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路街道是重庆市璧山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街道位于璧山区的东北部,是璧山区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重庆市委和市政府确定的创新镇,也是时尚为确定的商业贸易重点发展的小镇。对于璧山区来说,水稻一直是最重要的农业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水稻种植业发展十分迅速,并且也已经成为了当地农业最重要的一种作物了。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防治技术
水稻一直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但是在种植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在诸多病害之中,稻瘟病破坏性比较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对水稻种植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威胁,并且可以对水稻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造成影响。如果该年稻瘟病很严重的话,对我国的水稻生产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本文首先阐述稻瘟病的发生特点,然后针对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1 稻瘟病概述
稻瘟病还有另一个别称,按就是稻热病。这种疾病是通过真菌引发的,传播方式是空气传播。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会流行,并且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监测,虽然程度不一样,但是每年都会发生,其破坏程度也会随着该地区的水稻品种以及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总体上来说,稻瘟病在所有的水稻病害总存在着突发性和毁灭性以及流行性的特点,给水稻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所以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应该对稻瘟病加强了解,才能够采取具体措施對其进行防治,进而减少这种疾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破坏和威胁。
2 关于稻瘟病的主要种类和主要症状
稻瘟病可以影响到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在分类上可以分为下列的几个类别:
2.1 苗瘟
苗瘟一般发生在谷粒萌发之后,鞘叶期和转青期是苗瘟的高发期。一般会在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时候发病,但不会形成明显的病斑,病苗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成为黄褐色或者灰褐色,最终枯死。
2.2 叶瘟
叶瘟在分类上有急性和慢性这两个类别。急性病斑的特点是叶片上可以直接看到深绿色的病斑,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而叶片正反面同时都会出现灰色霉层。叶瘟流行的征兆就是病斑的出现了,但病斑也可能会向慢性型的病斑进行转化。叶瘟中最常见的病斑就是慢性病斑了。这种病斑最初会在水稻的叶片上产生水渍状管道小点,颜色呈褐色或者暗绿色,最后扩展为梭形斑。病斑的中间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背面有灰色霉层,和急性病斑相同。
2.3 节瘟
节瘟一般出现于抽穗之后,最早会在稻节上出现褐色的小点,并且会环绕着稻节进行扩展,最终整个稻节会腐烂,呈现出黑色,极易折断。
2.4 穗颈瘟
穗颈瘟发病的时候一般会在水稻颈部形成褐色的小点,并且会扩展成黑褐色,整个稻段都会变色。如果发病严重,可能造成白穗的现象;如果发病晚的话水稻增加瘪粒。穗部枝很硬,在穗轴发病之后会呈现出褐色或者灰白色,小穗不結实,易断。
2.5 谷粒瘟
这是开花之前最容易感染的病种,这种病症病斑大,呈黑褐色或者灰褐色,并且可以覆盖整个谷粒,米粒发黑并且干瘪。如果在后期发病的话,病斑会呈现出椭圆形,褐色,对米粒充实程度不会有太大影响。
3 发病原因
经过科学研究成果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分析表明,一般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与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水稻生长的气候环境以及对水稻进行的不同栽培方式有着极大的关联。这些因素对水稻影响的程度不同,致使稻瘟病的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3.1 品种抗病性
一般杂交稻比常规稻易感病。米质优良、不耐肥的品种易感病。而茎秆坚硬。株型集散适中,叶片大小适中的水稻品种则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苗期以四叶期发病较重,二叶期发病较轻。本田以分蘖至拨节期发病较重,拔节以后发病较轻。穗期以始穗期最易感病,其组织最薄,抽穗后7d抗病性逐渐提高。
3.2 气候条件
气候中,温度和湿度对稻瘟病的发生影响较大,长期连阴雨、气候温暖、日照不足、多雾重露易发病。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偏施、迟施氮肥,均易诱发稻瘟病。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良种
在进行水稻品种选择时,要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选用熟期适宜的抗病品种。同时注意抗病品种的交替使用,以推迟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水稻品种的使用寿命。
4.2 药剂防治
