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l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文化需求的反映,教材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材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不断推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认真搞好教材研究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不少的教师受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未改编教材的影响,当拿到新教材时,总觉得新教材难,对新教材一筹莫展。我接过新教材后,对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新教材的编排特征作了认真的研究,认为新教材有如下特征。
  
  一、教材的适用性
  
  新编教材,借古博今,中外融会,归类统一,循序渐进。收入篇目,内容全面,教意深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情感,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较大作用,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编排的有序性
  
  新编实验教材文体丰富,有散文、诗歌、小说、童话、人物传记、科学小品、文言文和白话文等,单元编排井然有序,知识含量大。①成长篇,让学生从他人成长的事迹中,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培养自己勇于面对生活和挑战的意志。②爱国篇,从“五•四”运动、“九•一八”到抗日战争的历史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③人物篇,从邓稼先,闻一多等著名人物的传记中,让学生体味著名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④文艺篇,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艺术中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质,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培养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⑤探险篇,从探险的事例中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和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以及舍己救人、开拓创新的品质和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⑥人与动物篇,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中,让学生感悟了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品质,培养了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丰富的文体把学生带进了知识的海洋,教材的归类编排,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构筑知识网络。
  
  三、练习的开放性
  
  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拘泥于课文,而是课文知识的延展和升华,即是借课文所述的事理,把师生置于现实中,结合生活去分析,去讨论,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从而培养学生实践生活、观察事物、积累素材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的现实性
  
  课文中所折射出来的如:“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由方仲永所想到的”“花木兰为何替父从军”等问题,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教材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中,去寻找饱经风霜、屡遭挫折仍坚持不懈执著追求自己理想的“白天鹅”,去寻找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去学习木兰爱国爱家,不慕名利,深明大义而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去观察生活,去体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只要心儿向着未来,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的人生哲理。教材内容深刻,学生感悟至深。
  新编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格局,除具有上述明显的特征外,还具有灵活性和启迪性。教材多渠道、多角度的全面引导学生,真正地体现了新世纪素质教育的特点。
  (作者联通:551619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大水乡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我校组织年度考核听课,我随听课组听了六年级平行班的三堂语文课。偏巧,有两位教师讲的都是《一夜的工作》。两厢对比,二位教师的教法截然不同,两位老师在把握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上大有差距。现一一列出,兴许给同行或多一点启示。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周总理——检查预习,教认生字词——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讲解第
期刊
【摘要】首先,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将问题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对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上)P12例2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发现,归纳证明。最后,教师小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关键词】例题 情境    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发现例题或习题的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拿起一篇课文如何开头讲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谈教学中语文新课导入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龙头”的作用    导入语简称导语,是教师上新课的“开场白”,亦称“开讲”。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迅速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联系“旧知”,进入“新知”。授课者如果习惯于拿起课本就课题而开讲,虽可避免离题甚远的“
期刊
低年级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做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打好基础。因此,设计好并讲好导言,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好的历史课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如果用寥寥数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那么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有了基础。下面将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导言献给同行,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期刊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智
期刊
近年来,我在课内课外组织大大小小的语文活动来进行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一讲到底的传统形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组织语文活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组织语文活动还可以适应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他们希望在别人面前施展才华,表现其存在的价值,但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这种有益的心理状态日趋闭锁,而语文活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期刊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学中枯燥泛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要把这单调、枯燥的符号一个个注入学生的大脑,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教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渡过汉语拼音这道难关。    一、巧编儿歌、游戏,让孩子们“乐”起来    利用儿歌或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拼音字母,启发学生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