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谁来负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和几个同学不小心把卫生区里的铁锨柄踩断了,我们明天一起赔一把,行吗?”课间,翼突然来办公室找我。
  翼是全校出名的淘气包,他今天竟然主动来承认错误,是真的被我感化了吗?“进步很快呀!”我冲着翼竖起大拇指,“做错了事主动承担责任,是男子汉的作为。说说吧,你们打算怎么赔?”翼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赶紧说:“我让我妈去买把铁锨,费用我们平摊。”
  “他们都同意吗?”其他当事人的意见应该更能说明问题。
  “老师,铁锨是大家一块儿弄坏的,可他们都不愿意赔。你跟他们说说吧!”翼看上去似乎很生气。
  “好吧,我们到现场还原事实。”说着,我随翼來到了卫生区。几名学生正对着断成两截的铁锨柄争论不休,看我过来了,立马安静下来。
  “来吧,所有参与了此事的‘英雄’们,按顺序排好队,再现你们的‘英雄壮举’。记住,踩的位置和力度要跟原来一样。”几名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地站好了队,对着已经断成两截的铁锨柄开始“下脚”。轮到翼的时候,几个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他刚才不是这样的。”“他刚才是两只脚跳起来跺的。”“他跺了好几次,听见铁锨柄断的声音才停下。”从同学的议论声中,我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转身看向翼,翼赶紧辩白:“你们要是不踩,我也不会踩呀!再说,我也不知道它会断呀!”
  几名学生张了张嘴,脸上显出生气和委屈的神色。
  “这件事老师说了不算,还是问问大家的意见吧。”我让所有学生回到了教室,临时召开了一个“责任谁来负”的班会。
  我先让参与了这件事的博向大家叙述整件事的过程,博没有说清的,其他几位同学又进行了补充。然后,大家分小组讨论:“这个责任到底由谁来负?怎么负?”
  经过讨论,大家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要平均承担责任,因为他们一起做了坏事;有的人认为翼应该负全部责任,是他的“反复跺”,才导致铁锨柄断掉;也有的人认为前几个同学踩得不重,虽然没造成恶果,但行为不当,要负一半的责任,翼自己负一半的责任。通过举手表决,最后决定由翼的家长去修铁锨,所需的费用翼承担一半,其他几名同学承担一半。
  责任明确了,我举起断成两截的铁锨柄说:“同学们,责任可以区分,可是,伤害只能由它承担。我们都说,万物皆有灵性。这把一直默默为我们服务的铁锨如果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请大家在你的‘每日素材’里,写下今天的事,写写你心里的感受,帮铁锨说说心里话。”
  事后,我对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和起哄者逐个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在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家长的打骂训斥。就拿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珂来说,在所有老师眼里,珂都是优秀的学生。不但成绩优秀,爱读书,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可是,家长对她的要求很高,考不到前几名就会扇耳光。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积蓄了不少委屈和愤怒,她在用这样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去个性化是个人在群体中感到个体性的丧失,降低了对行为的觉察和控制,做出一个人时不会做出的行为。可是,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去个性化状态下,个体并非完全丧失自我,而是个体认同与群体行为发生了共振。去个性化效应的出现,反映了班级管理的疏漏,体现的可能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次事件后,我给这几个同学的家长逐一打了电话,讨论了孩子的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香江小学)
其他文献
这个学期,因教学楼维修,四(1)班教室暂时搬到了行政楼三楼。搬过去之后,我时常被大队辅导员约谈:不是课堂纪律不好,也不是班级卫生打扫得不干净,主要是学生上下楼梯时奔跑冲撞的现象屡禁不止。  上周五的班会课,我们班围绕“如何走楼梯”进行了交流和辩论,孩子们总结得还不错——“上下楼梯应该做到慢步轻声靠右行。”“上下楼梯奔跑容易摔跤,安全隐患大。”“上下楼梯奔跑的话,速度太快,撞倒别人就太危险了”。  
期刊
“老师,昨晚宿舍熄灯后唱歌被扣分的人怎么會有他?”纪律委员拿着扣分名单来找我的时候,发现一向沉默寡言、埋头学习,甚至有点内向的学习委员小黎的名字赫然在列。是事出有因还是宿舍管理员扣错分了?我决定问个水落石出。  “小黎,说说怎么回事?”我直接拿着扣分名单问小黎。他嗫嚅着,似乎羞愧更多于害怕。我继续说:“你照实说就行了。”原来,他们宿舍有个同学晚自习后一边唱歌一边洗澡,熄灯后还意犹未尽,后来竟发展到
