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默写得分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wk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考试,古诗文默写是必考的题型。按常理来说,古诗文就是照搬课本上的原句,考试的范围也早就划定,老师学生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每次考试很多学生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呢?在我看来,古诗文默写出错有两大原因:
  (一)对字形没有掌握,在默写中把某个字直接写错。例如默写唐朝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薄”的正确写法是上下结构,许多同学却写成左右结构,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外边,类似的情况还有“满”。这就是由于批示学习习惯不够好,态度不够认真,观察不够仔细,没能认清楚字的具体结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默写中,某个字直接不会写,具体表现是,自己造个“字”,或空在那里不写,或胡乱找个字来充数,出现这种情况,多数都是生僻字,或笔画比较多的难写的字。
  (二)对字义不理解,在具体的题目中的表现就是写出某个正确字的同音字,这就是别字。例如《野望》中“猎马带禽归”的“带”许多学生默写为“待”,“带”是动词是捎带的意思,表现傍晚猎人归家的情景,猎人骑着猎马带着猎物回家了。而“待”虽也是动词,却是“等待”的意思,默写成“猎马待禽归”,难道是猎人和猎马在等待猎物一起回家吗?“待”和“带”,词性相同,默写错尚且情有可原。而“长歌怀采薇”中的“长”写成“常”该如何解释呢?“长歌”是放声高歌的意思,抒发胸中的抑郁悲愤之情,“长”应为形容词,而“常”是副词,表示频率,“常歌”就表示唱歌的次数多。“长”误写为“常”诗句的韵味就完全变了。还有“薇”,好多学生默写成“微”,中的“长”写成“常”是名词,“微”是形容词,之所以默错,是因为完全没有注意到“采薇”这个典故的由来,完全没有注意到“薇”是个名词,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找到了出错的原因,我认为还要有针对性的办法来加强训练。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要有这个意识,在了解了某个词的读音和意思的前提下,再仔细观察它的结构和比画特征,绝不能走马观花似是而非。对一些生僻字,笔画比较多的难写的字,更应该仔细观察。对于一些形近字,除了要知道它们各自的意思和词性之外,更要注意观察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辩”“辨”“辫”,这三个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辩”是动词,与语言有关,“辨”也动词,却有表示判断的意思,两者有区别,“辫”是名词。学生要是能弄明白这三个词的词性和意义,就不会把字形搞错。
  (二)培养学生推敲的习惯。品读诗歌,要理解是的主旨和意境,对具体的句子,具体的词都要搞懂它的意思,要求再高一点,要能区分某个词的词性。如果真能做到,就不会把“长歌怀采薇” 中的“长”写成“常”,“薇”写成“微”了。
  (三)培养学生定期复习的习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显示,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识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在讲授一段新的古诗文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巩固。但因为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又不能天天复习,所以在确定掌握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复习一下。
  (四)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习惯。这包括认真书写的习惯和仔细检查的习惯。如果不认真书写,字迹潦草,似是而非的,肯定会影响得分。遇到考试,许多同学难免紧张,会出现一些低级失误比如丢字漏题或写别字等,当时不易察觉,等试卷全部答完了,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平息下来了,这时就要仔细查一查了,这样就会发现一些低级失误。
  总之,要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得分率,必须避免盲目简单的重复抄写古诗文,因为这样做既效率低下,又打击一部分已经掌握了的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必须要分析失分原因,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5日,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和我的同事一行六人赴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察看,听专家讲座、深入课堂、请教教师、交流学生、查阅资料等形式,全天候地参与并见证了学校工作、生活以及活动,对该校的教学改革有了一定层面的了解,时间虽只有短短的几天,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但该校的改革成果确实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主要采用的是“三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即三个特点
期刊
近年高考卷中,文言文翻译分值一反常态地增加到10分之多!这就让文言文翻译成了高考复习的一个重点。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根据高考试卷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发现许多考生作题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那么,如何做好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翻译”呢?下面我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当然把班主任的话当作绝对的权威,唯班主任是从。因此,班里大小事务,小至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大至倒垃圾擦黑板搞活动,都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既苦了班主任,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还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内涵的,也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去甚远。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
期刊
如果说古诗词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那么意象就是这颗明珠的生命。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这些意象我们赋予他们一些特定的含义,我们把握住意象就可以把握住诗歌的意境,从而理解整个诗歌。我们试着把这些
期刊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
期刊
有一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人生的成败不在于你付出多少,而取决于你的性格,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楚汉相争中败下阵来,最终自刎乌江,这和他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寡谋轻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说话者是谁?项伯也!项伯是谁?项羽叔父也!项羽听了这句后,不加思索就答应了项伯会好好对待刘邦!作为一个君王
期刊
高考作文历经几次重大改革,形式更多样,开放度更大,使考生得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是“文体不限”这一项,更得到了考生的衷心拥挤。那么,如何运用诗歌这种体裁为写作服务呢?   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上了诗歌,并想借助诗歌来表现思想,展现才情。近几年高考中,也有考生用诗歌写作为自己赢得高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字数偏少,意象单调,思想贫乏等是学生诗歌创作
期刊
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而古诗人物形象鉴赏,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用“原形阅读理论”来审视这一难点,我们发现,其“难”主要是由学生鉴赏古诗人物形象方面的相关知识不够造成的。这些与阅读鉴赏相关的知识属于原形阅读理论中的“外部知识参照系”,它们涉及面广、门类多,能够反过来影响阅读鉴赏。鉴赏古诗人物形象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颇不容易,学生只有了解了与所鉴赏的古诗
期刊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
期刊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周两节作文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煎熬。长此以往,学生就对作文产生了自卑、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包袱。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想,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作文打高分   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