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金钥匙” 开启“心智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可见,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而思考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优化课堂提问。
  一、问题的设置要恰当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如果“问题”的设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问题”走近学生,就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本人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教学中,先插入一段有关深圳巨变的视频,使学生有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之后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⑴“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⑵“深圳发生巨变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的什么政策?”⑶“深圳的巨变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
  2.“问题”设计的导向性
  强化双基,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问题”取源于双基,通过解决问题又强化了双基。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中扎实双基。以《耕海牧鱼》 一课为例,我请同学读大鱼岛村平面平面图,回答以下问题:⑴“一个小渔村为什么会有三个冷冻厂?”⑵“该村的其它各类工厂是为什么服务的?”⑶“我们平时吃的烤鱼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⑷“在图中找出鲍鱼饲养基地、海带育苗厂、海水养殖厂等,说一说现在的渔村生产活动与过去有何不同?”通过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耕海牧鱼”四个字的含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3.“问题”设计的关联性
  “问题”的设计在于知识关联处,触发联想。教材各部分都存在内在联系,如果不提示这种关系,很可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知识关联处设疑,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如在讲“干旱宝地”一课中“丝绸明珠”的内容时,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⑴古代丝绸之路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开辟与什么事件有关?⑵古代絲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重大影响?⑶新疆位于中国的什么地方?在中国的第几阶梯上?⑷ 新疆人民是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来发展农业的?这样就将地理和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知识系统。
  4.“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结构进行精心设计,使提问富于启发性子,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的再思再问。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5.“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它的基本点是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比如直接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则学生回答的效果定不理想,若对提问方式稍作下变通, ⑴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哪几派不同主张的政治派别?⑵ 各派政治力量的不同主张其实质是什么?⑶ 杀蒋可能会导致什么局面的出现?⑷不杀蒋呢?⑸可见,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基于什么原因?这样层层深入,最后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
  6.“问题”设计的创新性
  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猜想和发现。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提问的形式要多样
  1.直问
  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
  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曲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3.反问
  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4.激问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在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讲解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大家:“《马关条约》的内容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有何不同?”学生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同?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这就将“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了
  5.引问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
  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例如“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其他文献
小班幼儿涂鸦绘画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周围的大人及小朋友交往并获得肯定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小班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产生绘画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让美术活动成为小
期刊
89年9月份我从昆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转龙镇幼儿园工作,当时幼儿园的条件很艰苦,凭着自己对学前教育的热爱,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如今我所在的幼儿园经过多年来全园教职工的不断努力,幼儿园的管理及保教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办园质量有了较大提升。2011年转龙镇幼儿园经办园水平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幼儿园。近两年我多次参加了当地民办幼儿园年检和学前教育专项检查,走访了辖区内
期刊
攻击行为是儿童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发展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许多观察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冲突至少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攻击行为是学龄前幼儿最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控制愤怒情绪,而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幼儿的攻击行为,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诱因  1
期刊
一、拓展育人模式,选择发展特色教育  1.教育规划倡导发展特色教育  遂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依托长乐街小学和遂宁四中创建川剧艺术特色学校;依托遂宁四中和水上运动技术学校,打造观音湖水上文化竞技教学活动中心。”学校深入理解市教育局提出的“科学育人,特色发展,人民满意”的指导思想,积极创建“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开办“水上运动学校”“业余川剧艺术学校”和“龙舟运动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缩短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五个 方面讲述了运用多媒体,给力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
期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語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
期刊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
期刊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发挥,弱势智能得到提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赏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每位老师成为一个会欣赏学生,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做最好的自己,自然成就了学校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就能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学园。  一、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成长并快乐着  1.践行生本德育理念,做好做大德育生活化大文章  一是通过持之以恒做好“优良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训练占据了太多的位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训练的好坏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针对以上情况,我通过长时间教学发现,做出了如下总结。  第一,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往往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效果,因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这种问题的所在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认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语文素养水平的表现之一。从微观角度讲,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尤其是习作能力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3~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