一般以种子处理为主,药剂用2.5%或10%的适乐时、25%的施保克、80%的强氯精、10%的浸种灵等,浸种后要充分洗净再催芽。一般在栽移时,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剂、30%的克瘟散乳油、2%的加收米液剂、40%的富士一号乳油、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25%的施保克乳油等,可有效的抑制叶瘟的发病。
防治穗颈瘟和枝梗瘟应在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以40%的富士一号乳油、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为最佳。对生长嫩绿、肥多贪青的田块,在灌浆时再用药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特别要指出的是,防治穗瘟病和枝梗病时一定要注意防治方法。晴天打药,一般应选择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兑水量必须充足,以确保药液能在叶片上保持一定的吸收时间。
4.3 加强肥水处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在栽培控制上,要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水分管理要湿、干间歇进行,以少灌勤灌、干干湿湿为主。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增强稻株抗病能力。
4.4 利用生物多样性减轻稻瘟病危害
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可以相应的进行稻田生态系统的条件创造。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在稻田的田间通过水稻、水稻病虫草害、虫草的天敌、稻田水生生物群落及人工放养的鸭、鱼、萍等物种构成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稻瘟病的发病率相对于普通稻田的稻瘟病发病率要低。这也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对于水稻来讲,稻瘟病是一种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对稻瘟病应该重点关注。在各项防治措施中,应该从种子抓起,一直到成熟之后都不能有所松懈。选种的时候应该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选择优质的种子,并且加强施肥管理和药剂的使用。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稻田的情况经常检查,如果发现了征兆就要及时进行处理,才能够降低稻瘟病的影响。在未来,稻瘟病在防治对策上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俊渤,常海波,马景勇,唐珊珊,齐静芝.纳米SiO2对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效应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02).
[2]关丽杰,姜翠杰,赵礼慧,邵双,李海燕.0.1%异补骨脂查耳酮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J].农药,2012(03).
[3]太一梅,袁琼芬,杨从党,徐光辉,毕艳芳,金振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2(01).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防治技术
水稻一直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但是在种植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在诸多病害之中,稻瘟病破坏性比较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对水稻种植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威胁,并且可以对水稻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造成影响。如果该年稻瘟病很严重的话,对我国的水稻生产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本文首先阐述稻瘟病的发生特点,然后针对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1 稻瘟病概述
稻瘟病还有另一个别称,按就是稻热病。这种疾病是通过真菌引发的,传播方式是空气传播。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会流行,并且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监测,虽然程度不一样,但是每年都会发生,其破坏程度也会随着该地区的水稻品种以及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总体上来说,稻瘟病在所有的水稻病害总存在着突发性和毁灭性以及流行性的特点,给水稻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所以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应该对稻瘟病加强了解,才能够采取具体措施對其进行防治,进而减少这种疾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破坏和威胁。
2 关于稻瘟病的主要种类和主要症状
稻瘟病可以影响到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在分类上可以分为下列的几个类别:
2.1 苗瘟
苗瘟一般发生在谷粒萌发之后,鞘叶期和转青期是苗瘟的高发期。一般会在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时候发病,但不会形成明显的病斑,病苗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成为黄褐色或者灰褐色,最终枯死。
2.2 叶瘟
