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高中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是:能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而人物传记正好切合了这一考试要求,因此近些年文言文人物传记一直受到出题人的亲睐,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很好地阅读人物传记成为高考应考者的必备素质之一。
   一、对人物传记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其文体限制了其内容一般涉及以下几点:①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②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③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④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性格特点;⑤传主生前或死后受到的封赏;⑥别人对传主的直接或间接评价等等,有了这些人物传记的知识,阅读时就会有的放矢快速抓住这些关键信息,为后面宏观把握全文和解答试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题入手,整体感知
   我们阅读文章的顺序一般是从前到后阅读,但在应试情况下可有所不同,人物传记后一般有四道题,其中有一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它的四个选项中一般只有一项错误,且错误点很小,这为我们从本题入手,感知全文提供了新途径。首先结合后面分析理解题,通读原文,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其次,细读理解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再回头观照文言材料,进而把握全文要内容。
   三、借助各种手法,精读原文
   1.通读全文。对于文言材料,要从头到尾,认真读完。速度太快不能理解词句,把握内容。速度太慢,字斟句酌时间不允许。除通读全文外,题目、作者、文章出外,文后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作好标记。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和干扰阅读的文字要作上标记,各层意思之间也可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如传主的官职及任内事迹,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变动情况等。“干扰信息”如官职名、器物名、官职升降术语,这些不必穷根究底,否则费时费力不讨好。各层意思断开之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便一目了然,为后面做题打开了通道。
   3.跨过疑难。高考中文言文选材一般来说较容易,但并非没有难度,有些词语的含义可能较生僻,有些句子的含义较难理解,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惊慌,先“跨”过去。可能后文有注释,可能后文有启示,也许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许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因此不必字斟句酌,大可跨过去再说。
   4.善于借助其他信息,在通读和感知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可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如1999年试题“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可推知它是“每见则谈问玄理”的形象说法。还可借助试题,原文中还有一句“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东”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后面合为专有名词?我们可借助后面试题选项“东荆州刺史问他是想做官”断定“东”为合成专有名词。当然材料后如果给了出处或疑难注释,更应值得我们重视。
   总之,对于文言人物传记,只要我们了解了人物传记的内容特点,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再辅以一定的阅读技巧,是完全可以轻松应对的。
  
其他文献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
期刊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周两节作文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煎熬。长此以往,学生就对作文产生了自卑、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包袱。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想,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作文打高分   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
期刊
每次考试,古诗文默写是必考的题型。按常理来说,古诗文就是照搬课本上的原句,考试的范围也早就划定,老师学生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每次考试很多学生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呢?在我看来,古诗文默写出错有两大原因:  (一)对字形没有掌握,在默写中把某个字直接写错。例如默写唐朝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薄”的正确写法是上下结构,许多同学却写成左右结构,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外边,类似的情况还有“满”。这就是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人文价值流失、人文关怀缺失较为普遍,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局面,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才能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了一个快捷、良性发展的新时期,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是全国教育行业应对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工作创新模式。“校讯通”的开发与投入,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基础中、小学的普通与推广应用,便成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紧随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而同步不断优化的教育服务新平台、新抓手。   现“校讯通”已基本覆盖整个校园师生和家庭,受惠群体
期刊
比较历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不难发现,高考语文对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意在鼓励当代高中学生广泛涉猎文字阅读,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传承民族文化瑰宝。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处农村,这里阅读硬件前提匮乏,农村中学的学生无书可读;另一方面,由于一直就没有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农村中学的学生懒于读书。他们中大部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中学生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联系背景了解生平   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整个时代的创作主
期刊
课堂是高中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效课堂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随之而改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传统的课堂就显得相对滞后,为了适应新课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我们不得不打破常规,另觅他途,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和魅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成绩高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目标方面,除了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性化的东西,是不可“仿”而得之的,而方法是可以借鉴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写作是“巧妇”可为有“米”之炊的。只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巧点三盏灯——标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