期刊
镜头一:每天下午的自习课,我班的纪律总是不好。这不,昨天下午我班又被通报批评。看来,我得抓几个典型,来个“杀鸡儆猴”了。我偷偷躲在后门外,静静地听着。上自习近10分钟了,教室里还没有静下来,纪律委员多次提醒,说话、打闹的同学没有丝毫收敛。小鑫、小伟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就拿他们两个“下手”吧!我轻轻地推开门,有的同学看到我,立即闭上了嘴,一个劲儿地暗示他俩,他俩还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地闹着。我大喊一声:“
期刊
上个学期,一位家长给班级捐赠了一小盆文竹,那盆栽只比茶杯稍大一点,不会遮挡学生的视线,我便把它放在讲台上。  刚摆上讲台时,学生觉得很新奇,偶尔凑过来瞧瞧。一段时间后,教与学的繁重与忙碌让我们没有精力去关注它,有时还会忘记给它浇水,但它不娇贵,仍然顽强地生长着。  放寒假了,我还一直惦记着教室内的盆栽,尤其是讲台上的那盆小文竹。一天,我来学校办事,顺便来到教室,把绿萝和文竹放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让其
期刊
李迪  河南省首届最美教师,主要著作有《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智慧应对班级棘手问题》等,被教育界和多家媒体誉为“新时期优秀班主任的代表人物”。  在一个班主任交流群里,有一位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有各种填不完的表格、数不清的接龙……很多时候真的是形式大于内容。”这位老师最后表示:“我喜歡做班主任,但被各种表格弄得身心疲惫,变得没有耐心……”  群里其他老师有安慰
期刊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经常会为一件事感到无比头疼,那就是告状。我每天都会听到学生在我耳边说类似的话:“老师,他拿了我的橡皮!”“老师,他踢了我一脚!”“老师,他今天没有戴红领巾!”……  面对爱告状的孩子,我开始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告状呢?原因无非有这几个:第一,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比较肤浅,他们对人对事的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情绪,很难做到换位思考,因此,一旦有事情发生,他们无法独立解决,只
期刊
“司扬,加油!”“赵老师,加油!”……  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越来越响,我识趣地收起绳子,弯腰扶膝,“缴械认输”。司扬看我停下了,跳得更快了。  “司扬,你太厉害了!”看他绳起脚落、绳落脚起,我由衷地为他竖起大拇指。  “老师,你还行吧?下次还比吗?”司扬停下来,凑到我身前关切地问。  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心里无比欣慰。因为司扬的动作、语言和神情无不透露出阳光与自信,再也看不见最初转入
期刊
周日下午,我早早来到办公室等科代表向我反馈作业情况。  “老师,我的作业落家里了,明天早晨带来可以吗?”小李来办公室和我说。  小李学习认真,成绩优异,我点头,微笑地和她说:“没关系,明天带来就可以。”  “谢谢老师!”她开心地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小贵和小孙也来了,小贵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对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忘家里了,明天早晨带来可以吗?”  我看着小贵,想起他之前有几次没做作业,还慌称忘带
期刊
元旦放假后的第一次班会课,一年级(1)班3个女生集体翘课。  班主任“邀请”3名女生当着同学的面说明原因,而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下雪去啦!”  “你们的雪下到哪里了?”班主任觉得蹊跷,追问过后,便让她们带领大家去“赏雪”,同时用手机全程实录。  “请看!”A生指着学校库房两扇紧锁的大铁门说,“这是我下的雪!”  同学们一看,哈哈大笑!这分明就是用白色的粉笔从上而下画的一条条弯弯绕绕的线。  “
期刊
很多人认为去个性化会增加人们的消极行为,但只是如此吗?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教授认为,去个性化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对团体规范的服从。研究发现,当团体成员在一起并产生去个性化效应时,他们可能会更遵守团体的规范而不顾其他社会规范。去个性化固然减少了人们独立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让人们更服从特定团体规则。  由此可见,去个性化并不总是导致攻击性或反社会行为——这取决于团体的规范如何。如果整个团体处于愤怒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