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奏响课堂语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47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有高水准的教学语言艺术造诣,还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并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我读《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时很欣赏作者对于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技巧的几点总结:言之有物,论之有实;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言之有启,循循善诱;言之有理,妙趣横生;言之有韵,仰扬顿挫;言之有体,丝丝入扣。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师用自己的严谨、勤学和钻研,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悟到的几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美文美语更需准确规范
  首先,课堂评价语要规范。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本身就是美文的精品,具有审美价值,所以我们要把语文当美文来教,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评价作品时要选择准确的分析鉴赏术语,忌用含糊不清、语无伦次之语胡乱评价,以免使美文蒙受“不白之屈”。同时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美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用规范的教育理念去评价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更能实现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目标。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这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标准。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思维逻辑更需要严密深刻
  首先,语文教学结构要系统、完整和严密。在安排教学结构时,从客观角度确定教学环节的层次、顺序、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在教学系统中的位置,使各个环节间要有必然的联系性,能反应出前因后果、承上启下的关系,而且每个环节对其所构成的整体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重复性,如果可以随意增添、减少或调换,那么,这样的教学结构是不严密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的钻研和细致的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始终,怎样结尾。使自己的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其次,课堂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重点要突出,则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则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待,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宜快,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难懂的问题则要重锤敲打;两个小步骤之间的过渡可以快一些,而两个大步骤之间的过渡就需要慢一些。
  三、顿挫分明也需底蕴深厚
  教学语言要顿挫分明,处理好张与弛的关系,一味的张或弛都会有损教学活动的完善。张而无弛,不能突出波澜与高潮;有弛无张,显得平淡无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还有韵味,引人入胜。教师的语言要快慢有间,当表现急切、愤怒、兴奋、壮烈等内容时可以用快节奏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亢奋和紧迫感。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也会精神振作,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高涨的情绪听课。假如教师之上讲台,有气无力,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和蔼可亲,不能动辄发火,指桑骂槐,这样就会窒息学生智慧的火花,这需要语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熟练的教育技能,能够用自己专业技能折服学生。
  四、感情投入能够感染人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人,用情意盎然的语言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动机。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例如教读朱自清的《背影》前,我演说了下面一段话:“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来来往往,相逢相离。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情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身体形态表现的?父母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身难忘。”既入情又入理,既能有感情上课又能不失时机教育学生。
  以上四点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即是:音美,要讲普通话;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目前忽视句读训练的文言文教学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重视文言断句训练是提升文言阅读水平、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培养文言语感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诵读法的贯彻落实为文言语感的培养打开了一扇大门。  【关键词】课标 语感 心理机制 文言断句 诵读  一、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现状 
【摘 要】叙事性文章,要写得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情节有起有落,事件波澜迭现。文章试从兴波澜、生变化的技巧方法略作探讨。  【关键词】波澜 悬念 抑扬 巧合 误会 突转  《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多姿。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也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确实,一篇文章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镜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
【摘 要】笔者讲授鲁迅《风筝》这篇课文,用一课时进行了主题教学,抓住“主题”这根主线,设计了四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善反省”、“批制度”、“重亲情”、“哀社会”这四个角度理解了文本的内涵,较好地达成了理解文章主题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主题 多角度 线  鲁迅的文章思想深邃,结构严谨,语言功底高超,而近年来对其文章又出现了一片争议声。笔者在教授他的《风筝》这篇文章时,仔细阅读文本,结合他本人的
一、命题形式的回归  高考作文的命题历经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个阶段,近年来,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成为众多省份的首选。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仍是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更为灵活,比如: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
【摘 要】《IQ测试》是一篇叙述“我”在招聘就业时遭遇的辛酸经历,痛刺当前应试教育的一篇檄文。本文通过挖掘小说形象背后承载的社会意义,把应试教育模式给人带来的心灵戕害揭示出来,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同时,小说行文中运用的情节重章叠现、心理表现的剥衣法、多重对比,既使内容在手法运用中得到充分展示,又给人以审美享受,彰显语言张力。  【关键词】小说 《IQ测试》 应试教育 表现特色 檄文    
【摘 要】“对比教学法”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将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或不同时期的同题材之作通过对比,我们能够让学生对作品本身、诗人情感、时代特征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学生自主地品味鉴赏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答题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古诗 鉴赏 对比教学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在几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有几处不同的表述。本文就此問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文本的表达效果,人物形象的特点等作了细致的分析,阐述了笔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情境 表达效果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呕心沥血撰写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亲友间先后借阅、传抄,留下各种版本。各种版本中,仅仅关于女一号林黛玉的眉
【摘 要】为使高考作文“符合题意”,就必须过好审题关,因为审题直接关系到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此文就对高考试题中的三大类文题(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从各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以期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审题误差。  【关键词】高考作文 审题立意 审题要诀    《考试大纲》在作文考试要求的“基础等级”中,第一条就是要求作文“符合题意”。而高考作文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过好审题
中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注重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将道德教育的活水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让中学语文课堂闪耀道德教育的璀璨光芒。  一、小处着手,挖掘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应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对于一些看似平淡无奇却含义丰富的语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字的深刻
【摘 要】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选用一两个例子,针对平时作文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进行概括性的纠正以巩固正确的认识,对作文的信心和水平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而要做好这些,必须找到一些支点。支点找准了,作文就很容易了。  【关键词】高考备考 作文复习 支点    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我们也要对考生说:“给自己一个支点,让你的作文更容易。”那么,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