叶瘟在分类上有急性和慢性这两个类别。急性病斑的特点是叶片上可以直接看到深绿色的病斑,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而叶片正反面同时都会出现灰色霉层。叶瘟流行的征兆就是病斑的出现了,但病斑也可能会向慢性型的病斑进行转化。叶瘟中最常见的病斑就是慢性病斑了。这种病斑最初会在水稻的叶片上产生水渍状管道小点,颜色呈褐色或者暗绿色,最后扩展为梭形斑。病斑的中间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背面有灰色霉层,和急性病斑相同。
2.3 节瘟
节瘟一般出现于抽穗之后,最早会在稻节上出现褐色的小点,并且会环绕着稻节进行扩展,最终整个稻节会腐烂,呈现出黑色,极易折断。
2.4 穗颈瘟
穗颈瘟发病的时候一般会在水稻颈部形成褐色的小点,并且会扩展成黑褐色,整个稻段都会变色。如果发病严重,可能造成白穗的现象;如果发病晚的话水稻增加瘪粒。穗部枝很硬,在穗轴发病之后会呈现出褐色或者灰白色,小穗不結实,易断。
2.5 谷粒瘟
这是开花之前最容易感染的病种,这种病症病斑大,呈黑褐色或者灰褐色,并且可以覆盖整个谷粒,米粒发黑并且干瘪。如果在后期发病的话,病斑会呈现出椭圆形,褐色,对米粒充实程度不会有太大影响。
3 发病原因
经过科学研究成果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分析表明,一般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与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水稻生长的气候环境以及对水稻进行的不同栽培方式有着极大的关联。这些因素对水稻影响的程度不同,致使稻瘟病的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3.1 品种抗病性
一般杂交稻比常规稻易感病。米质优良、不耐肥的品种易感病。而茎秆坚硬。株型集散适中,叶片大小适中的水稻品种则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苗期以四叶期发病较重,二叶期发病较轻。本田以分蘖至拨节期发病较重,拔节以后发病较轻。穗期以始穗期最易感病,其组织最薄,抽穗后7d抗病性逐渐提高。
3.2 气候条件
气候中,温度和湿度对稻瘟病的发生影响较大,长期连阴雨、气候温暖、日照不足、多雾重露易发病。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偏施、迟施氮肥,均易诱发稻瘟病。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良种
在进行水稻品种选择时,要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选用熟期适宜的抗病品种。同时注意抗病品种的交替使用,以推迟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水稻品种的使用寿命。
4.2 药剂防治
一般以种子处理为主,药剂用2.5%或10%的适乐时、25%的施保克、80%的强氯精、10%的浸种灵等,浸种后要充分洗净再催芽。一般在栽移时,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剂、30%的克瘟散乳油、2%的加收米液剂、40%的富士一号乳油、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25%的施保克乳油等,可有效的抑制叶瘟的发病。
防治穗颈瘟和枝梗瘟应在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以40%的富士一号乳油、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为最佳。对生长嫩绿、肥多贪青的田块,在灌浆时再用药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特别要指出的是,防治穗瘟病和枝梗病时一定要注意防治方法。晴天打药,一般应选择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兑水量必须充足,以确保药液能在叶片上保持一定的吸收时间。
4.3 加强肥水处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在栽培控制上,要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水分管理要湿、干间歇进行,以少灌勤灌、干干湿湿为主。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增强稻株抗病能力。
4.4 利用生物多样性减轻稻瘟病危害
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可以相应的进行稻田生态系统的条件创造。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在稻田的田间通过水稻、水稻病虫草害、虫草的天敌、稻田水生生物群落及人工放养的鸭、鱼、萍等物种构成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稻瘟病的发病率相对于普通稻田的稻瘟病发病率要低。这也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对于水稻来讲,稻瘟病是一种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对稻瘟病应该重点关注。在各项防治措施中,应该从种子抓起,一直到成熟之后都不能有所松懈。选种的时候应该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选择优质的种子,并且加强施肥管理和药剂的使用。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稻田的情况经常检查,如果发现了征兆就要及时进行处理,才能够降低稻瘟病的影响。在未来,稻瘟病在防治对策上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俊渤,常海波,马景勇,唐珊珊,齐静芝.纳米SiO2对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效应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02).
[2]关丽杰,姜翠杰,赵礼慧,邵双,李海燕.0.1%异补骨脂查耳酮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J].农药,2012(03).
[3]太一梅,袁琼芬,杨从党,徐光辉,毕艳芳,金振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