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怎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可见,“快乐”教育是捷径。
   一、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的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教育,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由记叙、描写到说明议论这样有步骤的强化训练,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二、快乐在阅读中延续。要学好语文就得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有益读物。高三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读课外读物,面对这种现状,我就利用我的语文课堂,每节课上课之前用几分钟让学生说、读、议一条课外信息,让同学们共同欣赏。这样日积月累,每个学生都能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三、快乐在习作中升华。传统的作文课往往流于形式,这样的作文课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枯燥的写作技巧,学生很难将所学应用于作文中。写作时,学生只好搜肠刮肚地东拼西凑,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谓是“广种薄收”。怎样让写作成为学生愿意随时都付出的行动?请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作文与做人相结合。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时期,他们既善于模仿,又会对外界作出自己的认识和判断。真诚的环境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虚假的氛围会影响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是一个万花筒,虚假和伪善常常会冲击我们的生活,浮云往往会遮住我们的双眼。教育如果误入歧途,必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作为一名教师绝不能只“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在教学中突出“真”字,即“真情、真诚、真挚、真实、真性”,做到与学生真诚相对,真心交流,平等对话;要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真我”形象,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学做真人。以真教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这是使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二)还原作文本质。作文的本质是抒写心曲,让学生原汁原味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除了让他们放眼社会,立足现实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抓住自身,以“我”为写作的中心并加以辐射,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写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见闻、自己的见解,写出“我”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表达“我”的同情,“我”的怜悯,“我”的感动,“我”的感动,“我”的喜怒哀乐……
   (三)还原生活,用心观察,积极做好知识的储备。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不仅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作文本身最直接的定义。我平常总会听到学生的叹息:“我的生活很平常,极乏味,没东西可写!”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了一双慧眼,就会发现生活中有采撷不尽的素材。回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总有一些人物、一些故事,让我们魂牵梦萦;展望我们的未来,总有一些梦想让我们憧憬;看看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触动着我们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聆听、体会、思考,用心去捕捉、挖掘、积累。不仅作文时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辐射出深沉的悟性。只有善于抓住、利用、创造生活契机,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做好知识的储备。
   快乐是一支神奇的魔棒,能点化出无限的奇迹,当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把快乐的心情传递到课堂的每个角落的时候,老师在快乐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老师在快乐中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将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一个快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语文学习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从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一、“学生”教学生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讲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课三种类型。正常情况下,讲读课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自读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能不能赋予学生以“老师”的职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可尝试采用“学生”教学生模式。根据每册教材一般都有十二、三篇自读课,可安排语文成绩突出者进行分组,由小组主讲来完成。教师给他们提供资料,帮
期刊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我们的一切情感、一切思想都要诉诸语言,一篇文章,内容充实固然重要,若有了华美的辞藻,就如同插上一对翅膀,翱翔于天地间。为了给我们的文章插上一对翅膀,只有从现在做起,努力锤炼你的语言。那么,如何锤炼自己的作文语言呢?下面,笔者试从几个方面稍作分析。   一、咬文嚼字,夯实基础   我们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最不愿看到的是那些小儿科式的大白话,读来味同嚼蜡,淡如白水,要改变这种状况
期刊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如何使应试作文走出平庸,创新立意,努力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一些角度考虑:  一、求异创新  应试作文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话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这样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立意缺少个性,缺少新意。我们应当突破常规思维,勇于质疑,敢于求异,来一点情理之中的意
期刊
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的思考与探索  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内: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教师要
期刊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自由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的高效性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确定朗读目标,如本单元对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本篇课文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朗读要求,本节课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又可以跳读,哪些语句要读出感情,这些目标明确了,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就有针对性了。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
期刊
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
期刊
阿Q造反失败被抓到县城里过堂,看见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阿Q为何要跪?我想不是怕死。你看他画花押时画圈的认真,赴刑场时说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气派,全然不是个怕死鬼。但过堂时阿Q跪了,而且“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原因是“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也就是怕官。死都不怕,还怕官吗?这怪不得阿Q,是阿Q的膝关节有某种惯性,一见官
期刊
一、教材的阅读价值  教材是现在中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就是例子。”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把教材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以课文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及时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二、教材的范例价值  (一)以课文的标题为范,学习课文题目的命题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
期刊
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受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
期刊