除纠纷,如果一味地宣扬行政官员在各种问题上"为民做主",那就极易退回到人治的思想上去,这是现代法制的悲哀,将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负面影响。青天意识强调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意愿,是一种政治依附心理。民众将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个人品德、情绪以及契机之上,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政治自主权的一种否定,也就是放弃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动参与和对自己权利的主动拥护。民众对于政治事务不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而是处于一种消极的等待观望状态,寄希望于"青天"从天而降,有时甚至对一些有失公平的行政违法行为也能听之任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腐败分子的"前仆后继"正是这种意识泛滥的后果。目前我国正在加速社会的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与此相适应,公民应增强政治主体意识。但青天意识反映的是一种期待阳光雨露从天而降的心理,它潜意识地抵制主体意识,无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无助于法治的实现。
  其次容易忽视民主体制与监督机制的作用。"民靠官"的青天意识给人们灌输的就是将对权力的约束寄托在"青天"身上,依靠他们的道德自律来杜绝腐败的思想以及公正对待每一位公民,它使得人们忽视了要从体制上来惩治腐败和维护正义。寄希望于官员的政治道德和做人的良知,这其实是一种侥幸心理,是将一方的安定和百姓的幸福建立在一种脆弱的、理想的人治基础上。然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清官也是人,也是肉身,也有七情六欲。一个德才兼备的官员,我们也很难确保他在执政时不会出现一念之差。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我们也不能保证他靠自我约束和自我修炼能够做到永远"两袖清风"。若没有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做保证,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只靠领导干部个人素质与魅力以及自身的自我制约能力来管理人民、治理社会,并不一定会出现安居乐业的景象。要根除腐败,还得用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来筑起坚不可摧的反腐长城,靠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制去堵住导致腐败的漏洞。
  四、问题的解决方法初探
  老百姓把希望寄托于可以为其"做主"的"青天大人"身上,包公戏的久演不衰就是很好的说明。"青天意识"的存在说明了中国百姓民主意识的淡漠,其结果是导致权力失去约束和监督,从而滋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把希望寄托在"青天"身上,实际就是把对权力的约束寄托在官员的道德自律上,以及更高级官员的道德优越上,而这是很靠不住的,也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里说的青天情结,是指在碰到矛盾纠纷和冲突中,老百姓把主持公道寄托在找清官上,而不是走法律程序。由此,问题产生了:如果走现成的法律程序能够给老百姓主持正义,那么老百姓何必指望清官。如果法律程序能够主持正义,仍然奔着清官上访,那无疑就是青天情结!在作怪。而事实是,大多数情况下,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往往都是现行的法律程序走不通或者遭遇徇私枉法时,老百姓才走上上访路,才去找清官。显然,老百姓找清官是或多或少是被逼出来的,而不是一种癖好、一种定势。找清官对老百姓来讲不是目的,目的还是主张诉求、伸张正义。所以面对老百姓的青天情结和上访时,我们反思的是相关的社会现实,而不是这个表面现象。只有一种完善了的政治制度,才会更好的保护普通大众的利益,这个制度的漏洞越少,那么老百姓就会越信赖它。就像法律只有在能给人带来公平正义并且公正无私的保护每一个人时,人们才会在权利受到侵犯时首先想到法律,而不是"青天",或者是"信访"。反之,一个国家的法律不健全,在审判中即使一方胜诉了,也难以执行判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会使人们对法律不再信任,不再首选它为保护自己的武器,那就无怪乎人们没有法律信仰了。所以,从建设我国法治社会的长远角度来看,信访制度应该是一个临时性、过渡性的制度,而且它所建立于其上的社会心理基础是传统中国的青天情结,体现的是人治思维,与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精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倘若依然一味崇拜清官,自觉不自觉的培养清官意识,那就未免太可悲了。现代法律意识的严重缺失,恰恰是许多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谁来保护我们公民的合法权益呢,只有法律,只有现代的法治社会。
  由上所述,使人们不再有浓厚的清官观念,并不是说清官不好,而是在于道德的教化毕竟软弱且没有强制力。而清官观念越浓厚,反而更加说明了制度的瑕疵,法律的漏洞,人们法律信仰的低下。打破清官观念,祛除清官情结,纠正谢恩理念,必须从健全法制着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优良的法律及其对应的各项制度完善后,人们不再需要依靠清官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再需要清官观念来仇视社会上的不公正了,因为届时,法律将会成为保护正义的最有力的武器。
  参考文献:
  [1]李运抟.裂变中的守成与奔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6.
  [2]赵光瑞:《人们"信访不信法"是因为法不可信》,2010-03-29
  [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54.
  [4]许源源,张世伟.论权力监督体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4):25.
  [5]《大学开设"信访专业"有违法治精神》,2009-6-0505:57:00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6]《"信访不信法"现象值得高度警惕》,大洋新闻2010-2-02来源:《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是建筑工程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必不可少的程序。合理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有序周密进行的重要措施。笔者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编制主要内容及编制重点,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重点;经济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用系统的思想并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各阶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浪潮向我们袭来,而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是首当其冲。中国由于人均收入仅仅刚刚赶上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加严重,未富先老现象将一直存在于整个老龄化过程中,养老保障制度也亟待完善,老龄化也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未富先老 社会经济问题 养老需求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的特点的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育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研技术的进步,我国高层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是整个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涉及很多专业和学科,通常会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方法和工艺等,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安装工程的施工量也越来越大,对施工的技术、质量和监测要求也越来越大,施工单位只有不断引进先进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建筑业也在向着高水平的方向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多层到高层,从只重视使用到要求外观的美感,都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工程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外观上也展现了一个经济大国应该有的建筑群。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成绩与问题并存,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建筑业也不例外,在它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它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美方指责中国低价出口商品是造成美国失业率走高的原因。本文选取一系列与美国制造业失业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指标为变量,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美贸易中方顺差与美国制造业失业率成负相关,不是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的原因,美国经济景气与否才是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中美贸易 制造业失业率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
期刊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培养考察光荣地加入党组织的行列,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他们在学生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激励了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热情。但是,与时代的要求相比,当前高校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在新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为了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市建筑的建设逐渐向高层发展。我国目前高层建筑的建设技术,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有时还不够科学、到位。为了更好的处理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物的施工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探讨如何科学、有效的落实好
期刊
摘要:文章从在配合比、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浇筑完的保温、后期的养护等方面,分析探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浇筑完的保温、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可以得到有效保证的。  一、工程概
期刊
摘要: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工序是其施工进程中的具体阶段。施工工序主要进行材料生产与检测、工程分项等。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工序的控制是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质量管理活动。也是实现企业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一、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在施工工序质量与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时,工程师要分清侧重点,掌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严格遵守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