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及其引导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new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热点,人们对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提高。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题(多数情况即课文)本身要有内容、有意义,并容易获得研究资料,值得学生去挖掘与探究。二是课题的切口“宜小不宜大”,“择点不择面”。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研究应集中一处用力,这样才会有水滴石穿的成效。三是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也有能力研究。选择自己最熟知、最感兴趣的,决不能强而为之,这样才能在研究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的学生喜欢小说,可以围绕古今中外的小说确定研究的专题,例如“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鲁迅小说的人物描写”、“《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我见”等等;有的喜欢诗词,凡是与诗词有关的都可作为研究的专题,例如“《诗经》现实主义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屈原与李白诗歌之比较”、“毛泽东诗词的审美价值”等等。诸如此类,只要是学生有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专题。笔者曾经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从诗经的《关雎》、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和唐诗的《琵琶行》中,学生发现了音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于是产生了探究的冲动,开展了以“音乐与古代诗歌的关系”为专题的研讨。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二是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三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四是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或文学评论,或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或制作课件等等。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的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笔者认为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撰写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写作课题论文应着重强调三点:一是行文的规范,所有引用的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二是符合逻辑,即论文的观点要有强有力的论据支撑,是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的,不能空发议论;三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更不能抄袭。学生论文写完后,教师要予以批阅,给每个学生的论文一个评价,并从中掌握情况,为总结交流做准备。当然,对学生撰写的论文,教师不能用社会化、功利化和成人化的标准来品评,不能以规范的学术论文格式来衡量,不要求有深邃的思想、完美的推理,只要学生在文章中有自己独特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和独到(对学生个人而言)的发现,就应该判为优秀作品。
  二、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三点思考
  1.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
  一要紧紧扣住“语文”特点,要突出语言运用,要强化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要体现“研究”特征,千万不要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变相的“课堂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2.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中,应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显示出层次性及一定的梯度;实施研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评价成果要多鼓励、多肯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价。
  3.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代替接受性学习
  前辈的知识,主要靠传承。教师的系统讲述对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到应有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精到的讲解,可以缩短学习的过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并不是对过去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的否定,而是对其扬弃、继承和发展,使其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语文研究性学习将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我们相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都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获取文学作品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助于健全并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学生学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并会写一定量的字词,才能理解书面材料,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新的课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在语文素养方面还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那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
期刊
一、设计思考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对人生的辛苦和命运的不满、悲叹,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动荡、离乱的时代风貌。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了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教法上主要采用:  1.朗读法  通过听读和学生自己朗读,体会这首诗中的情感美和节奏美。  2.设疑、讨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毕业后很少用到,其实不然。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处处离不开数学的思维,离不开数学问题。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决定在七年级新生中进行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总目标  1.学会确定要收集的资料,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学会确定需了解的资料。  学生根据现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及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严重扼杀了农村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
期刊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分层次教学。它是指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空间并合理地组织和使用,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需求特殊性,将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在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不同的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可以说他们在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发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
期刊
《新课标》在识字方面提出了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一教学目标。为了取得识字教学中的最佳效果,让每一位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调动了识字的主动性,拓宽了识字途径,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一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是师生以教育资源为中介的互动过程,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那么如何打造和谐探究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想就语文高效课堂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目标和价值,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作业 生活性 有效性  “有效作业”,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
期刊
摘 要:“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运用“问题引领”模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开放式地理课堂。  关键词:问题引领 新课标 地理 教学模式  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学生运用地理原
期刊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