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机制探索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薄弱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在日前完垒学分制条件下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机制。在校园文化、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关键词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机制
  人文素质是当今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其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①自我选择性极强。②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③他们希望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④功利色彩更浓郁,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弱,只重视专业学习,忽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通过研究分析目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建立改革机制,对于我们工科学院培养一专多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1 目前学分制条件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我国20世纪50年代依照苏联模式对全国高校实行院系整,将不少综合性大学改造为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形成了文理分家的高校建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也导致理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更使人文素质教育跌入谷底。
  近几年来,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弱、文化底蕴薄、文学基础差、文字水平低、基础道德文明状况差、人格失衡等已成不争的事实,很多理工科学生除专业知识之外,他们对中外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知识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对音乐、美术、话剧等高雅艺术缺乏基本的鉴赏力,对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的道德素养也只是纸上谈兵。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普遍出现的文理分离、重理轻文的现象,人文学科发生危机在我国已初露端倪。
  
  2 学分制条件下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文学,从而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从根本上说,文理分科反映了中国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教育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以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关于人才全面发展的学说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所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我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教育,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一种专业教育模式,忽视了人的思想、心理、交往等方面的培养。所以要真正落实大学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对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全方位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学生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需求。切实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和战略举措,因为高校今后一二十年内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其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今的社会,更重视全面品质管理,在管理当中最重视社会人的品德,对于社会、企业而言,最缺乏的就是诚信、负责任、有担当的人才。对理工科大学生而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的不确定性和职业的不稳定性,都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所以除具备上述特质外,还要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观,简单地说,就是通才或者说是一专多能。理工科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和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所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3 完全学分制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机制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校园文化、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形成合力,才能为学分制条件下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造一片艳阳天。
  
  3.1 开展有益于理工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科研、文体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大力开展以培养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品位的人文氛围。主要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并按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其言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以道德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大师级人物开展人文素质讲座,以学生组织为依托,开展校园文化、科技等活动,宣扬人文精神,多树典型,使校园始终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从而使学生在任何时刻都浸润着人文思想,时刻接受人文思想的洗礼和熏陶。
  
  3.2 建立学生必读书制度,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设立最低人文学分制。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勤奋读书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风、校风建设,我校实行的大学生必读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了学生素质的养成。
  
  3.3 建立一支人文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保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健全受教者的人格。从事专业教学的理工科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做人文素质的影响者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鼓励广大专业教师将思想教育和业务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做事和做人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在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提高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关键的是要重视他们的政治思想和师德师风教育。要鼓勵广大教师在钻研业务的同时,不断更新人文社科知识和观念。主要通过树典型、给奖励、办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质,造就一支政治方向明确、学识渊博、人品高尚、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一个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所以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张申平,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陷及原因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2]张宏雷,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8.9
  [3]郭小靓,论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4]理工科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思考,黎楷模,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切实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何柏芝,思想教育研究,2008.3
  [6]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研究,黄平,江苏高教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 良好的師生关系是学生的一种学力,高职院校新教师要变成一位受学生喜欢的同时也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好教师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过渡期,新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以自身成长促进学生成才。联系当前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现状,新入职教师可以从进行角色认知、增强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意向、减少教学中的控制行为,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尝试由“置入式”教学向“对话”性教学转换,做好
期刊
摘要 随着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公寓的文化建设对高校育人所发挥的作用亦日趋明显,但高等学校公寓的文化建设的反省与构建显得尤为迫切,并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笔者在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寓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就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的成果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公寓文化建设与育人联动机制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期刊
摘要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已从着重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转化到在知识基础上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主要课题,职业院校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围绕这一主题坚持“言传身教”和“常教常新”,则是做好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言传身教;常教常新;学生工作;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全新
期刊
摘要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本文阐述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如何把就业指导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贯穿于育人全过程。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校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方位营造育人环境,在学生中分阶段进行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综合素质;就业指导;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创业能力;创新意识;教学环节    学生培养质量与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
期刊
摘要 大二大三是大学四年比较稳定的阶段,也是比较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闸题,需好好分析,研究对策,引导大学生们顺利渡过。  关键词 大二大三;问题;对策探索    没有大一新生的懵懂和新奇,没有大四学生的忙碌和就业压力。大二大三的学生是大学里最稳定的大军。稳定的大军也有他们自身的问题,不容忽视,更需要思考和解决。    1 大学平稳期学生的特征    大二大三是大学四年最平稳的时期
期刊
基金项目(2007年度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重点资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7-75)  摘要 本文通过对勘工助学学生竞聘上岗这一“新模式”的实践,主要从模拟就业,培养学生就业理念和就业能力方面来探讨。阐述了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应该授之以“渔”,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勘工助学;新模式;实践研究    1 引言    勤工助学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期刊
摘要 职业规划不是靠艺术加工和创造的文艺作品,也不是创意和反应速度的比拼,它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一个途径,它的作用和效果不是短时间能显现出来的,规划的好坏也不是只看写得如何,而更要看做得如何。笔者立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学生需求脱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职业规划应当具有“可修正性”,要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应进行变更,以做到个人、学校、社会共赢。  关键词 职业规划;教育;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要真正培养
期刊
摘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从教多年,我深为我们年幼的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老练和成熟担忧,同时也为我们学生举止的幼稚和粗俗忧患。借此文希望能引起我们的家长、学校和关心孩子成长的社会人士的关注,也希望他们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我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老师,从教五年来,我深为我们学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偏低担忧,也许是职业使然,也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和模式。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以为,强化学生的“探究性体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通过教学中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经历生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