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改善科研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zyxjy@126.com
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在人才。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调研发现,还存在一些影响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问题,如国内流动频繁、人才竞争激烈等。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总量有限,人才过度流动会造成队伍松散、不稳定、内耗增加,不利于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人才“帽子”多而乱,使得科研人员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填表、答辩甚至“跑关系”上,不仅严重干扰科研工作,还容易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催生学术不端。国家层面对“破四唯”“破五唯”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但是政策落地依然困难,怎么“破”、如何“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
如何改善科研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强化需求导向,有效配置人才资源。科研人员的成长、培养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还涉及到科研成果归属、使用等问题,建议系统梳理人才需求,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一要深入研究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梳理多头挂靠、兼职等情况,摸清人才家底,全面掌握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二要尽快明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人才需求。区分总量紧缺和结构性紧缺,针对不同紧缺原因制定分类改善政策,找准短板后尽快充实力量。三要整合资源,分层级绘制人才需求和分布地图,明确各方人才需求,搭建人才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平台。
其次,要厘清“帽子”内涵,梳理精简人才计划。要系统梳理精简人才计划,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的栏目。同時,要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要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再次,要遵循成长规律,提升评价体系科学性。一是要科学“破五唯”,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科研环境。二是要合理设置岗位、科学设定岗位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和承担不同任务的人才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三是要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合理运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业评价等方式进行科学评定。
最后,要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激励机制。改进现行的薪酬体制,建立基于工作表现和个人能力发展的薪酬体系,加大对科研人员创新成果的奖励。鼓励人才跨部门、跨团队合作,激发其科研创新活力。在绩效管理方面,以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来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二是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理解科研人员在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科研管理中注重认可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激发科研人员的成就动机。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推动创新的工作氛围。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zyxjy@126.com
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在人才。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调研发现,还存在一些影响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问题,如国内流动频繁、人才竞争激烈等。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总量有限,人才过度流动会造成队伍松散、不稳定、内耗增加,不利于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人才“帽子”多而乱,使得科研人员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填表、答辩甚至“跑关系”上,不仅严重干扰科研工作,还容易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催生学术不端。国家层面对“破四唯”“破五唯”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但是政策落地依然困难,怎么“破”、如何“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
如何改善科研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强化需求导向,有效配置人才资源。科研人员的成长、培养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还涉及到科研成果归属、使用等问题,建议系统梳理人才需求,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一要深入研究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梳理多头挂靠、兼职等情况,摸清人才家底,全面掌握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二要尽快明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人才需求。区分总量紧缺和结构性紧缺,针对不同紧缺原因制定分类改善政策,找准短板后尽快充实力量。三要整合资源,分层级绘制人才需求和分布地图,明确各方人才需求,搭建人才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平台。
其次,要厘清“帽子”内涵,梳理精简人才计划。要系统梳理精简人才计划,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的栏目。同時,要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要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再次,要遵循成长规律,提升评价体系科学性。一是要科学“破五唯”,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科研环境。二是要合理设置岗位、科学设定岗位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和承担不同任务的人才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三是要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合理运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业评价等方式进行科学评定。
最后,要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激励机制。改进现行的薪酬体制,建立基于工作表现和个人能力发展的薪酬体系,加大对科研人员创新成果的奖励。鼓励人才跨部门、跨团队合作,激发其科研创新活力。在绩效管理方面,以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来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二是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理解科研人员在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科研管理中注重认可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激发科研人员的成就动机。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推动创新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