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像记忆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推出“云南民族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像记忆”专题,旨在凝固一段民族鲜活的社会记忆。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和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宗教类型最齐全、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各民族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乐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中国少数民族独有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和风土习俗真实地记录下来,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提议下,中国政府先后派出有学者专家参与的民族访问团和视察组,深入西北、西南、中南、东北等地,于1956年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之多、调查的范围和内容之广泛、获得的成果之丰硕、产生的影响之深远,为世界仅有。本专题的内容涵盖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突出了我国政府60余年来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护,彰显了党的民族政策对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前,全面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图片资料并不多,可以说,这是一次对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最为集中的纪实影像报道。具有极高文献价值,它凝聚着中国几代民族学者和摄影人的梦想和追求。
  有“新中国民族志电影第一人”之称的杨光海老先生说,这些图片不仅保存了一份那个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兄弟民族真切关怀的感情记录,最重要的是这些图片从历史、地理、人物、经济、交通、生产、生活、宗教、建筑、饮食、服饰、生态环境、节庆祭祀、婚丧嫁娶等反映了20世纪50、60、70年代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大跃进、人民公社乃至“文革”时期的情况。我们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到特定的政治制度、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对各个民族的影响。图片真实地记录了各民族朴实率真的音容笑貌和生活情趣,再现了他们艰苦创业的生动场景。这是一种别有魅力的影像世界。
  背影已经远去,但历史的瞬间却成为了永恒。
其他文献
一群人为什么要攀越重重险恶,深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去生活?——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独龙族因此成为中国56个民族中最独特的一个民族。  很古的时候,天上最大的神灵格蒙来到木肯木当——这是独龙峡谷里的一个地方。因为格蒙寂寞难当,就在一块大石板上用泥土造了人,世间从此便有了生命。独龙族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很少有明显的关于民族大迁徙的故事——而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传说中,迁徙故事比比皆是。独龙族所有的故事与
期刊
普卡旺村距离独龙江乡乡政府所在地孔当只有几公里的距离,是离乡政府最近也是独龙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之一。  进入独龙江,就如进入了一个仙境。这是一个还未被现代文明过多地染指的世外桃源,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在挡住了寒风侵袭的同时,也挡住了山外的文明。  驱车前往普卡旺,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沿路欣赏着最原始的绿,一扫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忧郁。同所有独龙族村寨一样,普卡旺依山傍水而建,静谧的独龙江水从村前而
期刊
听阿普萨萨唱歌,即使未曾到访过独龙江大峡谷,也依然能感受到江水的汹涌澎湃,风俗的野性神秘。  听阿普萨萨的传奇,即使未曾到访过独龙江,也会对那里心驰神往、魂牵梦萦。  一个遗世独立的仙境,一座梦寐以求的桃花源,一位山谷中走出的纯真汉子,故事多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光是“阿普萨萨”这个名字就十分有趣,“阿普”在傈僳语中意为“老大”,“萨萨”是独龙族话“最棒”的意思。父亲为傈僳族,母亲是独龙族的阿
期刊
解放以前,居住在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女性沿袭着一个奇特的习俗,女子“绣面”,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纹面,直到现在,仍有46位“纹面女”生活在独龙江流域,为究其纹面的由来,我前往独龙江,去追寻最后的独龙族“纹面女”。  独龙族是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一个特少民族,人口仅有五千余人。妇女纹面,是独龙族十分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其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父母逼迫、也有人认为
期刊
一座大山阻止了一个民族进步的步伐,也保留了一个民族的古老的习俗。这是我第一次到独龙江时的感想。的确,对于深居在大山深处的独龙族来说,祖祖辈辈与大山打交道,他们吃的靠山,用的靠山,穿的靠山,在大山深处形成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唯一的节日卡雀哇节(即过年)举行的剽牛祭天仪式,就带有传奇的神秘色彩。  卡雀哇节的神秘,在于它是在大雪封山的日子举办,要想过上一次,需要在独龙江峡谷中寂寞地呆上半年。  1月1
期刊
9月26日,万众瞩目的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盛大开业,作为万达集团继长白山度假区、武汉中央文化区之后推出的第三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将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而促进云南旅游转型升级。  总投资160亿元、占地5.3平方公里的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包含主题乐园、傣秀剧场、酒吧街、万达广场、六星级酒店群、国际学校、三甲医院等七大业态,是万达推出的
期刊
“三江并流”同发源于青藏高原,其实在这三江边上还有另一条更为神秘的“第四江”——独龙江。由于地处偏远路途艰险,一直以来,独龙江地区的物资供应都靠着马帮驮运,长此以往便形成著名的“最后的马帮”。如今独龙江地区早已通了公路,而人马驿道也早已废弃,成为户外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徒步探险线路。  最初的兴奋  1999年以来,仅有96公里的独龙江公路便是独龙江乡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却也是中国最艰险的公路之一。
期刊
同乐大村在我的初次印象里,是一个优美、独特、古老的村子。在一张照片里,云雾缭绕的村落,漆着红色石灰的原木垛起的木楞房,层层叠叠地覆盖了整个山坡。粉红的桃花、粉白的梨花,穿插在古老房屋的间隙。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晒台,挂着金色的玉米,或者是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人在劳作着,仿佛一个桃花源里人家。  同乐是一个傈僳族的村子,这个民族在经过波澜壮阔的迁徙史后,散落在“三江并流”的群山峡谷之间。一个崇拜山的民
期刊
刺绣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渗透了各民族的聪明智慧和美好愿望,她们用手中的针线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表达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时光荏苒,刺绣技艺与绣片一起老去,80后独立设计师吉云对刺绣这一民族文化怀有深深的感情,为了赋予刺绣新的生命力,毕业后创办了良绣品牌,从各大苗寨收集大量的古老绣片,与现代工艺结合,使得原本质朴的古刺绣脱胎换骨,与现代感产生激烈碰撞。一张老绣
期刊
银,4000年前起视为货币;当它逐步成为装饰之物,便开始有了婀娜多姿的模样;或幻化成饰品佩于身,或者变化形态安置于室。云南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以银器手工制作而闻名天下,而其中的佼佼者因姓寸,便有了现今的寸银。寸伟金就是寸氏家族子孙,祖传手艺传到他手里已是第五代了。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纯手工制品大多可以用机器代替。身为寸氏家族传人的他却依旧不忘祖业,用朴实的双手打造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